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美術教育與博物館教育研究

  學校美術教育與博物館教育相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兩者都具有重要的美術教育作用,但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兩者又有著較大的區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學校美術教育的特徵

  1.有固定的教育場地和特定的物件學校美術教育一般是在各班級教室或者特設的公用美術課教室中進行的,有固定的場地、教學環境和物件。學校美術教育大多以班級為教學單位。學校依據學生的年齡,將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安排到不同的班級,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美術教師會針對處於相同心理和生理髮展階段的學生進行教學。

  因此,學校的美術教師一般對學生比較熟悉,師生關係較為密切。

  2.擁有完善且系統的教學內容學校的美術課程一般是按照國家頒佈的課程標準設定的,有統一的教材。此外,這些課程內容經過了科學的組織和編排。學校美術教育內容的組織與編排遵循以下原則:

  首先,選取一些基礎的學科知識和技能;其次,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選擇;

  再次,符合學校美術教學的基本原則;最後,考慮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

  3.教育方式的強制性與有意義的學習方式相結合學校美術教育課程大多是一些必修的課程。學校通過實施美術教育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學校美術教育具有一定的強制性特點。

  在校學生的學習方式基本上是具有一定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是學生在校學習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證。這種有意義的學習方式也是學校美術教育的主要特徵之一。

  學校美術教育與博物館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義

  1.整合美術教育資源,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將學校美術教育與博物館教育相結合,能夠有效整合各種美術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學校承擔著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的責任和義務,良好的美術教育能夠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因此,學校應當不斷加強與外界的聯絡,促進學校美術教育資源與外界美術教育資源的融合,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2.相互補充,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博物館與學校是對學生進行美術教育的兩大重要場所,兩者在培養學生美術素養方面存在差異,能夠相互補充,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博物館收藏有豐富的藝術品,有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藝術珍品。學生能夠通過親身觀察藝術品感受藝術的魅力,這種直接性的體驗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學校可以通過專題討論、參觀瀏覽等教學方式,拓展學生的理論知識,從而使學生獲得美術技能。學校設定的美術課程大多偏重於理論知識的傳授,缺乏對學生美術批評精神和美術文化的培養,而博物館教育能夠彌補學校美術教育的這一不足之處。此外,學生走出校園之後,能夠把博物館作為不斷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

  學校美術教育與博物館教育相融合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

  美術素養在學生個人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術教育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徑,能夠有效促進我國美術事業的發展。隨著時代不斷髮展,美術逐漸融入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如產品包裝設計、平面設計等,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學校美術教育與博物館教育相融合順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

  相關教育者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將學校美術教育與博物館教育充分結合,充分發掘並利用各種美術教育資源,推動學校美術教育的發展,為社會培養出大量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藝術人才。

  學校美術教育應與博物館教育相結合,從而推動美術教育的發展。該文從學校美術教育的特點入手,分析學校美術教育的方式、方法和課程安排,研究學校美術教育與博物館教育相融合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