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資產轉讓業務

  國際上 ,信貸資產轉讓是獲取“消費者剩餘”的逐利行為 ;但是近期中國的在某種程度上卻異化為逃避監管的工具。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是指本行與其他金融同業之間,根據協議約定相互轉讓在其經營範圍內的自主、合規發放且未到期的信貸資產的融資業務。

  信貸資產轉讓開辦條件

  ***一***有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的信貸內控規章、制度和辦法;

  ***二***資產總額不低於50億元人民幣,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於4%;

  ***三***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制度,不良貸款比例低於15%;

  ***四***最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五***銀監會規定的其他審慎性條件。

  信貸資產轉讓注意問題

  1.建立完備、準確、規範、科學的資產資訊資料庫。對存量資產質量進行普查摸底,可以邀請投資銀行等擔任調查服務商,與農發行共同進行全面徹底的資訊採集工作,並建立專門的資產資訊庫。收集新增貸款的相關資料,制訂標準化的資料採集格式。

  2.提高風險甄別和風險管理水平。一是改進貸款調查、審查和評估技術,提高風險預警、識別和防控水平。二是全面系統地瞭解各行業和產業資訊,定期分析行業發展狀況,預測未來行業發展景氣程度,以此引導貸款的投向、投量和利率浮動水平,努力提高資產質量。三是密切關注信貸資產轉讓市場,積極參與資產轉讓市場,借鑑同業信貸資產風險管理經驗。

  3.做好資產轉讓業務人員儲備。一是組織開展有關信貸資產轉讓理論的培訓和學習,培養一批在專案研討論證、盡職調查、結構設計、現金流評級、市場調查和推介、定價和銷售等方面的專業化人才。二是邀請有關專家就信貸資產轉讓有關問題進行理論和技術指導。

  4.加強同信用評級服務機構合作。積極同知名信用評級機構開展業務合作,對農發行信貸資產進行跟蹤評級,增加資產質量透明度,為信貸資產轉讓定價打好基礎。

  信貸資產轉讓的審計

  一、審查轉讓合同,查清出讓方和受讓方的真實意圖。將實際業務與轉讓合同進行對比分析,審查轉讓業務是否按合同約定嚴格執行。同時,關注轉讓業務發生的時間和期限,重點審查發生在年末、時間較短的轉讓業務,查清有無為調整報表在年末從事大量轉讓業務。

  二、審查交易背景的真實性,揭示虛假轉讓行為。對所轉讓的貸款的發放時間、五級分類、借款單位、貸款合同和借據進行審查,查清有無以虛構貸款等方式將轉讓業務當作融資工具,甚至大量騙取銀行資金問題。

  三、審查資金去向,揭示違規行為。從信貸資產受讓方轉出的資金入手,審查信貸資產出讓方有無將融入資金不入大帳或投入資本市場等違規行為。

  四、審查會計資料,提高會計資訊質量。審查交易雙方是否按合同約定的轉讓方式進行會計處理,在商業銀行貸款科目中有無短期買斷的信貸資產,在保證金和存款科目有無出讓方大額存款,有無隨意利用回購和買斷不同的會計處理方式調整報表問題。揭示出讓方為虛增銀行存款,虛減不良貸款,商業銀行為虛增正常貸款和企業存款而聯手作假問題。

  五、揭示存在的風險。對商業銀行通過貸款回購方式對外融資業務的審查,應關注金額和筆數逐漸增加的客戶,審查出讓方的融資方式和渠道,對在多家銀行做轉讓業務,融資金額不斷擴大的財務公司等單位進行重點審計,從中揭示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轉業務中存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