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醫學家葉天士生平簡介

  葉桂***公元1666年~公元1745年***,字天士,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葉天士是清代著名醫學家,四大溫病學家之一,與薛雪等齊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葉天士簡介

  葉天士簡介是這樣的。清朝人,出生醫學世家,家學淵源。在葉天士十四歲的時候失去了父親,在兩年前他已經開始跟著父親學醫了。在父親死後,葉天士行走江湖,拜了葉夫的門人為弟子。葉天士很有醫學天分,交給他的知識很快就能運用。

  葉天士也非常的勤奮,久而久之,葉天士的醫學見解更在他老師之上。葉天士從小開始就熟讀醫學書籍,而且他並不迂腐。只要遇見醫術比他高明的人,他都拜對方為師。四地拜訪各有所長的大夫,把他們的本事都學會。在六年間,葉天士就拜訪了將近二十位名醫。葉天士在學到醫學技術後,把這些知識都傳揚了開來,所以他也有不少的徒弟。葉天士的醫術高超是有口皆碑的。一次,有一個患者來找他看病。通過把脈,葉天士知道他得了一種慢性病。病人說他的病反反覆覆,讓他非常的痛苦。葉天士給他開了個藥方,讓他照著這個藥方服一百次。病人在服了八十次後,病就好得差不多了,也就不再繼續喝藥。誰想到在不久後,病人的病就復發了。當他找到葉天士的時候,葉天士一眼就看出他沒有遵照醫囑。葉天士要求病人一定要聽話,讓他再服四十劑。聽了他的話後,這個病人果真徹底好了,再也沒有復發。在治療疑難雜症時,葉天士也是非常有才華的。葉天士還寫了許多醫療著作,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好的聲名。

  葉天士拜師謙學

  這裡有一則葉天士拜師謙學的故事。葉天士是清朝年間非常了不起的醫生,很受人們尊崇。葉天士被巨大的虛名包圍,漸漸變得自大起來,非常瞧不上同行,尤其是一位叫薛雪的大夫。他們二人有著不同的醫學觀點,可以說是各領風騷。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累倒了。

  全身冒汗,臉色紅潤異常,並且伴隨著口乾舌燥的病症。葉天士為母親治療,可是總不見起色。其實葉天士知道白虎湯可以治療母親的疾病,但是他怕這碗藥攻擊性太強,母親的病反而會因為喝了這藥更嚴重。薛醫生聽說了這件事說道,葉老夫人本就得的是需要用白虎湯治療的病,那就應該對症下藥。藥只要下對了就不需擔心藥效是否會過猛。葉天士聽說了這番言論就給母親使用了白虎湯,母親的病很快就好了。

  事後,葉天士親自拜訪薛雪,並向他虛心求教。薛雪也十分動容,兩人成為了至交好友。葉天士拜師謙學的故事自此在世間流傳。葉天士也開始明白人外有人,再也不敢用輕蔑的態度對待同行,開始謙虛學習醫術。有一次,葉天士得知一位劉姓大夫鍼灸非常高超,他便託人介紹隱姓埋名到劉醫師那裡學習。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葉天士為了救治一位難產的孕婦展現了自己高超的醫術。劉醫生很驚訝經過詢問才知道這個小徒弟竟是大名鼎鼎的葉天士。劉醫生被葉天士謙學的行為徹底感動了,將自己的醫術全部傳給了葉天士。

  葉天士主要成就

  葉桂本來就“神悟絕人”、聰明絕世,加之這樣求知如渴、廣採眾長,且能融會貫通,因此自然在醫術上突飛猛進,不到三十歲就醫名遠播。除精於家傳兒科,在溫病一門獨具慧眼、富於創造之外,天士可謂無所不通,並在許多方面有其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在雜病方面,他補充了李東垣《脾胃論》詳於脾而略於胃的不足,提出“胃為陽明之土,非陰柔不肯協和”,主張養胃陰;在婦科方面,闡述了婦人胎前產後、經水適來適斷之際所患溫病的症候和治療方法;他對中風一症有獨到的理論和治法;他還提出久病入絡的新觀點和新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於精研古籍,他還十分善於運用古方。

  葉桂最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在溫病學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溫病學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後,江南出現了一批以研究溫病著稱的學者。他們以葉天士為首,總結前人的經驗,突破舊槓槓,開創了治療溫病的新途徑。葉桂著的《溫熱論》,為我國溫病學說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辨證的基礎。他首先提出“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的論點,概括了溫病的發展和傳變的途徑,成為認識外感溫病的總綱;還根據溫病病變的發展,分為衛、氣、營、血四個階段,作為辨證施治的綱領;在診斷上則發展了察舌、驗齒、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清代名醫章虛谷高度評價《溫熱論》,說它不僅是後學指南,而且是彌補了仲景書之殘缺。其功勞很大。

  除精通醫術外,葉桂在其它學問的研究中也具嚴謹精細的治學精神,博覽群書、學究天人,使醫術和學術相得益彰。他覺得“學問無窮,讀書不可輕量也”,雖身享盛名,而手不釋卷,體現了學無止境的進取精神。後人也說他“固無日不讀書也”。他在醫學中治病救人的仁者之心,也體現在他的待人接物方面,故後人贊其“內行修備,交友以忠信。……以患難相告者,傾囊拯之,無所顧藉。”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