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王鐸的書法_王鐸的楷書

  王鐸,清朝時期的有名的書畫家。王鐸可以日復一日,不間斷的去練習書法,只為在他的書法之中能夠更加完美,只為精益求精。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如何評價王鐸的書法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如何評價王鐸的書法

  在中國的書法史上,有一個說法,就是“先王后王”,先王就是著名的書聖王羲之,而和他併名的后王就是王鐸。另一個說法,明朝的董其昌他的書法在當時盛行一時,但是王鐸則提倡取用法,開創新的書法局面,獨樹一幟,所以歷史上將董其昌和王鐸齊名,並稱作為“南董北王”。

  王鐸的書法上是風格多變的,他是一個書法奇才。他的字中,草書是把二王當做宗源,並且學習米芾和顏真卿的一些筆法,所以他的草書字是強勁灑脫的,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讓人看字也可以看出奔騰之感。王鐸的楷書則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但在此中卻不乏一種典雅的氣質,一筆一劃間給人一種莊嚴的感覺,每一個字都顯的很挺拔。王鐸的行書裡的字型用墨大膽,但是卻不失沉穩,讓人感覺穩健,一種清風傲骨之氣躍然紙上。字型上,王鐸的行書縱橫曲直,字型總的來說略長,微微會向右邊傾斜,結構耐人尋味,巧拙結合。王鐸擅長寫詩文,尤其是在書法上有及其卓越的成就,他的字不同的字型會帶給別人不同的感覺,時而奔放時而含蓄,所以被世人稱作“神筆王鐸”。

  王鐸楷書

  王鐸的書法不僅是草書和行書寫得好,流暢之間抒發自己的情感,而且他的楷書也是有十分讓人讚賞,用筆有力,氣勢浩蕩卻不失典雅。

  王鐸寫的楷書分為大楷和小楷。他的大楷書寫出來,給人視覺上帶來一種偉岸高亢的,遒勁有力的感覺。他的小楷書寫出來,給人有一種高古淳厚的體驗。王鐸的楷書作品之中,其中一個作品《延壽寺碑》,這個是學習柳體的代表作。在這個作品中楷體書法的運用體現,和柳體可以稱之為神似。這個碑帖上的字型顯得瘦卻不幹枯,緊湊卻不密集,筆觸強勁,透露出一絲淡雅的氣息。這些特點完完全全就是繼承了柳體的精髓之處。《延壽寺碑》是王鐸眾多作品之中唯一一個柳體的楷書。

  另一個楷書的作品是《一覺庵銘》,他也是集結了王鐸心血的一個作品,字型上嚴肅中卻不失典雅的氣質。每一個一筆一畫都強勁有力,給人一種強烈的氣勢感覺。每一個字之間整體之間雖然聚集的相靠近,但是並不顯得雜亂無章,是緊緊有條,讓人賞心悅目。

  王鐸草書

  王鐸的草書造詣比行書更為高,但是保留的作品非常之少。他的草書,有行書的跌宕起伏,揮灑任性。人們都說字如其人,這可能跟他的經歷有關吧。他的一生,也可謂歷盡磨難了。

  王鐸的草書以王羲之王獻之為基礎,又滲入了唐人狂草的書法,還集合了黃庭堅等大家的特點,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草書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起筆有力,手筆乾脆利落,用墨多變,從起筆時的濃墨重彩一直寫到墨幹,這起起落落,讓人產生很強的節奏感。就看上面這幅《杜詩》,其中的一、三、五行明顯用墨比較多,一氣呵成之後,到後面的二、四行明顯他已將筆墨用盡。

  王鐸草書代表作品有《唐人詩九首》、《草書詩卷》、《杜甫秋興》等。雖然不能完全能夠領悟其風騷,但是我想,在這裡也能明白一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