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趣味語文手抄報圖片資料

  語文是一門集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的基礎性學科。做好語文手抄報,學好語文知識。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學習參考。

  小學生的趣味語文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小學生的趣味語文手抄報圖片***1***

  小學生的趣味語文手抄報圖片***2***

  小學生的趣味語文手抄報圖片***3***

  小學生的趣味語文手抄報圖片***4***

  小學生的趣味語文手抄報圖片***5***

  小學生的趣味語文手抄報的資料:寓言故事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國家各據一方,征戰不休,爭奪霸主的統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的地方稱為蜀。

  劉備依靠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批能幹的文臣武將打下了江山,他死後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將政事都交給諸葛亮去處理。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嘔心瀝血地使蜀國維持著與魏、吳鼎立的地位;諸葛亮去世後,由姜維輔佐劉禪,蜀國的國力迅速走起了下坡路。

  一次,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姜維抵擋不住,終於失敗。劉禪驚慌不已,一點繼續戰鬥的信心和勇氣都沒有,為了保命,他赤著上身、反綁雙臂,叫人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的,還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投降以後,魏王把劉禪他們接到魏國的京都去居住,還是使他和以前一樣養尊處優,為了籠絡人心,還封他為安樂公。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上裝成很順從,暗地裡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有一次,他請劉禪來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呢?”劉禪隨口說:“這裡很快樂,我並不想念蜀國。”

  散席後,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裡。’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的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馬昭明白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防備他了。

  劉禪身為一國之主,居然樂不思蜀,甚至連裝著想念故鄉都裝不出來,貪圖享樂而志向淪喪竟到了這種地步,實在可氣可嘆。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而要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不懈地奮鬥。

  小學生的趣味語文手抄報的內容:成語故事

  【成語】: 見怪不怪

  【拼音】: jiàn guài bù guài

  【解釋】: 看到怪異的現象不要大驚小怪。指遇到不常見的事物或意外情況,要沉著鎮靜。

  【成語故事】:

  宋代有個文學家寫過一篇《姜子家豬》,記載了一個奇怪的故事。

  有個叫姜七的人開了一家客店。這年春天,姜七隱約聽到後院有人的哭聲,開門去看,卻又沒有聲音。有一天,五個客人住店。半夜裡,他們聽到了悲悲切切的哭聲。他們循著哭聲來到豬圈旁邊,原來是一頭老母豬在哭。有個客人喝道:畜生,為什麼在此作怪?母豬說人話:我本是姜七的親母……客人們大為驚奇,那母豬繼續說:我生前以養豬、賣豬為業,靠此發家……母豬突然翻了個身坐起來:我死之後,受罰投生為豬,如今後悔莫及……第二天早晨,客人們把昨夜見到的事告訴姜七,勸他奉養那頭老母豬。哪知姜七惱怒地說:畜生的話何足為信!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兩天後姜七突然發病,他懷疑母豬作怪,叫人把它殺了。沒過幾天,他就死了。

  成語見怪不怪,意思是,遇到怪異的現象而不驚怪,要冷靜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