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電防溺水黑板報素材

  防雷電防溺水,人人有責,讓我們一起學習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用。

  防雷電防溺水黑板報

>

  防溺水觀後感作文

  現在,青少年小學生溺水事件已經非常多了。許多青少年都是沒經過家長同意就擅自去游泳池游泳,造成了那些令人膽戰心驚的悲慘事故。給他們的家庭造成了悲劇。

  溺水事件現在真是堆積如山,譬如前不久就發生了這樣的溺水事故:定安縣龍門中門學校一名學前班學生和一名一年級學生,在自家荔枝園中玩耍,不幸溺水身亡;2012年10月29日,海口美蘭區塔市小學一名五年級學生與兩名夥伴到水庫邊遊玩,並下水游泳,不慎溺水身亡;11月5日,文昌市錦山中學一名九年級的學生以及文昌市華僑中學七年級學生和夥伴到海邊游泳,不幸溺水而亡。還有近期發生的一場救人卻溺水身亡的事件,三名十四歲的男孩結伴回家,途中看見湖面上有一位不幸溺水的十三歲女孩,於是,三名男孩沒有準備任何防護措施就跳下水去救女孩,可惜那三名男孩和落水女孩都不幸溺水而亡。

  唉,有多少生命在水中消失,現在就讓我們看看究竟怎樣才能防溺水吧:一、如果要去游泳,要儘量結伴遊泳,有組織並在家長或熟悉水性的人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二、假如有了大人的陪護,下水前都要做一做“下水準備活動”,時間要求是三分鐘,活動一下筋骨,不然的話下水腿會抽筋,自然會導致溺水。三、假如在游泳池游泳,自己適合什麼深度就選擇什麼深度,不要盲目進入深水區,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逞強,不要選擇那些很深的湖或潭去游泳。提倡在正規的游泳池內進行此項運動。四、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

  有多少兒童都是在溺水中結束了自己幼小的生命啊,大家一定要切記以上四點。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識。水無情,人有情。隨著溺水事故的不斷髮生,我們要提高警惕,這些不幸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珍愛生命,只要我們在生活中注意各種游水、戲水事項,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溺水事件還是可以防止的。

  關於防溺水安全知識——急救方法

  1、將傷員抬出水面後,應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內的水、泥及汙物,用紗布***手帕***裹著手指將傷員舌頭拉出口外,解開衣釦、領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後抱起傷員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頭下垂進行倒水。或者抱起傷員雙腿,將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積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將傷員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頭部下垂,並用手平壓背部進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對口吹氣為最佳。急救者位於傷員一側,托起傷員下頜,捏住傷員鼻孔,深吸一口氣後,往傷員嘴裡緩緩吹氣,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時,放鬆其鼻孔,並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助呼氣。反覆並有節律地***每分鐘吹16~20次***進行,直至恢復呼吸為止。

  3、心跳停止者應先進行胸外心臟按摩。讓傷員仰臥,背部墊一塊硬板,頭低稍後仰,急救者位於傷員一側,面對傷員,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將胸骨壓下4釐米左右,然後鬆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覆有節律地***每分鐘60~8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

  游泳時耳朵進水怎麼辦?

  由於水又有一定的張力,進入狹窄的外耳道後形成屏障而把外耳道分成兩段,又由於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屏障與鼓膜之間產生副壓,維持著水屏障兩邊壓力的平衡,使水不易自動流出。有時外耳道內有較大的耵聹阻塞,則水進入耳道後更易包裹於耵聹周圍而不易流出。耳內進水後會出現耳內閉悶,聽力下降,頭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們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來。有人甚至用不乾淨的夾子、火柴棒、小鑰匙等掏耳,這樣雖然可僥倖將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損傷外耳道甚至鼓膜,而導致耳部疾病。

  耳內進水後應及時將水排出,最常見的方法是:

  1、單足跳躍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從外耳道流出。

  2、活動外耳道法:可連續用手掌壓迫耳屏或用手指牽拉耳廓;或反覆地做張口動作,活動顳頜關節,均可使外耳道面板不斷上下左右活動或改變水屏障穩定性和壓力的平穩,使水向外從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乾淨的細棉籤輕輕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觸到水屏障時即可把水吸出。

  由於游泳池或河水不乾淨,汙水入耳後引起外耳道面板及鼓膜感染,或耳內進水後處理不當,如不潔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幾種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癤腫,耵聹阻塞,鼓膜炎,化膿性中耳炎。

  如果耳內進水後出現以上症狀,應暫時停止游泳,並去醫院檢查,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