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四月份教師隨筆

  如何讓小朋友開心成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愛的槓桿

  一位名人說過的一句話“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我想說的是“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用我愛的槓桿撐起孩子的心”。

  霖霖是我們班這學期末新來的孩子。才來幾天我就發現這孩子很聰明想象力很強但他的畫畫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都略遜於其他小朋友,而且不聽從老師安排,喜歡自行其是;小手閒不住,不是亂揪別人衣服,將衣服上的裝飾物扯下來,就是在別的小朋友臉上方抓一抓、撓一撓,雖然沒惹出什麼大麻煩,但是班裡的小朋友及家長已是怨聲載道。我和搭班的劉老師因為他沒少給小朋友處理了案子,也沒少給家長作了解釋。

  要想解決掉這個“心頭大患”,我的特效藥就是用愛去感化孩子。我首先要做的是查清病灶,以便對症下藥。經瞭解才知道原來霖霖一直由奶奶照顧,霖霖爸爸是家中的獨生子,奶奶把這個孫子寵得上了天,對孩子百依百順,加上父母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孩子便形成了如今的小散兵。後因奶奶生病,所以現在才由姥姥照顧。據孩子姥姥講,在原來那個幼兒園,因為班上孩子較多,教師無法分出較多時間和精力去約束他,只要他不對教學活動影響太大,一般任其自然。但為了防止他對別的小朋友的傷害,經常是單獨讓他坐老師旁邊,或是坐到教室的最後面,還讓其他小朋友離他遠一點,從而使他與小朋友更加疏遠,讓他與小朋友更加對立。姥姥把我們老師當成了救星,希望我們一定要嚴格要求他的外孫子,改掉現在的壞毛病。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瞭解了這些情況後,我又對其進行了家訪,想更深入的瞭解他在家的一些表現,以便於家長和老師做好配合,對孩子的教育步調一致,起到最佳效果。在家訪中,我瞭解到霖霖這孩子特愛拼圖,散亂的中國地圖他一會就等恢復原樣。而且拼起來不厭其煩,注意力能集中二三十分鐘。我在班裡向小朋友宣佈了霖霖是班裡的拼圖大王,並讓他當場演示。在小朋友熱烈的掌聲中,霖霖臉上露出了最燦爛的微笑,這微笑裡我看到他的成功感、自豪感,也領略到他的幸福感。趁機我讓他當小老師,教其他小朋友玩拼圖。我偶爾一句“小李老師,小李老師”的稱呼他,讓孩子們羨慕不已的同時,把霖霖當成了自己的偶像,霖霖也已小老師自居更加懂事可愛起來,告狀聲越來越少了,孩子們圍著霖霖談笑風生多了,霖霖越來越招人喜愛了。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鼓勵”這兩個字對孩子的分量有多重。鼓勵,它是一種不遜於血濃於水的真愛,這份情感對孩子來說是“靈丹妙藥”,對老師來說是對職業的一種誓約,對孩子的一個守諾。

  我會經常輕輕地攬著他,告訴他老師也很想做他的朋友,並且帶著他在身邊做著歡樂的遊戲,慢慢地我感覺到了自己手心裡握著的小手也用力地回握著我;在他還和小夥伴們還產生隔閡的時候,我依舊開心地做著他的“大夥伴”,鼓勵他融入“小夥伴”的溫情中;在他面隊手工活動顯得“手足無措”的時候,我還是鼓勵他,鼓勵他通過不斷的嘗試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當他有了一點點進步時,我會毫不掩飾自己的欣喜,高高把他抱起,讓其他小朋友羨慕不已;還會將好吃的糖果放進他的手心,讓他與自己的朋友一起分享,加強與小朋友的情感交流;還會給他小紅花、小獎貼,讓他飽嘗進步帶來的碩果。

  通過一學期的努力,霖霖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他變得愛畫畫,有耐心,懂得與同伴友好地相處,懂得遵守規則,不隨意動手打人,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小朋友對他已是非常認可,主動與他一起遊戲、玩耍,這就又不斷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為。漸漸地,我看到了他臉上綻放出最美的笑容,那是和小夥伴在一起玩耍時候的笑容,也是他開啟自己的心扉迎接新世界的笑容,更是他對成長過程用心的詮釋的笑容。我知道,我已用我的槓桿——愛撐起了霖霖這顆心。

  二:和孩子聊天的樂趣

  雖然是大班的孩子,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差。所以我會經常和他們聊天,在聊天的時候我發現了孩子們不少的興趣及他們心裡的想法。原本以為他們是快樂沒有煩惱的,聊天后卻發現他們幼小的心裡也有許多煩心事。

  和孩子們聊天讓他們的普通話也有了進步,孩子們逐漸也喜歡和我聊天。通過聊天我知道了他們喜歡動畫片,知道他們喜歡聽故事,也知道了他們喜歡和班裡的誰是好朋友,及對父母的評論等。孩子們很能說,也很想說。但有時候是活動限制了他們,使他們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活動課中,孩子們自然也就說的少了。

  三:孩子的是與非

  俗語說:"千人千脾氣,萬人萬模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張不同面孔的幼兒,同時也是穿梭在幾十種不同的性格中。

  楊碩小朋友是班內一個比較靦腆內向的孩子,一看這個孩子,你會認為他是個安靜乖巧的孩子,但接觸長了會發現,其實不然,也許正是因為他的孤僻,所以總會出現過激行為。孩子集中如廁時,他會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頭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這時就會有小朋友告他的狀:"老師,柴一聖打我。"追究原因,楊碩會很無辜地說:"老師,我沒有打人。"其實,老師明白,這也許是楊碩對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只是有些粗魯罷了,但這樣的行為畢竟是不對的,老師必須對其進行教育引導。讓他學會和小朋友友好相處,體驗和小朋友一起遊戲的快樂。

  說到遊戲,又出現了楊碩的有一大危險之處,當一起玩玩具時,他會因為爭搶某一玩具而張口咬人,作為老師,必須保證孩子的在園安全,當發現孩子的這一行為,我們必須及時教育。而面對老師的質問,楊碩沒有感到害怕,他會和老師表白,慢悠悠的對老師說:"老師,他搶我的玩具了。"其實,老師明白,在的楊碩心裡,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地方不對,他喜歡這個小朋友所以他會拍他一下,用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他搶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來維護我的利益。

  在孩子與孩子的交集裡,其實並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與非,面對各種性格的幼兒,老師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證每名幼兒的心都不受到傷害,妥善解決孩子存在的偏激行為,保護他那幼小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