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屯溪老街歷史簡介

  黃山市屯溪老街坐落在黃山市屯溪區中心地段,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北依風景奇絕的黃山,南伴終年如藍的新安江,被譽為流動的“清明上河圖”,距今已有數百年曆史,全長832米,寬5~8米,是中國儲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時代建築風格的步行商業街。

  屯溪老街歷史悠久。歷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橫江、率水河三江匯流之地的一個水埠碼頭髮展起來的。所以老街又被稱為“宋街”。

  屯溪老街歷史悠久,歷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橫江、率水三江匯流之地的一個水埠碼頭髮展起來的。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橋在橋頭緊連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棧,就是老街的發祥地,也是屯溪的發祥地。老街的形成和發展,與宋徽宗移都臨安***即今日的杭州***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外出的徽商模仿宋城的建築風格在家鄉大興土木,所以,老街被稱為“宋城”。元末明初,一位名叫程維宗的徽商在屯溪華山腳下新安江畔興造了8間客棧,四所47間房,史稱“八家棧";老街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清朝初期,老街發展到“鎮長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茶號林立,街道從八家棧不斷延伸,形成老街的規模。如今步入老街,依然宛如到了宋明朝代。

  街道狹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褐紅色麻石板;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店鋪疊致有序,全為磚木結構,粉牆黛瓦;窗櫺門楣有磚雕木刻,技藝精湛;屋與屋之間是高高的馬頭牆,構成了徽派建築群體美。整條街道,蜿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測,是我國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境內寬窄不一的巷弄,縱橫交錯,構成魚骨架狀,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鋪多為幾進,狹窄幽深,但是內有天井採光。整個建築體現了典型宋明徽派的民居風格與特徵,所以老街又被稱為“宋街”。

  屯溪老街起於宋代,明清時期發展成為徽州物資集散中心。老街店鋪,密集緊湊,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體,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後坊”或“前鋪後戶”的經營格局和特色。建築高僅兩三層,多為木穿榫式結構,石礎、磚砌、馬頭牆、小青瓦、徽派木雕、金字招牌、朱閣重簷、古樸典雅、華麗高潔。老街路面寬5至8米,均用赭色的大塊石條鋪成,雨後紋理清晰,潔淨如畫;人行其上,無喧無擾,空靈悠遠,儼然回到古時,引發無盡的遐思…

  老街上的著名景點:

  屯溪博物館

  老街上有博物館眾多,其中屯溪博物館為屯溪老街唯一的國家舉辦事業單位博物館。2012年,改造為《屯溪老街社群博物館》,為全國首批5家生態***社群***博物館示範點之一。現展覽為:徽韻老街、賈道流芳。展覽敘述了屯溪的歷史、老街的形成發展,老街老字號、老街的民風、屯浦歸帆場景等。珍貴藏品有國內最大的宋坑金星金暈硯板、法華釉瓷枕、春秋青銅器、金絲楠木徽州床。

  二樓主要陳列有新安畫派古字畫,其中有黃賓虹、汪彩白、金聲等大家作品。還有程德馨醬園場景復原,程德馨醬園創建於清代,為徽派醬菜的代表,代表性產品三伏醬油、八香什錦菜、七稥醬聞名徽州及江浙贛地區。醬園後進為徽州私塾及臥室場景,展示了徽州商人經商之餘不忘讀書及美好的生活情趣。此外,二樓還設立有屯溪話欣賞軟體,展示了徽州方言的魅力。

  萬粹樓

  老街上的另一個博物館是的萬粹樓——中國首家古建築形私人博物館。面積2000多平方米,糅合了徽派民居、園林、府第、商鋪的風格。館內陳列著主人收藏的大批文物,以及500多件當代名人字畫、900方珍貴硯臺。據說是國內少有的古建築形式的私人博物館。此樓建於1996年,樓高四層,採用明清時代古建築遺存的石雕、磚雕、木雕等舊構件中的精口,按徽派建築的風格重新組合而成。一樓“九百硯堂”陳列、經營以歙硯為主的四大名硯及文房四寶。其中一方號稱“歙硯之最”的硯臺,重達25000多斤;而一般的硯石最重只不過六七百斤,這塊硯石出自婺源的龍尾山。一對曾經高踞在狀元府前的華表上俯瞰人間的時代石雕獨角獸,也被請到了“九百硯堂”;“九百硯堂”的一些展品還反映了徽州人的思想觀念和生活狀況;徽商雖然在晚清時已開始衰落,但他們的日常用品還很高檔、時髦的。一臺20世紀30年代生產的、至今還能調速並搖頭晃腦的日本電風扇,一臺1905年德國產的縫紉機。

  延伸閱讀

  黃山竹筍

  屯溪老街筍衣產於皖南山區、太平湖畔的蘇紅、黃田等鄉鎮,它以毛竹筍衣為原料,採用獨特的工藝焙制而成。形如扁平、捲曲,色呈淡白或淡黃。內含較高的蛋白質、粗纖維和人體必需的多種元素。其味鮮美可口,是正宗的綠色食品。

  筍乾產於皖南山區、太平湖畔的南容、黃村等鄉,它以野生的小竹筍為原料,採用獨特工藝焙制而成。形如塔,挺直、扁平或捲曲,色呈淡黃。內含蛋白質、粗纖維,還有人體必需的磷、鐵、鈣等元素,其味有大自然賦予的獨特清香,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