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邊塞詩的特點是什麼

  王昌齡是盛唐時期的邊塞詩人,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王昌齡邊塞詩的特點,希望對你有幫助!

  王昌齡邊塞詩的特點

  王昌齡一生之中,寫下了無數的邊塞詩,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是樂府舊體,來描寫在邊疆戰場建功殺敵的戰士的保家衛國之心。因為王昌齡的邊塞詩基本都是使用七絕,因此都能以歌曲的形式唱出來,與其他的邊塞詩人的風格有所不同。在王昌齡的邊塞詩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從軍行》。

  《從軍行》這首詩的前兩句是:“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描寫了邊塞的景物,寫出了在邊塞地區的青海湖的景色以及連綿不絕的雪山。並且還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寫出了邊疆戰士想要收復玉門關的心情。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從軍行》的後兩句,寫出了邊疆戰爭的激烈,使得戰士身上所傳的盔甲都被磨穿了,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戰士仍然有著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讚揚了戰士的愛國之心。

  《從軍行》這首邊塞詩王昌齡寫下的邊塞詩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從《從軍行》這首詩,我們可以進一步的瞭解到,王昌齡邊塞詩的特點不僅僅使用了可以入樂的詞句,更是在詩中融入了情與景,使得人們更加的容易與詩產生共鳴。

  王昌齡送別詩的特點

  王昌齡一生所寫的詩詞,被後人流傳下來的一共只有一百八十多首。其中多為邊塞詩,但是也有將近五十首詩送別詩。由此可以看出,王昌齡送別詩也有很多,並且質量也很好。

  王昌齡送別詩有很多的特點,其中就包括感情十分質樸,不摻雜矯揉造作,沒有敷衍呻吟。在王昌齡的送別詩當中,將這一特點發揮到了極致的,便是《送竇七》。“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熒熒望一舟。鄂渚輕帆須早發,江邊明月為君留”。這是《送竇七》的全文,前兩句描寫環境,利用環境的深幽,將為情感的抒發做鋪墊。後兩句直接將自己的感情抒發出來,毫無保留的表達了自己與竇七的不捨之情。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字裡行間都表露出王昌齡對竇七的離情別意。

  此外,在王昌齡的送別詩當中,還有一個十分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借送別表明自己的志向。在《芙蓉樓送辛浙》這首送別詩當中,“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便表明了王昌齡自己想要保持如玉壺般清潔高尚的品格,擁有光明磊落的道德操守以及朋友之間坦蕩的相處。

  王昌齡最擅長的是什麼

  在我國的《全唐詩》當中,給予了王昌齡極高的評價。我們都知道,李白可以說在我國唐宋時期的詩人當中,成就絕對是最高的一位詩人,被後人讚譽為“詩仙”。而在《全唐詩》當中,將王昌齡與李白並列,王昌齡被冠以“七絕聖手”的稱號。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王昌齡最擅長的文體便是七絕,並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除了在《全唐詩》當中,王昌齡最擅長的七絕被人們稱讚之外,在殷璠的《河嶽英靈集》當中,更是將王昌齡所寫下的諸多七絕邊塞詩成為王昌齡的風骨的代表。所以,王昌齡寫下的七絕詩,有很多都受到了人們的追捧。

  在王昌齡寫下的眾多塞外七絕詩當中,最為人所熟悉的就是《從軍行》。在《從軍行》當中,王昌齡將國家西部的玉門關戰場進行了描寫,將玉門關的環境以及玉門關所發生的諸多戰事都細膩的描繪了出來。並且還留下了“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一千古名句,深受後世推崇。

  王昌齡所留下來的詩當中,除了有王昌齡最擅長的七言絕句,還有很多的七言律詩。《塞下曲》就是王昌齡的七言律詩的代表作,將塞外戰爭的殘酷徹底展現出來,表達了王昌齡的非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