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伴我成長隨筆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精彩的世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書籍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這是高士其說的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我對讀書的最好理解。正是這樣,書籍是開啟未知大門的鑰匙,書籍是攀登知識高峰的階梯;書籍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橋樑;書籍是穿越激流險灘的航船;書籍是指引前進方向的燈塔;書籍帶我走向陽光大道……

  看書,是我最大的愛好。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我的情緒不停地變化,一會兒緊張一會兒激動。有時候我會為書中的人物的曲折命運弄得自己“淚水漣漣”。有時候我會為孔乙己的幽默風趣,憋不住嘿嘿地傻笑。這就是我,看書時喜怒無常的我,喜歡看的書有很多。從《安徒生童話》到《哈利·波特》,從《三國演義》到《十萬個為什麼》。我家中的書堆積如山,真有“排山倒海”之勢。媽媽能處處看見我啃書的模樣,有時託著下巴,手捧一本書,有時趴在地上,翻閱著書,更有趣的是,我常在枕頭邊放一本書,才能進入夢鄉。也稱得上是書不離手啊!

  我這個“小書蟲”對書可是情有獨鍾,百看不厭。有一回,我興致勃勃地從商店買了一本《福爾摩斯探案集》,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蕩氣迴腸。非常吸引眼球。我迫不及待掏錢買下來。在回家的路上,我還一刻不停的看書呢!渾身受到了書的洗禮,午飯時間才打道回府。嗯?鐵將軍把門?看樣子爸爸媽媽今天不回來了。我一邊想一邊掏鑰匙。鑰匙?糟糕!出門時忘拿了!我打量著眼前威風凜凜的防盜門,不禁發起愁來。此刻我已飢腸轆轆。啊哈!何不給它讀個一醉方休。我一拍腦門。得!我坐在樓梯上,盡情享受“書味”。讀了疑惑的案情,我苦思冥想:誰是殺手?a還是d?終於,我一跺腳:“就是a,a是殺手”,一看分析,啊!我猜對了!“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就這樣,我享受到了一頓豐盛的大餐。全然沒有了剛才的飢餓,正像“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當然,比起名人的讀書經歷,我便顯得微不足道。蘇秦讀書時,把頭髮用繩紮起來,懸在樑上,自己打盹,頭髮就把自己揪醒;夜深太困了,他拿錐子刺自己的腿以求清醒,這就是成語“頭懸樑,錐刺股”的來歷。他這樣邊讀書邊揣摩列國形勢,一年後。對天下大勢便了然心中。魯迅先生從小在“三味書屋”認真學習。因學習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去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寒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著名歷史學家麥考萊曾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他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裡,有花園、佳餚、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僕人,條件是不允許他讀書。他做出了決定,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裡,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是呀!讀書是知識的源泉。我們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

  我真佩服名人他們那種堅韌不拔,為了讀書不惜犧牲一切的精神。

  我認為,光讀不寫,不會錘鍊出好的文字;光寫不讀,不會思想深刻見解獨到,所以,大家要養成寫讀書筆記的好習慣!每當讀一本書時,我總是在手裡拿著一支鉛筆,遇到共鳴及有疑問,就在底下畫一條線,如果在同一個句子裡有幾處疑問,就主動把線畫得粗一些,並在句子下方或旁邊的空白處簡要地批註,如果長期這樣做,不但對閱讀和作文提供很大的幫助,而且有時候翻一翻,會有溫故而知新的感覺。如果讀完一篇文章,寫一下讀後感對寫作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還能抒發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靈感,何樂而不為呢?

  篇二

  自從有了這本書,聞到它的芳香,我就對它愛不釋手的。《書香童年》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一本書,不敢猶豫,急急忙忙的翻開輕薄的書頁,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延伸至每個毛孔。幾天,我“啃”完了這本書。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油紙傘》這篇短文了。它讓我深深震撼了,它給予給我的將使我終生難忘!

  《油紙傘》這本書講的是奶奶平時很疼愛“我”,爺爺是做油紙傘的。有一次,鬼子侵襲時,爺爺知道躲不過,於是自己留在了房子裡,後來,爺爺一直沒有訊息,看來是沒躲過。唯一留下的只有這把油紙傘。“我”七歲那年,父母和奶奶商量,想讓“我”上學。幾天後,我搬走了。上了幾年學,有一年,我回到了奶奶家,沒想到,洪水突然爆發,奶奶老了,把“我”放到安全的地方後,慢慢的漂遠了。那把油紙傘也越飄越遠,我沒有抓住它,想到:它一定是要找奶奶去了。“我”的童年就是和油紙傘一起度過的。

  親情就像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奶奶、爺爺、爸爸、媽媽在文章中都體現了親情的價值。爺爺自己為保護家人自己在抵抗著,奶奶為了保護“我”,不惜自己的生命,父母一定要讓我上學……油紙傘和這篇文章有必然的聯絡,它就像一條絲帶,把“我”和家人緊緊繫在一起。

  就如媽媽一樣,小時侯,媽媽每天晚上給我講故事、念兒歌。第二天,讓我講給幼兒園的夥伴們聽。這不僅增加了我的演講能力、溝通水平,還增進了我與夥伴們的友誼。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就是這位好朋友,伴隨著我成長。

  再大一些,媽媽給我買了《幼兒畫報》,讓我看這些小人書、漫畫書。看著這些精彩的畫面,漸漸地,我越來越喜歡書了。每當幼兒園發下一本故事書,我都會坐在座位上津津有味地看著書。這位好朋友讓我有時沉醉在勝利的喜悅中,有時又使我為買火柴的小女孩感到可憐,為醜小鴨變成白天鵝感到激動,為白雪公主的後媽那份歹毒感到氣憤……我好像進入了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世界,與故事中的人物一起玩耍,一起幫助他人,一起分享獲獎的喜悅……

  我們多幸福啊,被父母寵著。和丁香相比,她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很難擁有這麼幸福的生活。所以說我們的童年是多麼燦爛的,是多麼歡樂;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當然,有人說,我們是小皇帝、小公主,這一點也不假。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丁香的童年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但讀過《書香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讀完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從現在開始。我們不能再奢侈,不能再浪費;我們要開始為長輩們著想,學會體諒他們;不僅如此,我們更應該開始懂得自己是多麼幸福,自己是多麼幸運呀!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著你品嚐;你想要什麼,就給你什麼;如果有人欺負你,大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個人一番。而丁香那個年代呢?丁香很少有安寧的日子,幾乎天天有人傷害他、辱罵他、欺負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這一類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幹嗎呢?這些毫無意義的事情值得他們去做嗎?

  所以,我們更要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學習,千萬別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樣優秀的學習環境,這樣美好的童年生活,我們再不好好學習,那就太對不起父母了。

  書,是人類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似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每個人都必須讀書,因為書能讓你體會到更多的樂趣,書能讓你獲得更多的知識,書能讓你把祖國大地裝扮得更五彩繽紛!

  篇三

  寒假裡,讀了《簡愛》一書,頗有感想!書裡主要寫了女主人公簡。愛從小是個孤兒,寄養在舅母家裡。由於她沒有財產、沒有地位,自幼就受到虐待和歧視。也因此,簡。愛從小就養成了反抗不合理社會習俗的堅強個性。之後,她進入了羅沃德學校學習。畢業後,簡。愛來到桑菲爾德莊園任家庭教師,她的自尊、自愛和自信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在與主人羅切斯特先生相處的過程中,兩人都被對方的氣質所吸引,他們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磨難,最終走到了一起。

  讀完此書,我被簡愛那獨立自主、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那豐富、明確、堅定的追求女性在社會上的獨立和尊嚴的個性所震撼,我也為海倫的智慧、愛心、真誠所感動。是的,雖然她在人世間的生命是短暫的,可她的一生卻綻放出流星般的光芒。我還為羅切斯特先生的熱情奔放、敢作敢為、敢愛敢恨、有同情心而感到敬佩。我憎恨裡德太太,她對窮人的痛恨是簡·愛以及讀者都難以忘記的,她作為簡·愛的舅母,狠心地將年僅十歲的簡·愛送進孤兒所,並一心盼望她在瘟疫中死掉!

  《簡愛》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的“灰姑娘”的奮鬥史,簡·愛堅強地面對困難,挫折,她還追求男女間的平等,窮人與富人之間的平等。正如她所說的那樣:“我跟你一樣有靈魂,也同樣有一顆心!”

  《簡愛》教會了我們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她也同樣教會了我們要平等對待生活中的事物以及各式各樣的人,她還教會了我們要在生活中自強自立……是的,我有時侯還不能夠平等待人;還不能夠面對各種挫折;還不能夠在學習、生活上完全自立。

  記得有一次,我數學題目做不出來,我也沒有認真地思考一下,就讓爸爸幫忙,但爸爸說他沒有空,叫我自己思考去解決問題。可我卻偷懶,吵著讓父親教我。爸爸就讓我反覆看書上的例題,讓我真正看懂了,再讓我做作業題,我一下子全懂了!我終於明白了,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有信心、要敢於面對困難、學會自力更生。

  我反覆讀了好幾遍《簡愛》,也流了好多的眼淚,是同情、感動的眼淚,也樹立了奮發進取、自強自立的信念。漫漫人生路上,《簡愛》是我的精神財富,將鼓勵我不斷前進。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小說,它告訴人們一個人生的真諦。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溫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儘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眾,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

  簡愛生存在一個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汙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作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深深愛上了她。

  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但簡愛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自己的尊嚴和真愛。

  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猶如一杯冰水,淨化每一個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