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黃麻常見病蟲害

  黃麻的產量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學會防治方法。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防治黃麻病蟲害的方法。

  防治黃麻常見病害的方法

  褐斑病

  1、症狀

  本病又稱黃麻葉斑病或斑點病,黃麻全生育期皆可發生,主要侵染葉片,以葉尖,葉緣病斑為多見。葉斑近圓形至不規則形,黃褐色至褐色,邊緣色較深,病健部分界明晰。後期斑面上散生黑色小粒點,此即為本病病徵***病原菌無性態子實體分生孢子器***。病斑易破裂成穿孔。

  2、防治方法

  ***1***收穫後及時深翻,有助消滅病殘組織中的病菌,減少侵染來源。

  ***2***常發病地區和重病田提倡實行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

  ***3***播用健康飽滿種子,並做到適期播種,防止過早播種。

  ***4***加強麻田管理。

  適當增施有機質肥和草木灰等鉀肥,避免過施偏施氮肥,整治排灌系統,注意雨後清溝排漬降溼;及時間苗,清除弱苗,過密苗。

  ***5***及早噴藥保護。

  可選噴12%球乳銅乳油500倍液,或30%氧氯化銅懸浮劑600倍液,或70%可殺得懸浮劑8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靈可溼粉1000~15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溼粉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400倍液。苗期噴1~2次;成株期發病前或發病初期噴施2~3次。

  莖枯病

  1、症狀

  本病又稱黃麻莖腐病、莖幹枯病、莖立枯病,主要侵染麻莖。幼苗和成株莖部染病初現褐色近梭形病斑,後病斑上下及繞莖擴充套件,致莖部成段變褐,麻皮撕裂,纖維解離如纖絲狀,拉力強度大減。本病患部表面病徵表現為針尖大的小黑粒,為埋生於皮層下的分生孢子器。本病常引起麻苗成片倒伏枯死,成株遭莖枯、根腐,損失很大。

  2、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應以種植高產抗病品種為基礎,積極改善耕作栽培技術,輔之以噴藥保護。具體應抓好下述環節:

  ***1***選育和引種高產抗病良種。印度的JRC-918、JRC-1108及國內一些抗旱力強的品種可因地制宜引種試種,並注意抓好品種提純度復壯工作。

  ***2***積極改善耕作栽培技術,包括:

  ①合理輪作重病田和常發病地區最好進行水旱輪作。

  ②合理施肥實行配方施肥,尤應注意增施有機質肥和鉀肥。

  ③整治麻田排灌系統,提高麻田防澇抗旱能力,雨後及時清溝排漬降溼,乾旱季節及時灌水抗旱,以保持根系活力。

  ④積極引進放線菌及木素木黴菌製成的菌肥,利用拮抗作用開展生物防治。

  ***3***及時噴藥預防控病

  於苗期和成株期分別噴施藥劑1~2次***苗期***或2~3次***成株期***。藥劑可選用50%多菌靈或50%敵菌丹可溼粉600~800倍液,或70%五氯硝基苯粉劑8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溼粉600~8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地面及莖部噴施相結合,噴勻噴足。

  防治黃麻常見蟲害的方法

  夜蛾

  1、寄主及危害特點

  黃麻夜蛾危害寄主作物不算廣,其幼蟲主要危害黃麻,長果種黃麻比圓果種黃麻受害重,在自然條件下,未見幼蟲危害其他作物。但也有人認為該幼蟲可危害蓖麻;成蟲屬吸果夜蛾類,可吸食柑橘、桃、葡萄等果實汁液。

  2、防治方法

  防治黃麻夜蛾應在掌握蟲情及保護和利用天敵的基礎上採取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為主,積極創造條件開展生物防治的綜合防治措施。具體抓好下述環節:

  ***1***加強蟲情調查,確定防治適期。

  ①查發蛾盛期定防治適期。

  在麻田設黑光燈1盞,逐日觀察燈下誘蛾量,確定發蛾盛期,加上10天左右即為防治適期。各地應根據本地實際確定點燈時間。

  ②查幼蟲盛期,定防治適期。

  選具代表性的麻田1~2塊,用棋盤式五點取樣法,固定10株,調查麻株上部莖、葉的卵粒和幼蟲數,每4天查1次,當百株幼蟲或卵粒達50頭***粒***時,5~7天后即為防治適期。***2***燈光誘蛾。 一般每1.5公頃設黑光燈1盞。

  ***3***藥劑防治

  掌握幼蟲3齡期前選噴20%氰戊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500~3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或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倍液,或21%滅殺斃4000~5000倍液,1~2次,噴勻噴足。

  ***4***生物防治

  有條件的地方,可人工釋放澳洲赤眼蜂***150個蜂包/公頃,6000頭/蜂包,使其形成自然蜂群,寄生率可達90%***。另外可噴施生物製劑核多角體病毒,或BT乳劑***含120億個活孢子/毫升***2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