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樵山的民間歷史傳說

  經後期的構造切割和各種侵蝕風化作用,西樵山火山形成了諸多俊秀的山峰,幽深的峽谷、瀑布。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魚面肉”的故事

  話說民國時期,西樵杏頭村有戶梁姓人家,主人中年喪妻,生下一子,已經娶了媳婦,他自己也步入晚年,抱了孫兒。老人守著幾畝田,出租給人代耕,自己則終日迷於象棋,手癮一來,就下個不亦樂乎,往往不分晝夜。兒媳婦不但等候他敲門,而且還要深夜為公公做飯,久而久之便心生嫌棄。有一日,兒媳買了一條生魚回家煲燙,公公慣例要留飯菜。待老人回家吃飯時,只見菜碟裡只有一個魚頭,而且魚頭的兩塊面肉已經被挖掉。生魚頭全憑兩塊面肉,挖掉後便只剩下一個空殼,何況還是煲過湯的,更加無肉兼無味了。老人想,魚面肉或者是給孫兒吃了。自己幾十歲人,讓孫兒吃好些也是應該的。於是草草用冷茶泡飯吃飽了事。誰料收拾碗筷經過兒子房門前入廚房的時候,聽見兒媳二人在談話。媳婦說:我今日留飯菜給老鬼時,故意將兩塊魚面肉挖掉不給他吃,給他個“沒有面子”。兒子只是“唔”了一聲,毫無責備媳婦之意。老人才恍然大悟是媳婦有意刁難,兒子也是不孝,心裡很不是滋味。想到將來自己的晚景必定淒涼,於是悶悶不樂,整晚翻來覆去睡不著覺。望著蚊帳頂直到天光才朦朧入睡。

  第二天醒來,已經日上三竿,為時已晏。他將自己的洗換衣服收拾一下,告知兒子和媳婦要出一趟遠門,歸期不定,便帶上包袱,離家而去。他一直走到沙頭圩,當老人行到一間豬肉鋪前,只見賣豬肉的檔主閒著無事,與人下棋。這引起了老人的興致。初始,老人家只是旁觀,看著看著,便忍不住教處於下風的豬肉檔主走著了,終於使他反敗為勝。檔主很高興,便邀請老人進鋪喝茶,請教棋藝。正所謂惺惺相惜,兩人越講越投契,豬肉檔主很高興,留飯又留宿,老人也老實不客氣,吃、住、下棋都在豬肉鋪,同時還結識了沙頭圩一班棋友。轉眼間已經到了年底,家家戶戶都在準備年貨過新年,唯獨豬肉檔主還是毫無動靜。老人覺得奇怪,就問他原因。檔主長嘆一聲,說家境不佳,因為無錢交鋪租,正發愁呢。老人問他欠下多少鋪租?他說:一百大洋左右。老人說:等我替你想個辦法吧。第二天吃過早飯,老人從自己包袱中抽出一件背心交給豬肉檔主,讓他拿到當鋪典當二百大洋。豬肉檔主眼看這件半舊背心,不相信會是值錢之物。好在當鋪就在不遠,老人家認真的神情使他覺得又不像同自己開玩笑的,就依言前往了。到了當鋪,雙手將背心往高高的櫃檯上一送,掌櫃細心察看以後便問:要多少錢?檔主說:背心主人說要當二百大洋。掌櫃很客氣地如數將錢交給檔主,同時將背心接疊仔細包好退回,還說:費心將物歸原主。這使得豬肉檔主大惑不解。老人見他回來,知道事情辦妥了。為了解析他滿腹疑團,就嘆了口氣說:我總算找到像你這樣一位好人了。我有兒、媳而不孝,有也等於無。哪像你熱情收留我管吃管住,而自己的經濟卻很不寬裕,你夫妻對我從未有討嫌之意。老實對你說,這間當鋪是我家祖傳的,這件背心就是信物。我在這裡住了大半年,也觀察了你們一家人的品行,我信得過你,你就做我的乾兒子吧。檔主夫妻非常高興,拉過孫兒,叫聲爺爺。老人家從此和自己兒媳脫離了關係,和豬肉檔主一家就親如親人,豬肉檔主夫妻也將老人供養過世。這就是魚面肉引發出來的一段傳奇。

  :田螺和煎濃鯽魚的來歷

  鯽魚味甘,性平,有消腫、通乳、利水之功,一般煮湯淡吃有效。常人吃之,鮮甜可口,產婦常喝鯽魚湯,可通乳腺,清燉或加豆芽菜或通草煮湯吃,治乳少。鮮鯽魚,煮赤小豆同吃,消水腫,加冬瓜皮同煮,還可以治肝硬化腹水。鯽魚兩條、半斤豆腐煮湯,可為小兒麻疹出齊時清除內熱。紅糖燉鯽魚,連服數次,可治久咳。鯽魚內服功用還很多,外用也能拔毒。民間驗方其中一條是用鮮鯽魚一條,生淮山30克,加食鹽少許,搗爛如泥,外敷患處,可以治乳瘡、乳癌初起和一切惡瘡。如上所說,鯽魚真是男女老少皆宜的大眾化食品和藥品。但是,若煎炸鯽魚食之,則性熱而失去上述功用了。西樵有“煎濃石鯽”,產於溪流,體型比較一般鯽魚小。有趣的是,魚體一面青白,另一面赤黑,稱煎濃鯽魚,為山上特產。

  西樵人都知道山上有無督螺,上西樵的遊客也千方百計在山坑尋找無督螺。“前有尚書懷核去”,是說西樵荔枝由明尚書方獻夫懷荔枝核傳到增城成為“尚書懷”一個品種的傳說。“後有居士帶螺歸”則是說清代乾隆年間,西樵山佛子廟一名小僧彌名叫劉子秀的,因為好奇,從羅浮山將無督螺帶回西樵山養在白雲洞應潮湖的故事。好奇乃人之天性,無督螺稀奇之處在於螺尾好像被人用利器剁掉似的,實在是螺中稀有的品種。

  傳說在晉代,羅浮山上一位著名的道教家、醫學家和煉丹家葛洪,就是他將螺督剁去然後放生所存世的。一般說,螺被剁掉螺尾儘管能存活數天,而尚能繁殖下一代卻依然是無督的,那就太不可思議了。因為葛洪後來坐化成了神仙,故此無督螺獲得了“神仙螺”的美譽。劉子秀帶回來的無督螺,體態修長如錐,失去了部分的螺尾,螺肉細小而清甜,因為長於溪流,故無泥土氣味,今天已經遍生於西樵大大小小的山澗溪流,遊人不難尋覓。作為西樵特產,無督螺倍受青睞,遊樵客俯拾一二,歸養魚池,倒也別饒風趣的。

  傳說西樵山上有間佛子廟,住持僧叫惠明,他口頭上唸的是“阿彌陀佛”,禪房裡鬧的卻是狗肉燒酒。這內情寺外人不知,只有寺裡一個小僧彌劉子秀知道。這小僧年僅14歲,是附近山農的兒子,因為家窮被送進寺裡,打柴挑水,煮飯洗掃,點香上油,忙個不停。惠明是個專橫刻薄的人,從來沒給小僧吃過一頓好飯菜。

  有一年中秋節,山裡人總想弄點好吃的慶賀中秋。小僧彌早上吃了半碗冷飯,想到晚上也不會例外,於是趁惠明下山還未回來,匆匆到附近的山溝裡撈了一盤小絲螺和幾尾小鯽魚回寺,馬上開爐生火。小絲螺已經砸去了督***尾端***,鯽魚剛巧放進鍋裡煎了一面,惠明忽然回來,他一嗅到廚房裡薰出的氣味,便氣沖沖地跑進廚房,手中的禪杖直往小僧彌的頭上打過去,打得小僧彌頭破血流,大叫不止。惠明一邊罵小僧彌開葷殺生,冒犯法戒;一邊把魚和螺潑到窗外的山溝裡去。

  砸了督的螺依然在山溝裡活著,煎濃了一面的鯽魚也在山溝裡照樣生存。而且,從此以後,山裡的螺都沒有尾端,鯽魚也都如煎過了半邊一樣。

  :“水銀洞”的傳說

  夢想仙人海上游,欲尋蹤跡莽林丘。

  霓裳碧落飛何處?玉趾青山此暫留。

  勾漏丹砂猶未就,蓬萊雙瀉浪相求。

  峰前明月參差夜,應載彎笙過十洲。

  這是明代從化名士黎民表寫的《烏利仙人舊跡》詩。

  傳說南漢時候,有個烏利道人,曾在西樵山上煉丹。他的煉丹井下,有一個洞,叫水銀洞。洞上有裂罅,每年都滴下一缽水銀來。

  有一日,山上有個樵夫,在打柴時看見一隻被藤纏住了腳的白鶴。白鶴極力拍打翅膀往上飛騰,但掙不脫糾纏成結的藤條,發出一陣陣哀叫:

  藤纏足,藤纏足,誰肯為我解困梏。

  他日若能沖天起,年年酬你十石谷。

  老樵夫聽到,動了善心,上前解開了藤結,讓白鶴沖天而去。

  這一夜,樵夫夢見一個白衣長者對他說:“我是烏利道人身邊的仙鶴,道人羽化登仙時吩咐我守洞三百年。前天,剛巧期滿,正想飛往天宮,不料給藤蔓纏住了腿。幸得你來解救,特來酬謝。”

  樵夫說:“解人危困,人之常情,不必掛齒。”

  長者說:“烏利道人煉丹井下有個洞,上通丹井。你可於每年七月十四夜進洞去,內有水銀一缽酬謝。

  樵夫醒來,把夢對妻子說了。

  光陰荏苒,過了一年。這一天,正是七月十四,俗稱盂蘭節。樵夫的妻子想起丈夫夢裡的事,便催促樵夫進洞去看看。樵夫也感到生活難過,想去碰碰運氣。這一夜,樵夫乘著月色,走進洞裡去,只覺洞裡陰森森的,藉著月色,看到洞底有一張石臺,臺上放著一隻石缽,缽上正對的洞壁有一裂縫,裂縫裡滲出一點點亮晶晶的東西滴進石缽裡。再看石缽,滿滿的盛著水銀,光閃閃,重甸甸。樵夫高興了,小心地把缽裡的水銀倒進自己帶來的鍋裡去,踏著月色,回到家中。以後把水銀賣掉,將款買得十石谷,裝得缸滿甕滿。

  從此,每年七月十四夜,樵夫總是從洞裡取回一缽水銀,賣掉後買回十石谷,生活算過得去了。

  樵夫有個兒子,早就想從父親口裡探得水銀洞的所在,樵夫卻一直沒有告訴他。

  樵夫病了,臨終前,才把水銀洞的所在和取水銀的日子說了出來,並叮囑兒子,每年只能按期去一次。

  樵夫的兒子第一年取回一缽水銀,但第二年就感到不滿足了。剛過三個月,他便匆忙跑上山去,進洞一看,只見缽裡的水銀過半不多,再看石縫,久久才滴下這麼一小點。他耐不住人,拿起一塊石頭往裂縫處敲鑿,想把縫隙鑿寬一點,多漏些水銀出來。豈料洞壁一經敲鑿,水銀止滴了;候了半天,也不見有水銀滲出。再往上敲鑿,連裂縫也不見了,全是堅硬的岩石。他後悔了,只得把半缽水銀拿了回去。以後每次進洞來,石臺上放的只是空缽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