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為什麼愛睡覺_考拉愛睡覺的原因分析

  神萌物“考拉”是澳大利亞最出名的生物,在我們的印象中,考拉永遠都是懶懶的抱在樹上睡覺。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考拉愛睡覺。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考拉愛睡覺的原因分析,歡迎閱讀!

  考拉愛睡覺的原因

  考拉大體歸屬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及晨昏時活動旺盛,因為這比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活動更能節省水分與能量消耗。考拉平均每天花18-22小時的時間來睡覺和休息,僅剩餘4個小時用來採食、活動、個人衛生清潔及與其它考拉進行交流。過去,因為考拉幾乎整天都在睡覺,所以,人們以為考拉是採食了桉樹葉而中毒的緣故。考拉這種幾乎整天都昏昏欲睡的狀態,實際上是它們在長期進化程序中形成的適應低營養的食物、同時節省能量消耗的有效的低新陳代謝適應機制。

  考拉的主要食物是桉樹葉,營養含量較低。為維持機體新陳代謝活動的最基本需要,只能通過增加睡眠來減少能量消耗。可以參考樹懶的行為。

  考拉睡覺這麼久沒有天敵攻擊的原因

  考拉在生活中有可能會被攻擊的物種,但並非天敵。所謂的天敵不過是食物鏈中上游生物對下游生物的捕食關係,事實上一般的生物不會只有一種食物,而有些生物也不會只有一種上游生物。而正是這種上下游的獵食關係,決定了這一類生物在自然界一直保持著一種能夠讓它們長期繁殖生存的平衡。

  考拉和很多對環境要求很高的動物一樣***比如熊貓***,只在特定環境生長,只吃特定的食物,從生存環境上已經對它的數量有了限制,註定考拉不會數量過多。所以即使考拉沒有名義上捕食它的天敵,它的數量也不會過多,因而可以在自然界長久的生息繁衍。

  考拉基本簡介

  樹袋熊生活在澳大利亞,既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考拉科。分佈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 考拉雖然又被稱為“樹袋熊”、“考拉熊”、“無尾熊”、“樹懶熊”,但它並不是熊科動物。而且它們相差甚遠,熊科屬於食肉目,樹袋熊卻屬於有袋目。

  身體特徵

  考拉非常適於樹棲生活。儘管不象其它諸如樹袋鼠之類的樹棲有袋動物一樣,考拉並沒有明顯的尾巴,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它出色的平衡感。考拉肌肉發達,四肢修長且強壯,適於在樹枝間攀爬並支援它的體重。前肢與腿幾乎等長,攀爬力量主要來自於發達的大腿肌肉。

  考拉的爪尤其適應於抓握物體和攀爬。粗糙的掌墊和趾墊可以幫助考拉緊抱樹枝,四肢均具尖銳的長爪。前掌具5個手指,其中2個手指與其它3指相對,就象人類的拇指,因而可與其它指對握,這可以使考拉可以更安全自信地緊握物體。腳掌上,除大腳趾沒有長爪外,其它趾均具尖銳長爪,且第二趾與第三趾相連。

  當接近樹木準備攀登時,考拉從地上一躍而起,用它的前爪緊抓住樹皮,然後再向上跳躍攀登。所以,當一棵樹成為考拉的家域樹而被經常攀爬的時候,考拉的爪在樹皮上留下的刮痕就非常明顯。另一個證明某棵樹被考拉所使用的標記就是,在樹基部會有考拉小球狀的排洩物。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當處於安全的家域樹上的時候,考拉會自然地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坐姿和睡姿,同時也會因為躲避太陽或享受微風向而不停地在樹上移動位置。天氣炎熱時,考拉會攤開四肢並微微搖擺,以保持涼爽,而天氣變冷時,則會將身體縮成一團以保持體溫。

  考拉下樹的姿勢是屁股向下地往下退。考拉經常下到地面並爬到另一棵樹上去,這時,它們常遭到家狗、狐狸、澳洲野狗的攻擊,或是被過往的車輛撞死撞傷。考拉能游泳,但只是偶爾為之。

  考拉身上長有厚厚的皮毛,這對它們保持溫度的恆定很有利,而且,下雨時還可以當雨衣使用,以免身體遭受潮氣和雨水的侵擾。考拉的皮毛呈現出淡灰色到褐色等多種顏色,其中胸部、頸部、四肢和耳朵內側具白色斑塊。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中央具有一塊特別醒目的棕色香腺。

  考拉尾部的皮毛特別豐厚,這是因為考拉經常將它作為坐墊來使用的緣故,而且常常被汙染,以致考拉下到地面上屁股朝向你時,一時會難以發現它的存在。

  成年雄性考拉體重一般在8-14公斤之間,而雌性則為6-11公斤,分佈在南部的考拉,因為需要適應較寒冷的氣候而擁有較大的體重和較厚的皮毛。

  考拉大體歸屬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及晨昏時活動旺盛,因為這比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活動更能節省水分與能量消耗。考拉平均每天花18-22小時的時間來睡覺和休息,僅剩餘4個小時用來採食、活動、個人衛生清潔及與其它考拉進行交流。過去,因為考拉幾乎整天都在睡覺,所以,人們以為考拉是採食了桉樹葉而中毒的緣故。考拉這種幾乎整天都昏昏欲睡的狀態,實際上是它們在長期進化程序中形成的適應低營養的食物、同時節省能量消耗的有效的低新陳代謝適應機制。

  考拉最明顯的特徵是鼻子特別發達,它讓考拉擁有高度發達的嗅覺能力,能輕易地分辨出不同種類的桉樹葉,併發覺哪些可以採食,哪些有毒而不能採食。當然,也能嗅出別的考拉所遺留標記的警告性氣味。

  考拉會發出多種聲音與其它考拉進行聯絡和溝通,雄性考拉主要通過吼叫來表明它的統治與支配地位,從而儘量避免打鬥消耗能量,並向其它動物表明它的位置。

  雌性考拉不象雄性那樣經常吼叫,但也不一定,例如交配時,雌性會發出急促的尖叫聲,給人以正在相互打鬥的印象。母考拉與小考拉之間也會發出輕柔的滴答聲、嘯叫聲、溫和的嗡嗡聲和咕噥聲,溫和的呼嚕聲則表示對對方的不滿。但是,當考拉感到害怕時,都會發出一種類似嬰兒哭叫的聲音,同時伴隨著顫抖和搖晃。考拉也會用它們的腺體產生的氣味在樹上進行標記。

  家域範圍

  考拉家域範圍的大小取決於其未開墾的棲息環境質量,其中一項重要的標準就是考拉採食的關鍵樹種的密度。考拉的“家域樹”可以定義為:作為邊界線標誌用來標記不同考拉個體間樹木歸屬的關鍵樹。在人類看來,這些標記並不顯眼,但作為考拉,一眼就能看出某棵樹是屬於自己,還是屬於別的考拉的。

  甚至一隻考拉死後一年之久,別的考拉都不會搬進這塊空的家域,因為這段時間,屬於前一隻考拉身體留下的香味標記和爪刮擦樹皮標記的自然風化與消失時間。

  當一隻年輕的考拉性成熟時,它必須離開其母親的家域範圍,尋找屬於自己的領域。它的目標是發現並加入另一個繁殖種群。發現別的考拉比發現適於居住的棲息環境更重要,儘管環境也是一個先決條件。

  總是有一些暫時遊蕩於穩定群體之外的動物,作為考拉,這些動物個體則經常是雄性,常常觀望於繁殖群體邊緣,等待加入其中併成為永久性居民。

  所有的家域樹和食物樹對於考拉群體中每一個成員的福利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其中的一種樹木的移動和消失都會破壞考拉種群,廣闊的空曠地對考拉種群來講也是一個潛在的破壞因素,因為它會將考拉置於被狗攻擊、遭遇車禍、營養不良和疾病侵擾的不利境地。

  >>>下一頁更多精彩“考拉生活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