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養生的注意什麼事項

  小寒節氣,人們還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的預報,預防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對春運的影響,注意防寒防凍。那麼小寒養生應該注意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閱讀。

  小寒養生的注意事項

  小寒養生之精神調攝法

  冬季易受到火爐、暖氣、氣候乾燥等方面的影響,人容易“上火”,情緒也易發生變化。中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因此,冬季要注意情緒調節。

  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的發生,所謂季節性情感失調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並且年復一年地出現。這種現象多見於青年,尤其是女性。預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緒。

  小寒養生之飲食調養法

  冬季膳食應多吃溫性的食物,以提高人體的耐寒能力。腎主鹹味,心主苦味,鹹能勝苦,故冬季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遵循“少食鹹,多食苦”的原則,以補心氣、固腎氣。

  小寒養生之鍛鍊強身法

  冬季適當參與室外活動,使身體受到適當的寒冷刺激,並補陽光照射不足。冬季起床後用涼水洗手、洗臉,這對身體有益,可“喚起陽氣”,增強耐寒抵抗力,對適應環境變化有所幫助,並使心臟跳動加快,呼吸加深,體內新陳代謝加強,身體產生的熱量增加。

  冬季鍛鍊可打太極拳或拍打功、疏通經絡功等;或做慢跑、散步、跳繩、球類等運動專案。但不可運動過量,不宜出大汗,以防感冒。避免在大風、大霧、雨雪等惡劣天氣中鍛鍊。

  小寒養生之起居保健法

  《黃帝內經》起居調養強調了“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嚴寒時節應有充足的睡眠,這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既易感冒又耗陽氣。

  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裡層與面板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小寒養生如何做?

  小寒怎樣養生:畫圖數九

  小寒節氣最初起源於黃河流域,據說早年黃河流域的農家每逢小寒,家家時興用“九九消寒圖”來避寒養生。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劃,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才算大功告成。小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所以“畫圖數九”的民俗與小寒節氣有著密切聯絡。數九計數,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裡一種不錯的消遣冶情的養生方法。

  小寒怎樣養生:補膏方

  《黃帝內經》中記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萬物斂藏,養生應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滋補內臟。膏方不僅能夠預防和治療疾病,還具有滋補身體,強壯體質的作用,在冬日裡受到民眾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膏方進補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小寒怎樣養生:吃菜飯

  小寒吃菜飯是老南京的習俗。南京人對小寒頗為重視,人們會用糯米加生薑、矮腳黃、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一起煮成菜飯。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節氣,也是陰氣最盛的時期。南京菜飯中糯米補中益氣,健脾暖胃,能增強機體抵禦寒邪的能力;生薑味辛性溫,具有發汗解表,溫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產矮腳黃、香腸、板鴨,藥食雙補,美味可口,冬日裡吃完後特別暖和,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小寒怎樣養生:吃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小寒怎樣養生:吃臘八粥

  飲食上,小寒節氣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上述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國古人稱“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認為吃粥可以延年益壽,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上說:粥能“益氣、生津、養脾胃、治虛寒”。張耒的《粥記》中也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訣。”

  小寒的特點

  當太陽黃經達285度時,小寒節氣開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中國南方地區冬暖顯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凍,最低氣溫在零下10℃左右。而華南北部最低氣溫卻很少低於零下5℃,華南南部0℃以下的低溫更不多見。中國隆冬最冷的地區是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在可達零下40℃左右,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帶,則是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氣溫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現0℃以下的低溫。加之逆溫效應十分顯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熱帶水果能夠良好生長。

  小寒節氣,東亞大槽發展得最為強大和穩定,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也達到最為強大且穩定,西風槽脊尺度達到最大,並配合最強的西風強度。小寒節氣冷空氣降溫過程頻繁,但達到寒潮標準的並不多。

  俗話說,“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但這只是一般規律,少數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們記憶猶新的1975年冬,氣溫最低的節氣竟是大雪哩!

  華南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有利於生產,也適宜發展多種經營。“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柑桔,生長一般要求最低氣溫不低於零下5℃、年溫高於15℃,華南內絕大多數地區都能滿足,副熱帶植物也幾乎應有盡有。只所以如此,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應當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不過天氣並不完全靠節氣掌控,小寒冷不冷,關鍵還要看冷空氣的聲勢大不大。昨日的氣溫還算給小寒“面子”,北方該冷的大部分地區氣溫卻並沒有陡降,可昨日南方部分城市氣溫卻是達到了零下幾度。

  小寒節氣,人們還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的預報,預防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對春運的影響,注意防寒防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