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治療抑鬱症病人

  有的患者本來可以正常上班、可以正常做家務,卻不去上班、甚至連家務都不做。這是很有可怕的,將會為患者帶來很大的危害。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治療抑鬱症病人的方法。

  治療抑鬱症病人的方法

  1、抑鬱症患者常常會出現悲哀、憤怒、否定、不合理、低自尊的信念和認知障礙,對家人的關心不理解,會認為這些關心和愛護是充滿目的的,因此對照顧者表現出厭煩、拒絕、不滿,充滿敵意等。因此我們在照顧病人時要理解和同情病人,鼓勵陪伴病人共同度過難關。

  2、以和善、真誠、支援、理解的態度,耐心地幫助病人,讓病人體會到自己是被別人接受的,不是自己想的那樣沒有用。當病人和你傾吐內心的心事時要耐心的傾聽,不要催促病人。有時我們可以採取沉默的方式陪伴病人,是他感到更有安全感。

  3、陪伴病人和鼓勵病人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可以提供一些簡單、易完成、感興趣的活動讓病人蔘與,也可以帶病人蔘加一些團體活動,逐漸培養病人的興趣,使病人能積極主動的參加並從中獲得成功體驗和滿足感。對病人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要及時給予讚揚和肯定,使其獲得自信和自尊。

  4、協助病人料理家務及個人衛生。由於病人生活懶散、被動、缺乏興趣和低自尊,常對自己的衛生及生活漠不關心。此時,家人應耐心地引導、督促、鼓勵和協助病人飲食,洗澡,剪指***趾***甲,理髮,刮鬍須,更換衣物等。當然,這些應根據病人的情況,儘可能鼓勵病人自己完成,以免助長病人的依賴性和強化病人的無能感。

  5、抑鬱症病人常因焦慮、煩躁、心境不快而產生睡眠障礙。家人在安排病人的日常生活時,儘量不讓病人白天臥床休息,要鼓勵病人多做戶外活動。對入睡困難或早醒者,可按醫囑給予幫助睡眠的口服藥物。另外,要給病人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睡眠環境,以促進病人入眠。

  6、在一定條件下,言語刺激對心理、生理活動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正確地使用“言語”工具,對解除抑鬱症患者的思想顧慮,提高疾病痊癒的信心有很大幫助。許多抑鬱症患者認為抑鬱症是一種精神病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對治療和預後都存在一定的顧慮。因此,在肯定、讚許患者求醫行為的同時,應注意對其講解抑鬱症的知識,分析病因病機和發病情況,使其瞭解到這是一種發病率很高的常見病,而且經積極治療很大部分患者預後都很好,從而使患者增強治癒疾病的信心,正確面對自己,積極配合治療,促進抑鬱症的早日康復。

  7、分散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使其把思想焦點從疾病轉移到其他地方。儘量改變周圍環境,阻斷患者和不良刺激因素的接觸;改變患者內心憂慮、關注的指向性,使其從某種情感糾葛中解放出來,轉移到另外的人或物上等等,被稱之為“移情”。通過學習、交談等活動,消除抑鬱症患者的內心雜念,改變其偏執的認識與不良情緒,或改變其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法等,被稱之為“易性”。移情易性的具體方法較多,可根據抑鬱症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性格和不同的環境條件,採取不同措施,通過靈活運用,可以有效促使抑鬱症患者早日康復。

  抑鬱症患者如何自我治療

  第一、必須堅持鍛鍊身體

  科學研究發現,每天堅持體育鍛煉的抑鬱症患者的精神狀態要比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患者好很多,而且明顯比較樂觀與自信。運動,不僅是強身健體的妙法,而且對釋放人的抑鬱,緊張情緒也是很有幫助的,運動後給人的那種輕鬆自由的感覺,十分的美好,如果抑鬱症患者能夠每天都堅持體育鍛煉的話,對抑鬱症的緩解與控制是有很明顯的幫助的。

  第二、要自信

  一般抑鬱症患者都比較消極,沉默寡言。要想改變這點必須充分的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自信,如果自己對自己都沒有自信的話,在事情還沒有做的時候就已經輸了,而且是輸給了自己。憂鬱症患者要養成容易滿足的態度,不能對自己的要求太高,目標也不要太難這樣的話,就可以對自己重拾信心,從而激起生活的熱情與慾望。

  第三、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抑鬱症患者會對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覺得這樣子活著沒什麼意思。所以,患者要培養自己的興趣,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每天按照一定的時間起床,吃飯,工作,還有體育鍛煉。參加體育鍛煉可以改善人的精神狀態,是患者大腦神經方式,消除抑鬱緊張的情緒。

  第四、簡化生活

  不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不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而且在適當的時候改變一下自己的生活、給自己減壓,比如把太難的工作暫時託給別人。如果還像以前一樣“衝鋒陷陣”,不僅容易力不從心,而且可能變得更加沮喪。

  第五、多和朋友交流

  有交流才會有成長,如果總是閉門不出,或者是拒絕與朋友來往,這樣的話只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所以,抑鬱症患者要多和朋友交流,多參加社交活動,感受大家在一起的那種溫暖與快樂,在轉移注意力的同時也可以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子。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