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胃潰瘍的飲食調理

  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胃病,任何人都有可能會得,而孕婦因為懷著胎兒的原因,不能隨便吃胃藥,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1、少吃含澱粉內的食物,如土豆、芋頭、粉絲、粉條、紅薯、涼粉等。

  2、胃潰瘍是一種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對胃潰瘍影響很大。精神緊張,情緒激動,或過分憂慮對大腦皮層產生不良的刺激,使得丘腦下中樞的調節作用減弱或喪失,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和潰瘍的癒合。因此保持輕鬆愉快的心境,是治癒胃潰瘍的關鍵。

  3、生活要有一定規律,不可過分疲勞,勞累過度不但會影響食物的消化,還會妨礙潰瘍的癒合。一定要注意休息,生活起居要有規律。

  4、潰瘍病發作與氣候變化有一定的關係,因此潰瘍病人必須注意氣候變化,根據節氣冷暖,及時添減衣被。

  5、不注意飲食衛生、偏食、挑食、飢飽失度、過量進食冷飲冷食、嗜好辣椒、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均可導致胃腸消化功能紊亂,不利於潰瘍的癒合。因此要注意飲食衛生,做到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飢飽適中,細嚼慢嚥,是促進潰瘍癒合的良好習慣。

  6、避免服用對胃粘膜有損害的藥物。有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強的鬆,消炎痛等,對胃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加重胃潰瘍的病情,應儘量避免使用。如果因疾病需要非得要服用,或向醫生說明,改用他藥,或遵醫囑,配合些其它輔助藥物,或放在飯後服用,減少對胃的不良反應。

  7、潰瘍患者少食多餐,每餐不能過飽,減輕胃的負擔,有利於潰瘍的修復,但睡覺之前不宜進食。

  8、選擇那些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殘渣量少、易於咀嚼的食物來進食,如大米粥、細麵條、麵糊、瘦肉、豆漿、雞蛋、海鮮、香蕉、蘋果等食物。

  9、烹調方式最好選擇蒸、燒、炒、燉等。

  10、儘量少吃油炸的、寒涼的、堅硬的食物及過甜、過酸、過鹹、過熱的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烤肉、芥末、咖啡、冷飲、咖哩等,這些食物會引發患者的胃酸加速分泌,導致血管擴張,引發胃出血。

  11、患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可每天用甘藍榨汁飲用,還可混合蜂蜜食用,有促進潰瘍癒合的作用。

  12、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能補中益氣、消炎殺菌、止痛。其所含的豐富果膠,可保護胃部免受刺激,減少潰瘍。可用南瓜煮粥或湯,滋養腸胃。

  13、喝蜂蜜對胃有好處,蜂蜜有補脾胃、潤腸、潤肺、解毒等功效。它含有葡萄糖、果糖、有機酸、酵母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能對胃粘膜的潰瘍面起到保護作用。

  14、雞蛋1個打入碗中,用筷子攪勻,用滾燙的開水。中熟後即可食用。現代醫學認為,開水衝雞蛋質地柔軟。容易被胃消化吸收,可大大減輕胃的負擔,有利於潰瘍病灶癒合。雞蛋黃中含有卵磷脂,可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層薄的疏水層,對胃粘膜有很強的保護作用和抵抗有害因子入侵的防禦作用。

  孕婦胃潰瘍的病因

  1.幽門螺桿菌感染

  Marshall和Warren因1983年成功培養出幽門螺桿菌,並提出其感染在消化性潰瘍發病中起作用而獲得2005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大量研究充分證明,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

  2.藥物及飲食因素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皮質類固醇等藥物易致此病發生,此外長期吸菸,長期飲酒和飲用濃茶、咖啡似亦有一定關係。

  易致胃潰瘍的藥品:

  ***1***各種阿司匹林製劑 長期或大劑量服用可引起胃痛及不適,嚴重者可有嘔血、黑便等,胃鏡檢查可發現胃黏膜炎症、糜爛及潰瘍形成。

  ***2***激素替代藥 消炎痛和保泰鬆這類藥物屬激素替代藥,對胃黏膜有直接的損害作用,可導致急性胃潰瘍。

  ***3***解熱鎮痛藥 如A.P.C,撲熱息痛,去痛片以及感冒通等感冒藥。

  ***4***治療冠心病的藥物 如藻酸雙酯鈉***P.S.S***、潘生丁、利血平,也可導致胃潰瘍,甚至胃出血。

  ***5***消炎藥 紅黴素、乙醯螺旋黴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容易造成胃的不適。

  ***6***抗癌藥及其他 各類化療藥物往往造成胃腸刺激。

  3.胃酸和胃蛋白酶

  消化性潰瘍的最終形成是由於胃酸/胃蛋白酶自身消化所致,胃酸是潰瘍發生的決定性因素。

  4.應激精神因素

  急性應激可引起應激性潰瘍。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的人易患消化性潰瘍。

  5.遺傳因素

  在一些罕見的遺傳綜合徵中,如多發性內分泌腺腺瘤I型、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症等,消化性潰瘍為其臨床表現一部分。

  6.胃運動異常

  部分胃潰瘍患者存在胃運動障礙,如胃排空延緩所致胃酸分泌增加和十二指腸-胃反流所致膽汁、胰液和溶血卵磷脂對胃黏膜的損傷。

  7.其他因素

  如I型單純皰疹病毒區域性感染可能有關。腎移植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中,鉅細胞病毒感染亦可能參與。

  孕婦胃潰瘍的併發症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併發症,有20%~30%的潰瘍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腸潰瘍出血較胃潰瘍更多見。據統計,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種病因中,潰瘍約佔50%,居首位。消化性潰瘍並出血多數可以自行停止。胃潰瘍出血多於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易發生於消化性潰瘍出現後的1~2年內。

  2.潰瘍穿孔

  消化性潰瘍穿孔臨床上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率高於胃潰瘍。以30~50歲多見,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多見於40歲以下的青壯年,而胃潰瘍穿孔以50歲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3.幽門梗阻

  消化性潰瘍患者約10%可能併發幽門梗阻,大多發生於十二指腸潰瘍,其次為幽門管或幽門前潰瘍。消化性潰瘍併發幽門梗阻老年人多見,以男性為主。近年來由於各種有效抗潰瘍藥物的廣泛應用,此種併發症明顯減少。幽門梗阻有器質性和功能性兩種。前者是因慢性潰瘍引起黏膜下纖維化,導致瘢痕性狹窄,內科治療無效,常需外科手術治療;後者由於潰瘍周圍組織炎症引起充血水腫和幽門反射性痙攣所致,內科治療有效。

  4.癌變

  慢性胃潰瘍是否會癌變,目前尚有爭議。多數學者認為胃潰瘍癌變是存在的,其癌變率估計在1%~7%,胃潰瘍癌變常發生於潰瘍邊緣,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不發生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