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陳正甫會心集閱讀練習及答案

  敘陳正甫《會心集》是明代袁巨集道遊歙縣時所作,文章就“趣”、“自然”以及二者的關係用很大篇幅從多種角度反覆辯說。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敘陳正甫《會心集》閱讀材料

  敘陳正甫《會心集》

  袁巨集道

  世人所難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態,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於是有辨說書畫、涉獵古董以為清,寄意玄虛、脫跡塵紛以為遠,又其下則有如蘇州②之燒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關神情?

  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學問者淺。當其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無往而非趣也。面無端容,目無定睛,口喃喃而欲語,足跳躍而不定,人生之至樂,真無逾於此時者。孟子所謂“不失赤子”,老子所謂“能嬰兒”,蓋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覺③最上乘也。山林之人,無拘無縛,得自在度日,故雖不求趣而趣近之。愚、不肖之近趣也,以無品也。品愈卑故所求愈下,或為酒肉,或為聲伎,率心而行,無所忌憚,自以為絕望於世,故舉世非笑之不顧也,此又一趣也。迨夫年漸長,官漸高,品漸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節俱為聞見知識所縛,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遠矣。

  餘友陳正甫,深於趣者也,故所述《會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不然,雖介若伯夷,高若嚴光,不錄也。噫,孰謂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壯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

  【註釋】①陳正甫:時任徽州知府,善談性理之學。《會心集》,選編一些古人言行錄或詩文的集子。敘,通“序”,為……作序。②蘇州:唐代詩人韋應物任官終於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③正等正覺:正等,即上等。正覺,佛教以達到大徹大悟的境界為正覺。

  敘陳正甫《會心集》閱讀題題目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等皆趣之皮毛,何關神情? 神情:表情神態

  B.孟子所謂不失赤子 赤子:嬰兒、小孩的天真趣味

  C.雖介若伯夷 介:狷介,有節操

  D.故所述《會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 居:佔有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A.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壯如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毛孔骨節俱為聞見知識所縛 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C.故雖不求趣而趣近之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

  D.故所述《會心集》若干卷,趣居其多 所謂華山洞者

  1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雖善說者不能下一語,唯會心者知之

  雖然是很會說話的人也得意忘言,只有內心善於體會的人才真懂。

  B.寄意玄虛,脫跡塵紛以為遠

  自以為把心思花在不切實際的空想、離開世俗紛擾就是“心遠”了。

  C.趣之正等正覺最上乘也這正是趣味的最正宗最上等最高階境界。

  D.故舉世非笑之不顧也

  所以全世界的人嘲笑他,他也不管不顧了。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只有得之於自然的情趣才是深層的情趣,從學問中得到的情趣往往是受到了種種束縛的膚淺的情趣。

  B.在作者看來,一個人的兒童時代因為不知道有情趣,所以情趣無處不在。這也是人生最快樂的時期。

  C.品第卑下,人的追求勢必低下,故而作者對“或為酒肉”“或為歌伎”的“情趣”採取了否定態度。

  D.本文通篇言趣,可以推斷,陳正甫編著《會心集》,也並不是完全按當時社會的正統思想來收錄的。

  敘陳正甫《會心集》閱讀題答案

  9. A 神情,這裡指精髓。

  10. A

  11.A

  12.C

  敘陳正甫《會心集》參考譯文

  世間人所難獲得的只有趣罷了。趣就好比是山上的顏色,水裡頭的滋味,花裡頭的光影,女人裡頭的恣態,即使擅長言辭的人也不能一句話說清楚,只有那些內心體會的人才能夠知道。現代人仰慕著趣的名聲,追求近似於趣的東西;於是有辨說著書法繪畫,鑑賞著古董就自以為是「清」了;又有不務實際想些玄奧道理,離開紅塵、不問世事就自以為是「遠」。等而下之,又有像那韋蘇州***應物***的刻意燒香煮茶的人。這些都是趣的皮毛,和趣的神情沒什麼關係。

  趣從自然而然中得來的就深刻,從後天學問中得來的就淺薄。當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叫做趣,然而無論做什麼統統是趣啊!臉上沒有嚴肅的表 情,眼睛沒有固定的樣子,嘴巴喃喃發聲而想說話,腳跳來跳去而不固定,人生的至樂境界,真沒有超過這個時候了。《孟子》所謂的「不失赤子之心」,《老子》 所謂的「能嬰兒」大概就是指這個啊!這正是趣的最高最高境界。山林裡的人,不受限制不受束縛,能夠自由自在的過日子,所以雖然沒有在追求趣,卻已經接近趣 了,那些愚味庸俗的人他們接近趣,往往因為他們沒有品味。可是品味愈差,他們所追求的就愈來愈下流,有的人就縱酒吃肉,有的人放情聲伎,完全順自己的意思 去做事情,毫不忌諱、全不害怕,自認為自己無望於世,所以全世界嘲笑他他也不管,這又是一趣了。等到人年紀漸大,官職漸高,品味就漸漸地大,身體的行動受 拘束、無法自由,內心充滿荊棘、城府很深,全身的毛孔、骨節,都被聞見知識綁住了,吸收的道理愈深,可是他這個人距離趣就愈來愈遠了。

  我的朋友陳正甫,是個深深獲得趣的人。所以他所寫的《會心集》一些人,趣佔了大半。否則的話,即使有人狷介好像伯夷,清高好像嚴光也不錄取在裡頭。啊!誰說品味像陳君這樣,官職像陳君這樣,年紀壯盛像陳君這樣,竟然能夠懂得趣到這樣的地步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