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盛集陶落葉閱讀答案

  《和盛集陶落葉》是錢謙益作品《落葉》中的第二首。詩雖是詠物的題材,其中卻抒發了作者的故國飄零之悲。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和盛集陶落葉》閱讀材料

  和盛集陶落葉①

  錢謙益

  秋老鐘山萬木稀,凋傷總屬劫塵②飛。

  不知玉露③涼風急,只道金陵王氣非。

  倚月素娥④徒有樹,履霜青女⑤正無衣。

  華林慘淡如沙漠,萬里寒空一雁歸。

  [注]①清兵攻破南京後,錢謙益率先迎降,被授予重職後六月病歸,後因被人告發反清被捕,旋改獄外看管,時其友盛集陶等常到明故宮踏落葉作詩,此詩即和盛在明故宮踏落葉時所作。

  ②劫塵:劫灰,佛教中指大火燒燬一切後所剩的灰燼。

  ③玉露:白露。

  ④素娥:嫦娥。

  ⑤青女:主霜雪的女神。

  ⑴盛集陶——盛斯唐,字集陶,安徽桐城人,清初寓居南京,常以詩與林古度、錢謙益唱和。

  ⑵劫塵——即劫灰,佛教中指燒燬一切的大火後所剩的灰燼。

  ⑶玉露——白露。

  ⑷素娥——即嫦娥。

  ⑸履霜——踩著霜。《易經·坤卦》:“履霜堅冰至。”意謂踩霜即預示著嚴寒將至;青女——主霜雪的女神。

  ⑹華林——曹魏時的皇家園林,此泛指美好的樹林園苑。

  《和盛集陶落葉》閱讀題目

  ***1***首句“秋老鐘山萬木稀”中哪一個字用得好?為什麼?

  ***2***此詩採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試作簡要分析。

  《和盛集陶落葉》閱讀答案

  ***1***“老”字用得好。“老”字明寫秋已深,金陵一帶籠罩在肅殺的氣氛之中;實寫清兵攻破南京後,詩人心目中的故都物是人非。一個“老”字,道出了詩人心中的無限悲痛和淒涼。

  ***2***此詩借落葉抒發了詩人心中的無限悲痛和淒涼之情。金陵鐘山的萬木,在深秋時落葉飄零,而落葉飄零的原因,詩人不說是因為秋深,而歸結為“金陵王氣非”,這就將本屬自然景觀的落葉賦予了主觀情感,詩人藉此抒發了亡國之痛,身世飄零之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將主旨表現得委婉含蓄。

  《和盛集陶落葉》賞析

  秋已深了,遠望南京城東的鐘山,萬物凋零,寒山肅殺,猶如劫後餘燼,一片寥落荒蕪的氣象。首二句緊扣題面,從落葉下筆,“萬物稀”三字說明已是落葉紛飛的時候了。“秋老”的“老”字下得很重,表明金陵一帶籠罩在蕭颯的氣氛之中,而“劫塵”二字已說出江山易代的滄桑之痛。杜甫本有“玉露凋傷楓樹林”的句子,但如今木葉盡脫的景象使人感到的並不是風霜之侵襲,而是作為帝王之都的金陵氣數已盡。所以三、四兩句更明顯地揭露出政治的變幻是詩人悲秋感傷的真正原因。就是在三年以前,清軍南下的鐵蹄踐踏了這紫金山前、玄武湖畔的大好河山,弘光政權隨之傾覆,錢謙益雖然覥顏事敵,偷生苟活,而心中卻也充滿著矛盾與痛苦,故他於詩中每每發洩其故國之思。“金陵王氣”顯然是用了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中“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的句子,而這裡分明是指明王朝的衰敗。故這兩句中對明亡的惋嘆是十分清楚的,說葉落緣於王氣衰竭二非關金風秋露,自然是故作痴語,但用以寄託自己的故國之思確是十分沉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