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紅花的種植技術

  川紅花可以作為中醫婦科要藥,天然色素和染料又是紅花油是重要的工業原料。現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1. 紅花適應性較強,喜溫暖乾燥、陽光充足的氣候,耐旱、耐寒, 忌高溫高溼,以肥力中等,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為宜。不宜在低窪積水的粘土上種植。

  2.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選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種植為好,忌連作,整地時每畝施堆肥250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

  ***2***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楚雄州適宜採用冬播,在每年10月中、下旬即可播種,行距33釐米,株距16-26釐米,播深3-7釐米,播後覆土壓實,每畝用種籽1.5-3公斤。

  ***3***田間管理。

  間苗:按株距16-26釐米左右定苗。

  排灌:花期需保持土壤溼潤,天旱應灌水,遇雨量增加氣溫較高,要及時挖溝排水,以減少病蟲害發生。

  追肥:定苗前後第一次追肥,輕施提苗,孕蕾期第二次追肥,每畝施混合硫酸銨5公斤。

  培土:紅花抽莖後,上部分枝多,易於倒伏,故在3月上旬進行培土。

  打頂:紅花抽莖後掐去頂芽,促使分枝增多,增加花蕾數,提高紅花產量。

  3.病害防治

  易發生炭疸病、枯萎病,應噴灑樂果進行防治病害。

  4.收穫加工

  紅花3-4月開花,初期為黃色,後變成桔黃色,即可採摘,一個花蕾可採摘4-5次,不失時機的採摘是紅花增產的關鍵。紅花采摘後,置通風乾燥處涼幹。花采摘後15-20天,種子即成熟,可收割打籽。

  川紅花的基本介紹

  川紅花又稱草紅花。雙子葉植物,菊科,筒狀花亞科。一年生草本。莖直立,上部分枝。葉卵狀披針形,邊緣有齒裂,齒端有針剌,無葉柄,基部抱莖;上部葉漸小,成苞片狀圍繞頭狀花序。頭狀花序頂生、有梗,排成傘房狀。全部為管狀花,桔紅色。瘦果橢圓形,基部稍歪斜,有四稜,無冠毛。花期夏季。原產埃及,我國庭園和藥圃中常見栽培。花入藥,有活血通經的功效;種子為高階食用油,一般含油23.8%,含亞油酸高達78.6%,老年人及心血管病、高血壓病患者食用最好。

  菊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葉卵狀披針形,邊緣有刺狀銳齒。狀狀花序全部為管狀花,初開時黃色,漸變為桔紅色。瘦果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喜溫暖乾燥氣候,有一定的抗寒、耐旱、耐鹽能力,不耐澇。原產埃及,現在歐洲、美洲、澳大利亞和中國等許多地方都有栽培。

  紅花是近年來世界上發展很快的油料作物,在此之前一直作為藥材和染料植物栽培。種子含油35~47%,高於大豆。油的碘值120~152;脂肪酸組成中富含亞油酸、油酸以及豆蔻酸、棕櫚酸等,還在豐富的維生素E。其中亞油酸含量高達84%,居食用油之冠,有降血脂和血清膽固醇,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是高階營養油和烹飪油。醫藥上紅花油廣泛用作抗氧化劑和維生素A、D的穩定劑。工業上可用來製作精密機件的噴漆。餅粕含蛋白質高達19~36%,作飼料餵養奶牛,能增加牛乳中脂肪與亞油酸的含量。花可提取優良的天然食用色素;同時還含紅花甙、紅花醌甙及新紅花甙,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作用,主治痛經閉經、跌打損傷、關節痠痛、冠心病。果實入藥,功效與花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