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馬鈴薯的病蟲害

  馬鈴薯晚疫病是馬鈴薯種植區的主要病害,冬季馬鈴薯種植區發生比較嚴重,病害危害葉片、葉柄、莖和塊莖,在生產上損失較大。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防治馬鈴薯的病蟲害的方法。

  防治馬鈴薯的病蟲害的方法

  一、農業防治:①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增施鉀肥,增強植株抗性。②嚴格選用無病種薯,杜絕病害的侵染來源。③高壟栽培,排水降溼。加強栽培管理。適期早播,選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田塊,促使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 ④種薯消毒,種薯攤開後每畝種苗薯可用 5克 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兌 2.5公斤 水噴勻種薯,陰乾後即可播種。

  二、藥劑防治:晚疫病流行性較強,在防治策略上要立於早防治,出現發病條件,則要提前噴藥預防。藥劑選用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或40%三乙磷酸鋁可溼性粉劑3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敵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0%琥·乙膦鋁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72%克露可溼性粉劑700~800倍液,或69%安克·錳鋅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2.2%霜黴威水劑800倍液,或1∶1∶200倍式波爾多液。每隔7~10天噴1次藥,噴2~3次即可。為減緩抗藥性的產生,應注意輪換用藥。

  馬鈴薯泥的做法

  嬰兒馬鈴薯泥做法1:牛奶馬鈴薯泥

  食材:馬鈴薯1個、牛奶、白糖適量。

  做法:

  1***先將馬鈴薯洗淨後去皮、切成小塊。

  2***把馬鈴薯蒸熟,將軟了的馬鈴薯捻成泥狀,加少量水調勻;或根據寶寶的口味,加入牛奶、白糖調味即可。

  嬰兒馬鈴薯泥做法2:鮮肉馬鈴薯泥

  食材:馬鈴薯 1個、鮮肉 50g、鹽 1/2茶匙、雞精 1茶匙、胡椒粉 1/2茶匙、油適量。

  做法:

  1***先把馬鈴薯洗淨、去皮。把肉切成小小的肉丁。

  2***然後往鍋裡放油,等油熱到五成的時候,把切好的馬鈴薯塊和肉丁放到裡面翻炒,加入鹽、胡椒粉和適量清水,蒸大約10分鐘。

  3***10分鐘後,要開啟鍋,把軟了的馬鈴薯捻成泥狀,接著燉到爛的時,放雞精出鍋即可。

  讓馬鈴薯更好吃的小竅門

  1、新馬鈴薯燉煮,老馬鈴薯烹炒。新鮮馬鈴薯口感細嫩稠滑,容易做熟。由於其水分多、糖分多、膠黏性較好,在水中仍能保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燉燒菜等;而老馬鈴薯相比新馬鈴薯,在營養上沒有很大差異,但水分減少,口感爽脆,下鍋後不會發生新馬鈴薯那樣易黏鍋、易糊的現象,適合烹炒。

  2、削皮,只需去掉薄薄一層。馬鈴薯皮下面的汁液中富含多種營養素,所以削皮時只削掉薄薄的一層就可以了。用鋼絲球輕搓馬鈴薯表面,很輕鬆就能將外皮去掉薄薄一層,且不會損傷裡面的“馬鈴薯肉”。新馬鈴薯則可用冷熱水交替去皮,把馬鈴薯放入熱水中浸泡一下,再換到冷水中,這樣也能很容易地去皮。

  3、切完馬上泡在水裡。馬鈴薯中含多酚氧化酶,在氧氣的作用下會發生褐變,從而影響馬鈴薯色澤。因此在烹飪過程中,切好的馬鈴薯應及時放在水裡,以防氧化變黑。在浸泡時,可在水中加少許醋,一來可以有效地防止褐變,二來能讓馬鈴薯口感脆爽、不黏不糊,三來能減少馬鈴薯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的流失。需要提醒的是,馬鈴薯切完後最好馬上烹調,以防營養素流失到水中。

  4、小火燉容易熟。馬鈴薯用文火燉煮,才能均勻地熟爛,若急火煮燒,會使外層熟爛甚至開裂,裡面卻是生的。另外大火燉,湯汁不斷翻滾會使馬鈴薯塊外面煮爛,更容易糊鍋。

  5、馬鈴薯泥帶皮蒸儲存營養。帶皮蒸的整馬鈴薯營養損失更少,尤其是維生素C保留得更多,是最營養的吃法。去皮蒸會讓水分更容易進入馬鈴薯中,這樣蒸出來的馬鈴薯水分太多,口感不好。另外,做馬鈴薯泥時也最好帶皮整個蒸熟後,再去皮搗製成泥。

  馬鈴薯燒牛肉

  材料:牛腿肉1斤左右,小馬鈴薯3-4個,青紅辣椒若干,蔥,姜,大料2個,桂皮1-2片。

  做法:

  1.首先把牛肉切成兩釐米見方的小塊。

  2.把切好的牛肉放到開水裡焯一下,去掉血沫。

  3.起鍋,放入少量油,蔥姜倒入,接著放入牛肉,翻炒一下,然後放入適量醬油,大料,桂皮,少量糖,適量的鹽,最後放入足量的水,要沒過牛肉的,大火燒,然後蓋上鍋蓋,休息會。

  4.等鍋中水開之後,就可以把火調小,鍋中的牛肉用小火慢燉。

  5.等燉了一兩個小時之後牛肉就完全酥爛了,這個時候加入切好的馬鈴薯塊***片也行,更容易煮爛***,再接著燉十幾二十分鐘,這個時候馬鈴薯燒得也差不多了,可以放入青紅辣椒,翻炒一下,最後放入少許味精,就可以起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