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菊的功效與作用_芙蓉菊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芙蓉菊屬常綠半灌木,芙蓉菊可作為色塊植物應用於花壇花境拼圖和庭園觀賞,也可盆栽。那麼,你知道芙蓉菊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嗎?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芙蓉菊的功效與作用,歡迎大家閱讀。

  芙蓉菊的功效與作用

  性狀:本品為菊科芙蓉屬千年艾。本草生於山坡、路邊、海灘石隙、常有栽培。全年可採收。分佈福建、廣西、廣東等省區。

  性味:本品辛、苦、微溫。

  功效:有祛風除溼、解毒消腫、止咳化痰的功用。

  主治:胃痛、感冒、風溼關節痛、麻疹、百日咳、支氣管炎、淋濁、腹瀉、白帶、乳腺炎、癰疽疔毒、蜂螫傷等症。

  芙蓉菊的單方驗方

  1、治肺熱咳嗽、麻疹咳嗽、百日咳:芙蓉菊3-10克,水煎,衝蜜服。

  2、治小兒腹瀉:芙蓉菊、蒜頭、薄荷、柑葉、生薑、豆豉各適量,捶爛炒至黃色,研末,調蛋清敷肚臍。

  3、治小兒咳嗽、生胎痰:芙蓉菊***生品***6克,川貝末3克,水煎,衝蜜,分次服,每日1劑。

  4、治風溼關節痛、胃脘冷痛:芙蓉菊幹根15-30克,水煎服。

  5、治風寒感冒:芙蓉菊幹葉15-18克,水煎衝冰糖服。

  6、治癰疽初起、無名腫毒:芙蓉菊鮮葉適量,紅糖少許,搗爛外敷患處。

  7、治小兒麻痘作癢:芙蓉菊枝葉掃之可止,或搗爛取汁沫之。

  8、治小兒驚風發作:芙蓉菊葉搗爛,炒酒封肚臍。

  9、治瘡瘍、乳瘡:芙蓉菊鮮葉搗爛敷患處。

  10、治疔瘡:芙蓉菊葉、野菊花葉,搗爛調蜜敷患處。

  11、治癰疽初起:芙蓉菊適量,丁香末、樟樹皮末少量,搗爛敷患處。

  本品內服常用量幹品10-15克,鮮品15-24克,外用適量。

  芙蓉菊形態特徵

  半灌木,高10-40釐米,上部多分枝,密被灰色短柔毛。葉聚生枝頂,狹匙形或狹倒披針形,長2-4釐米,寬5-4毫米,全緣或有時3-5裂,頂端鈍,基部漸狹,兩面密被灰色短柔毛,質地厚。

  頭狀花序盤狀,直徑約7毫米,有長6-15毫米的細梗,生於枝端葉腋,排成有葉的總狀花序;總苞半球形;總苞片3層,外中層等長,橢圓形,鈍或急尖,葉質,內層較短小,矩圓形,幾無毛,具寬膜質邊緣。

  邊花雌性,1列,花冠管狀,長1.5毫米,頂端2-3裂齒,具腺點;盤花兩性,花冠管狀,長1.5毫米,頂端5裂齒,外面密生腺點。

  瘦果矩圓形,長約1.5毫米,基部收狹,具5***-7***稜,被腺點;冠狀冠毛長約0.5毫米,撕裂狀。花果期全年。

  芙蓉菊栽培技術

  配製培養土:芙蓉菊根系發達,株形較大,而盆栽時由於受到花盆容器的限制,其根系只能在一個很小的土壤範圍內活動。故芙蓉菊盆栽時對土壤要求嚴格,需人工配製培養土。首先選擇原料,如選園土、腐葉土、河沙、泥炭、廄肥等;其次確定合理配比:如園土5份、腐葉土3份、爐渣灰加農家肥2份;最後為殺死培養土中的病菌可進行藥劑消毒或加熱消毒。

  選盆:市場上出售的花盆在種類、樣式、質地、大小和使用效果等方面不同。因此,應根據芙蓉菊的生態習性、幼苗大小、用途等選擇適宜的花盆。現可供選用的花盆類別主要有素燒盆、塑料盆、紫砂盆等。

  移栽上盆:為防擁擠,扦插苗應及時移栽於露地、保護地或盆栽養護。注意小苗一般不宜盆栽。因為小苗盆栽的不如地栽的生長快、生長健壯,且成型快、根系發達。故盆栽芙蓉菊通常採用1年生以上的成型老樁。上盆將1年生以上的成型扦插苗移入泥盆或盆景盆栽培。上盆時注意花苗與花盆大小相適宜,並注意保護成型根系的完整。上盆時,先用兩片塑料紗網將盆底排水孔蓋住,以防小蟲鑽入、粗根穿出和盆土流失;上面再用兩塊瓦片斜搭成拱橋形,以利通風、排水。然後裝入1層1-4釐米厚的較粗基質,再裝入1層培養土,將芙蓉菊根系舒展後放在盆中央,並適當提根扶正填入培養土,邊填土邊用手將培養土壓實,上面留出1.5-3釐米的沿口,以利澆水、施肥。上盆後,立即用噴壺澆足水,連澆2次,置庇廕處緩苗。經3-5天后及時將遮陽網除去進入正常養護。

  肥水管理:芙蓉菊性喜潮溼環境,要求較高的空氣溼度和土壤溼度。因此,盆栽芙蓉菊也應常向植株上噴水,並保持盆土溼潤。此外,還要綜合考慮芙蓉菊的生育期、栽培季節、選用優質水等情況,進行科學澆水。盆栽芙蓉菊喜肥,但在不同的生育期,要施不同的肥料,做到合理施肥。如苗期以氮肥為主,孕蕾期以磷、鉀肥為主。

  矮化處理與修剪造型:成型的芙蓉菊可劈接小菊品種而製作盆景,但要增強盆景製作效果,需控制其株高和長勢;為此要進行藥劑矮化處理,如選用B9、CCC、PP333等。製作盆景是經人工修剪造型和藝術創新等綜合措施實現的。芙蓉菊盆景的造型方式就融入了中國五大流派的盆景造型藝術形式,如直乾式、懸崖式、斜乾式、提跟式和連根式等。修剪方式主要是短截、疏枝等,同時結合人工攀扎。而具體修剪手法的應用要考慮不同的造型方式,以期獲得不同造型形式的芙蓉菊盆景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