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蚯蚓的人閱讀答案

  《賣蚯蚓的人》敘述了一個吃苦耐勞、自食其力的賣蚯蚓的人。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賣蚯蚓的人》閱讀材料

  我每天到玉淵潭散步。玉淵潭有很多釣魚的人。釣魚旺季常可以碰見一個賣蚯蚓的人。

  他慢慢蹬著一輛舊自行車,有時扶著車慢慢走。走一截,揚聲吆喚:蚯蚓來——

  有的釣魚的就從水邊走上堤岸,向他買。來買的掏出一毛錢,他就從一個原來裝油漆的小鐵桶裡,用手抓出三十來條,放在一塊舊報紙裡,交過去。有人只買五分錢的,也有人要求再添幾條。

  “添幾條就添幾條,一個這東西!”蚯蚓這東西,泥裡咕嘰,原也難一條一條數得清,用北京話說,“大概其”就得了。

  這人長得很敦實,五短身材,腹背都很寬厚,看起來是不會頭疼腦熱、感冒傷風的。衣服都是寬寬大大的,褪了色,而且帶著泥漬,但都還整齊。臉上說不清是什麼顏色,只看到風、太陽和塵土。只有他刺了頭,颳了臉,才看到本來的膚色。新剃的頭皮雪白,下邊一張紅臉,看起來就像一件舊銅器在鹽酸水裡刷洗一通,剛剛拿出來一樣。

  天天見面,熟了,我們碰到了總要點點頭,招呼招呼,寒暄兩句。有時他在釣魚人多的岸上把車子停下來,我們就說會子話。我問他一天能賣多少錢。

  “一毛錢三十條,能賣多少!塊數來錢,兩塊,鬧好了能賣四塊錢。”

  “不少!”

  “湊合吧。”

  “您一直就賣蚯蚓?”

  “不是!我原來在建築工地上當壯工。退休了。退休金四十幾塊,不夠花的。”

  我算了算,連退休金加賣蚯蚓的錢,有百十塊錢,斷定他一定愛喝兩盅。我把手圈成一個酒杯形,問:“喝兩盅?”

  “不喝。菸酒不動!”

  那他一個月的錢一個人花不完,大概還會貼補兒女一點。

  “我原先也不是賣蚯蚓的。我是挖藥材的。後來藥材公司不收購,才改了幹這個。”他指給我看,“這是益母草,這是車前草,這是紅莧草,這是地黃……這玉淵潭到處是錢!”

  “您怎麼會認藥材的?是家傳?是學的?”

  “不是家傳。有個街坊,他挖藥材,我跟著他,用用心,就學會了。這北京城,餓不死人,你只要肯動彈,肯學!”

  我在玉淵潭散步,經常遇見的還有兩位,一位姓烏,一位姓莫。烏先生在大學當講師,莫先生是一個研究所的研究員。烏先生聽我和賣蚯蚓的閒談,問我:

  “你為什麼對這樣的人有興趣?從價值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樣的人屬於低階價值。”

  莫先生不同意烏先生的意見:“不能這樣說。他的存在就是他的價值,你不能否認他的存在。”

  “他存在,但是充其量,他只是我們這個社會的填充物。”

  “就算是填充物,‘填充’就說明他存在的意義。你不能否認他也是社會結構的組成部分,哪怕是極不重要的一部分。就像自然界需要維持生態平衡一樣,社會也需要有生態平衡。從某種意義說,這種人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們需要的是走在時代前面的人,呼嘯著前進的、身上帶電的人!而這樣的人是歷史的遺留物。這樣的人生活在現在,和生活在漢代沒有什麼區別,——他長得就像一個漢俑。”

  我不得不承認,他對這個賣蚯蚓人的描繪是很準確且生動的。

  烏先生接著說:“他就像一具石磨。從出土的明器看,漢代石磨和現在沒什麼不同。現在已經是原子時代一一”

  莫先生搶過話來,說:“原子時代也容許有漢代石蘑,石磨可以磨豆漿,你今天早上就喝了豆漿!”

  他們爭執不下,轉過來問我什麼看法。

  我說:“我只是想了解了解他。我對所有的人都有興趣,包括站在時代前列的人和這個漢俑一樣的賣蚯蚓的人。這樣的人在北京還不少。他們的成分大概可以說是城市貧民。撿破爛的、撈魚蟲的……我對他們都有興趣,都想了解。我要了解他們吃什麼和想什麼。用你們的話說,是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我是個寫小說的人,對於人,我只想了解、欣賞,並對他進行描繪,我不想對任何人作出論斷。對於這個世界,我所傾心的是現象。我不善於作抽象的思維。我對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審美意義。你們可以稱我是一個生活現象的美食家。這個賣蚯蚓的粗壯的老人,騎著車,吆喝著‘蚯蚓——蚯蚓來!’不是一個醜的形象。

  ——當然,我還覺得他是個善良的、有古風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他至少不是社會的蛀蟲。”

  ***選自《汪曾祺全集·小說卷》,有刪改***

  《賣蚯蚓的人》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文字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臉上說不清是什麼顏色,只看到風、太陽和塵土”,說明賣蚯蚓的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飽經風霜但是身體強健。

  B.四十幾塊的退休金加上賣蚯蚓的錢,賣蚯蚓的人每月有百十塊錢的收入,他自己花不完,每月都會貼補兒女一點。

  C.烏先生認為賣蚯蚓的人“長得就像一個漢俑”,這個比喻形神兼備,既寫出人的外貌特徵,又評價了他存在的價值。

  D.“這是益母草,這是車前草,這是紅莧草,這是地黃……這玉淵潭到處是錢!”這句話表明賣蚯蚓的人既用心又會賺錢。

  E.這篇文章平鋪直敘,情節比較簡單,波瀾不大;主要通過語言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語言個性鮮明,生活氣息濃郁。

  小題2:文中賣蚯蚓的人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小題3:簡析“我是一個生活現象的美食家”這句話的含意。***6分***

  小題4:烏先生和莫先生對話的情節,在文中起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8分***

  《賣蚯蚓的人》閱讀答案

  小題1:C項3分,E項2分,D項1分。

  小題2:①質樸豪爽:賣蚯蚓時,隨手一抓,有時添幾條;②吃苦耐勞、自食其力:挖藥材、賣蚯蚓,自己掙錢養活自己;③積極樂觀:生活在社會底層,卻能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④勤學好問:向街坊學習藥材知識等。***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得滿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①對這個世界,作者所傾心的是生活現象,想描繪各種人的生活;②對人,不關注其存在價值,而更多地關注並發現其審美意義;③作者一直在對生活現象進行審美,他從老人身上發現了人性之美;④作者藉此來對具有高低貴賤的等級觀念的烏先生之類人予以婉諷。***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得滿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4:從內容上講:①這是兩人對於賣蚯蚓的人的看法,表現了不同人對人生價值的不同認識。

  ②作者藉此二人的議論,突出了“我”對老人人性美的關注與認識。③批評烏先生高高在上的人生態度及其等級觀念,暗示出不應輕蔑社會下層人民的意思。④把賣蚯蚓的老人與烏先生、莫先生進行對比,批評泛泛空談的現象,倡導對生活現象進行審美。***每點2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得滿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從形式上講:承上啟下。承上:接續了“我”與賣蚯蚓人對話的情節。啟下:引出了“我”對生活現象的評說,從而突出文字主旨。***2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