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清明節的作文範文

  少年分日作遨遊,不用清明兼上巳,清明期間發生過什麼事呢?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提供的關於清明節的作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清明節的作文1

  今天是清明節,爸爸,媽媽,小弟弟和我一起去上爺爺奶奶的墳。

  我的聰明而又機靈的腦子一直告訴我,“快買燒紙”……迅速跑到商店,經過我精挑細選終於選中合適的紙。

  天很藍,藍的沒有一點雜質。根本沒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感覺。

  到了爺爺奶奶的墳上了。爸爸,媽媽,還有我都莊重而又嚴肅的跪成一排。我的小弟弟卻在一旁尿尿,我趕緊叫他過來,我的小弟弟乖乖的“服從命令”帶著好奇心,慢慢的走了過來,我急忙的說:“快!跪下!”“你們都跪在土堆跟前,我為什麼要跪!以前,我一跪你和爸爸就笑我媽媽光罵我,我如果跪下,媽媽又罵我,我—不—跪—”弟弟噘著嘴說。在我跟他多次“談判”之下,他才勉強的,不情願的跪在了兩個土堆前。

  這個問題解決了,可是,下一個問題又來了—打火機打不著了,我用盡了各種辦法都打不著。這可惡的打火機就是不著,最後我像一個偵探一樣把真凶,風找了出來,然後,我神氣的告訴爸爸,爸爸好像很熟練的用燒紙擋住了風,這才讓可惡的風的陰謀沒有得逞。

  這真是快樂的清明節。

  清明節的作文2

  又是一個飄散著春雨和花瓣的清明節,我隨著媽媽到西山掃墓。

  雨,下得靜悄然無聲,花瓣無聲的飄落,一切都顯得十分沉悶。奶奶為我搖著蒲扇驅蚊的影子又閃現在我的腦海裡。奶奶,放下手中的蒲扇,快去休息吧!您自已都體弱多病,這樣為我熬夜,怎麼支撐得住呢!還記得有那麼一次,夏日一場大雨帶來絲絲清涼的同時,黑壓壓的一群蚊子也相伴而至。我被這它們攪得無法安睡,奶奶只得起身把我抱在懷裡,拿著蒲扇使勁為我驅趕蚊子,手都酸了,嘴裡卻不不停地為我哼著搖籃曲。

  我心疼您,讓您去休息,您卻擺擺手說:“奶奶不累,奶奶不喜歡睡覺,喜歡給你趕蚊子,看你睡覺。”奶奶,我那時年幼不懂事,信以為真,在您搖著蒲扇的涼風中安然入睡。您嘴裡說不累,可您那雙因熬夜而變得通紅的雙眼卻早已出賣了您,這份血濃於水的親情,怎不讓人銘記於心。

  看著奶奶墓地旁那零星鑽出來的野菜,不由自主地就想起奶奶身前,最喜歡在春日裡挑上好日子,帶著我去田埂邊掘野菜。小時候,我非常喜歡奶奶帶我掘野菜,可每每燒好野菜端上桌子,我卻從不下筷子,總是偏愛吃魚肉。這時奶奶卻在一旁吃得津津有味,嘴裡還不停地說:“哎呀!還是這野菜好吃,又嫩又新鮮,真好吃。”“真得那麼好吃?”我不解得看著奶奶好愜意的模樣。“當然了,如果你和我一樣大口大口的吃,你就知道其實它比魚肉好吃多了。而且如果你喜歡吃野菜,你也就能像奶奶一樣知道很多很多你愛聽的那些民間故事……”那時我被您“騙”得信以為真,想著能和你一樣知道很多民間故事,硬是跟著您學著吃野菜,才有今天不挑食的我。奶奶您那時“騙”得我吃了好多“苦澀”野菜,到如今我才明白您是為我好,您是想讓我有更健康的身體。

  奶奶,我真希望你能活過來,我願意永遠都能被您這麼“騙”著長大,被“騙”的滋味好幸福。

  老天爺彷彿能讀懂我思念奶奶的心情,傍晚時分,當窗外霓虹燈初亮,那淅淅瀝瀝的春雨帶著片片花瓣捎上我對奶奶無限思念飄得很遠很遠……

  清明節的作文3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裡過。在家裡,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裡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裡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裡,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

  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清明節的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一說到清明,這首詩便會浮現出來,這首杜牧的《清明》傳唱千古,經久不衰。偶記李白與杜甫也曾在杏花村內喝酒,卻未能寫出佳句來,不是他們貪杯而是未逢清明,杏花村的酒即使再香,也香不出一首絕句。

  那是春秋戰國時期,咋晚還寒時候。介子推與他母親隱居山中,晉文公氣勢磅礴而來,逼介子推出山輔政以報當年之恩,怎料介子推學莊子不入世,活活的在大火的包圍中死去留下一封血書,晉文公下令把這天記為寒食節,讓百姓禁忌菸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雲遊此地,祭拜介子推,看見覆活的老柳樹,就把這天記為了清明。

  時間來到唐朝,本是清明佳節,與家人團圓之際,卻不料一個人走在路上。心裡本有幾分淒涼,卻下起茫茫細雨,更添幾抹惆悵,只好借酒澆愁,叫住一個牧童尋問,留下一個畫面讓我們細細猜測,杜牧是否找到酒家,是借酒消了愁,還是愁更愁,在他這首《清明》中成了一個解不開的謎。

  鈴……鬧鈴永不遲到的響起,就算在第一個清明節假日也還是那樣盡忠盡職,按下它,原來是昨晚忘記登出了,天空中,有著一種壓抑與沉重之感,原以為不久就有雨水來臨,卻被證明只是多了幾朵雲,而墳的旁邊,也多了幾個人,多了些感情,多了些味道。

  現在想想,那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情,是一種悲涼與寂靜,是一種融洽的祥和,還是一種淡定與無奈。唉!不知道,畢竟清明節並不註定悲傷,悲傷不知算不算得上是清明的一種主旋律。很早以前是,至少晉朝是,近代以來不是,因為新思想的出現與流行,現在,無法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轉眼清明已過,要說有什麼遺憾,便是天公不作美,未能下一場細雨渲染一點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