高三歷史課本學習方法

  高三學生即將面臨高考,努力提高高三學生的知識水平以及學習成績是高三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標,而提高成績的基礎是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以下是小編對於高三歷史課本學習方法的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歷史課本學習方法1、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

  因為每一本歷史書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律編排的。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準確掌握歷史發展的線索,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絡,為知識的遷移和或用奠定基礎。考場答題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巨集觀概括,儘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歷史課本學習方法2、不放過任何角落。

  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註,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考試大綱的內容。因為高考試題“超綱”現象常有發生,比如今年廣西高考歷史選擇題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無策。

  歷史課本學習方法3、注意整理筆記,抄錄書裡。

  我沒有單獨的歷史筆記本,因為我覺得把筆記記到書裡是最好的,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絡。我把幾本參考資料的延伸知識或者精闢見解都抄錄在書中,翻閱課本時也會一起復習。這樣在考試中你的歷史語言表達會更加完善和專業,切涉略面和跨度也更廣,進而得分更高。

  歷史課本學習方法4、知識遷移

  往往我們會碰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同學課本背得很熟,可考試就是考不好,或是拿不了高分,其原因是什麼呢?根本原因還是習慣的“死背就能學好歷史”的思想在作怪,使學生缺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根據不同的題目,靈活地遷移、組合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遷移能力是指將已掌握的知識或技能在學習其它類似的新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的能力。遷移能力的形成需在全面掌握知識前提下,能運用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史實,把握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而具備的“由表及裡”、“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能力。如分析唐朝經濟繁榮的原因,可歸結為:政治的穩定、民族間和對外交流頻繁、人民的辛勤勞動、科技的進步和前代的基礎等。而由此形成的認識我們也可以在分析其它時期經濟發展原因的時候得以運用。廣言之,在特定階段分析得出的結論、形成的認識、掌握的規律等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在分析不同時期歷史中作為思維的角度運用。

  歷史課本學習方法5、分專題總結。

  這個在第二輪複習中老師也會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總結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會議之類的。這樣不僅可以讓讀書看書更加有趣,還可以提高歸納總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