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教師職稱論文發表

  教師是一位聖潔的天使,能夠使人們的心靈得到淨化,成為一群充滿愛心的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山西教師職稱論文,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山西教師職稱論文篇一

  淺析口語教學與教師

  【內容摘要】目前在農村英語口語教學中,存在一些誤區,啞巴英語現象突出,針對應當重視教師在任務型課堂上角色定位的課題,本文分析了目前農村中學口語教學的誤區,闡述了教師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重要角色作用,反思了教師面臨的多重角色的挑戰。

  【關鍵詞】英語教師 口語教學 角色定位

  一、引言

  目前中學英語口語教學的誤區:

  1.啞巴英語現象突出。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只是一味的講述語法知識,結果是學生成了做題高手,可說出來的英語沒有人能聽懂,或者是聽不懂別人說的英語。考試高手卻是能寫而不能準確表達的“啞巴”。

  2.口語任務設計簡單化。在傳統的英語口語課上,教師忽略學生的需求,興趣,只是一味地嚴格按劇本進行類似聽錄音→講單詞→做口頭句型練習→做語段練習等課堂活動。如此按部就班,可想而知,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口語學習的積極性會大打折扣,更不用說靈活加以應用了。

  3.話題不當,收效甚微。某些教師片面地認為口語練習應該擺脫課本,一切從實際出發,只要提出學生喜歡的話題,就可以在口語課堂上自由討論。但在現實中由於所選話題不是對詞彙量要求過高,就是脫離學生的實際水平,許多學生有畏難情緒,因不會說而不敢說,導致課堂氣氛冷清,搞到最後仍得有教師來示範。結果是學生得不到訓練。《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師不僅僅是被動地執行課程標準,實施課程要求,還應當是課程設計的參與者,課程實施的組織者﹑促進者﹑開發者和研究者.樹立符合素質教育精神的英語教育教學觀念,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由此可見,教師作為中介者對任務的設計***即語言材料的處理***、任務的實施***即師生互動***及任務後的反饋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教師要做好角色定位,把握好口語教學中的“度”。

  二、教師在口語教學中的重要角色作用

  新課程要求我們要改變教學方式,轉變教師的角色。那麼,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如何進行角色定位呢?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在於職業角色的多樣化。針對口語教學的特點,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要角色應該是:口語教學的示範者;教學內容的設計者;課堂教學的創造者;和學生成功的引導者。

  1.口語教學的示範者

  我們經常聽到有些幼兒很流利地念著電視裡的廣告詞;有些小學生通過看電視裡的日本動畫片學會了唱一些日語歌曲,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聽熟了就會。就像小孩子學說話都是先聽懂再學說。因此,學口語首先要從聽音入手。而在課堂上,學生聽得最多的就是老師的講課。因此,教師是口語教學的行為示範者,要扮演好這一示範者的角色,英語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口語水平和語言修養,要學會地道的發音,才能更好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堂上,教師要儘量用英語授課,少用母語,並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養成用英語教學,讓學生用英語回答的好習慣。達到潛移默化,使學生聽音自然,模仿準確,有如置身於英語國度的感覺。例如:起始年級的學生有一種希望馬上學會英語的強烈的求知慾。針對這種需要,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在課堂上多講一些問候、介紹、勸告和建議等日常口語以及一些課堂用語。必要時教師可結合一些動作幫助學生理解。如點點頭說“Yes.”搖搖頭說“No.”握住一個學生的手說:“Nice to meet you.”儘管有些句子學生仍然聽不懂,但如果教師不厭其煩地重複講並鼓勵學生認真聽,學生就能慢慢地聽懂這些句子,從而產生一定的語感,然後從聽逐步過渡到會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技能。

  2.口語教學的設計者

  我們的教材是統一的,但是我們的學生是各種各樣的。因此教師不能總是依綱照本,生搬硬套。而是要針對教材不同單元的內容以及學生的特點來設計我們的授課時間和授課內容。為了給更多學生“說”的機會,教師要合理地安排課堂上有限的幾十分鐘,不能滿堂灌。這就給老師的授課提出了較高水平的要求。為了設計一堂好課,教師要熟悉教材,全面備課,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並且善於歸納總結,精講該講的內容,才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口語訓練。

  複習方法時,每―個情態動詞都以句子的形式出現,接著解釋該詞的含義並且寫在黑板上。舉兩三個例句,最後讓學生髮言,既用該詞造大量的句子。課堂活動是靈活多變的,教師要學會駕馭課堂,隨機應變。但是課堂上師生是互動的,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教師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但是新課程要求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只有這樣才能激勵學生自信又大膽地開口講英語。

  3.口語教學的創造者

  新教材以交際語言為主線,這正適合素質教育的需要。而許多交際用語如邀請、打電話、問路、購物、看病、談論天氣、道歉、請求允許等等,都是以對話的形式出現。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初步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教師應該經常創設語言環境,讓學生進行生動有趣的口語對話或者角色表演等語言實踐活動,以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口語教學。因此,教師要成為口語教學的創造者。例如:七年級第八單元主要內容是季節和天氣的表達法。本單元的單詞量大,而且同根詞的詞性轉換多,這就給學生的口頭表達造成不少障礙。因此,課前的一個星期,我佈置學生在家收看電視或廣播裡的天氣預報,試著用英語表達並預習單詞。並且把福州、悉尼和東京等三個城市―周內每一天的天氣情況記錄下來。上課時,我把從電視上錄音下來的幾則天氣預報播放給學生聽,讓學生結合當天天氣的實際情況進行情景對話。通過這樣的情景對話,學生身臨其境,思路開闊,對於各種天氣變化的描述就不再是個難題了。

  4.學生口語成功的引導者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而運用語言的主要途徑是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有些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確實很強,但是需要口頭表達時卻成了英語“啞巴”。我認為,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的辦法是老師的引導。   英語是必修課程,我們要引導學生明確學英語的目的性和必要性。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英語角等課外活動,激發其學英語的興趣。如果我們能堅持每一節課都給學生五分種的時間用英語說話表演的機會,比如說朗讀課文,自編課文裡類似的對話;或者鼓勵他們Make a five minute speech. 再加上老師的正確引導和提示以及適當的糾音和委婉的糾錯,我相信,學生的口頭表達是不成問題的。語言是發展的,學生的資訊來源是多渠道的。因此,口語教學中,教師不能總是按照既定的教材被動的充當教材執行者的角色,而是要不斷地學習、研究和探索。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該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並積累經驗。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展,教師的角色定位也會變化和發展。因此,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要積極探索,勇於創新。在英語口語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應有的角色作用。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對外貿易的不斷增加,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已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部門已明確提出把外語口語列為地方統一考試內容。實踐證明,在優秀的口語課堂中,學生的主觀性得到了體現,學習能力提高,語言應用能力大大發展。而這一切正是傳統的以講授為主要手段,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所很難做到的。然而許多教師也有些疑惑:教師不講還能為師嗎?在由學生來唱主角的新型課堂上自己又該承擔何種角色呢?該如何當好配角呢?現實是,一線的教師往往由於缺乏對教師角色的正確定位而導致口語教學的失當。正是基於對這一現象的重視,我以自身教授英語口語的一些實踐為案例,結合反思過程中獲得的啟示對此作一客觀探析。

  三、任務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實施

  在中學口語教學實踐中,一方面《英語課程標準》理論與現實都要求廣大中學英語教師在任務型課堂中發揮作用,而另一方面我們又要給學生空間在任務中學,因此必然地,在實踐中,教師遇到一系列的難點。要解決這些難點就相應地要求教師充當不同的角色。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口語教學:

  1.任務前:口語訓練任務的設計者

  新《英語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資訊﹑傳達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而任務型語言教學就是通過設計語言學習任務,即用語言來做事,以達到掌握語言﹑學會運用語言的目的。因而我認為,教師應當從學生的角度設計好口語學習的任務,並注意任務的趣味、真實性、難度並且運用好自身的創新能力。

  2.任務中:執行任務的引導者和指導者

  除了保證任務的趣味性和真實性以外,教師還必須因材施教。同樣的話題,同樣的情景,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教師完全可以設計不同的任務要求。在任務內容、要求設定之後,教師在課堂上也要充當不同的角色,例如示範者、觀察者。

  3.任務時:活動的調控與激勵者

  除了參與精神以外,教師對於課堂的管理也不可避免。在任務準備過程中,學生的情緒可能過於激動,或者不夠積極,這時教師就要努力營造理想的課堂氛圍,特別要注意在此階段激勵學生,給他們以動機。

  4.任務後:完成任務的評價者

  在學生完成任務後,教師卻不應該一味表揚。應該推崇教師給予學生混合的評價。

  四、結語

  新課程改革已轟轟烈烈開展,一方面要求教師自身素質也要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教師的在課堂中的角色更要定位好。只有廣大一線教師明確自身在課堂內外所承擔的角色,學生才能更好地利用課堂來構建語言知識和技能,放飛理想的翅膀,在語言學習的世界裡自由翱翔,我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去做,用心去培養,祖國的下一代一定會健康茁壯成長,明天一定會更好!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山西教師職稱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