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使用者外的選光與補光

  攝影畫面和人眼視覺有著很大的不同。下面是網小編整合的內容,希望你的攝影技術更上一層樓。

  大光比時,人眼能分辨暗部的細節,而攝影則表現為嚴重的曝光過度,同理高光在攝影畫面上也表現為無細節的白區,並在周圍形成光滲現象。從藝術的角度來說,這是優勢;而從攝影本體所存在的客觀性角度說,很多時候這樣會妨害記錄的表現。本章節,就為大家做一個戶外用光與補光的攝影教程總結。

  僅從照明光線的垂直角度,在戶外太陽越高,水平面的受光越均勻,水平面的被攝物光比越小。從高處拍攝地面景物所獲得的畫面整體曝光平均。這種畫面反差太小,很難體現被攝景觀的立體層次,僅在記錄上較為客觀。形式美上匱乏嚴重。

  頂光拍攝地面景觀

  風光的拍攝絕不提倡頂光時取景,而人物作為拍攝主體時,很多時候無法避開午間的記錄。如果讓被攝者躺在地上,也能獲得上述景觀那樣的塑形效果。但在大部分時候,主要被攝區間——面部,處於垂直面。要避免我們在頂光分析中所說的不堪畫面,就需要從水平角度對人物進行補光。

  反光板、恆定光源、閃光燈都是補光的好工具。但閃光燈只能運用於單幀的攝影,視訊的拍攝則需要連續光源進行補光,反光板和恆定光源都是連續光。攝像機本身只能攜帶小型的掛機LED燈,在垂直面與水平面光比較大的午間很難遠距離有效。反光板就成了補光最佳用具。

  反光板的使用

  攝影師一定要養成觀看調子的習慣。正常人觀看物體都是以獲取細節為目的,攝影師則要觀察物體的受光情況,高光、亮區、陰影的分佈。只有這樣觀看,才能嫻熟的運用反光板。反光板帶來的視覺改觀效果並不強,但在攝影畫面中卻起到了至關的作用。讓助手***注意,本處助手並非指職業***調整反光板,觀察被攝者得面部變化,在最佳的時刻固定反光板位置與角度,開始拍攝。

  使用反光板時要注意避免穿幫,反光板進入取景框的畫面只能運用在教學片上。除了用反光板補光外,攝影師也可以嘗試另類思維。將反光板高高舉過被攝者頭頂,遮住強烈的陽光,再以被攝者面部曝光。如此便營造了人物的柔光照明,還使得主體與背景光比極大,背景形成極乾淨的高調。實現起來有一定難度。另反光板如換成柔光板效果會更佳。

  頂光時用柔光板實現高調畫面

  垂直角度的光線越低,控制光比的空間就越大。原因很簡單,能利用光線的水平角度來實現光比控制。一早一晚是最佳的攝影時期,原因就是在此。

  早晚的選擇對於風光攝影是十分有利的。它光線柔和,光比不大,畫面即有一定的反差,又能交代大部分細節。逆光以天空為背景還能獲得簡單極致的剪影。需要注意的是,風光攝影的光比是極不易控的,大景別的畫面只能靠運氣等待。

  人像攝影的非午間採光,光比的可控空間就大多了。前文中所提到的補光工具,尋找深色或淺色背景都能介入畫面影調控制。

  有時候因為背景需要被保留,甚至被強調,你不得不採用順光。解決順光平淡的方法是吸光,一般的反光板都有黑色的一面。將黑色置於被攝者的一邊,很容易就實現了該面得亮暗過度,營造了一定的光比。讓被攝者的一邊靠近暗的景物,暗色也能起到吸光作用。

  黃昏和早晨的前側光十分利於進行人像拍攝。柔和陽光和環境的反射光對被攝者塑造了理想的光比,一般多在1:3左右。不需要任何補光措施就能獲得很好的畫面。被攝主體與背景的光比也處於非常合適的位置。

  純粹的戶外側光用於勾勒男性硬朗形象是十分合適的,對於嫵媚女性表現也相當到位。光比夠大,暗面往往曝光嚴重不足。對大多不能接受個性化風格的女性被攝者,側光還是要採取一定的補光手段。利用反光板或淺色景物對光比進行平衡。

  使用反光板對側光進行補光時,切不可想當然的在陽光的另一面的近處進行。那樣會導致在陰影面出現新的高光,畫面照明雜亂,形成超自然的效果。正確的方法是稍偏離或切換反光板角度,觀察暗部光線漸變,以符合整體從亮到暗過渡為準。

  側逆光和逆光會形成好看的輪廓,輪廓在畫面中是最大的高光。首先要明確,輪廓光與背景細節是不能兼得的。若對正面補以如背景的強光,高光的輪廓將被極大的減淡,背景細節還原較好。如需漂亮的輪廓高光來點綴畫面,就應該補以適量的光線,控制背景與前景的光比超過1:4。前者的強補光非反光裝置能實現,需要動用強力的人工連續光源,後者一塊反光板就足夠了。保留輪廓光的情況下,如能採用小景深拍攝,虛化因曝光過度而丟失細節的背景,是一種很棒的創作思路。

  最後補充說明一點,常見的反光板往往具有金色、銀色兩面,金色能提供色溫偏低即偏暖的補光,銀色則不干涉照明色溫。具體用哪面,就要看攝影師的創作意圖了。

  以上是網小編整合的全部內容,希望各位攝影師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