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的筋疼怎麼回事

  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時候會對腳造成一些傷害,特別是運動的時候,有時候會覺得腳後跟的筋痛,那麼為什麼會造成腳後跟筋痛呢,我們平時又該如何注意防範和應對呢。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受到腳部疼痛的困擾。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覆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係,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腳後跟疼痛的原因

  引起腳後跟疼痛的原因有很多種,主要是有:***1***跟腱周圍炎;***2***跟骨骨刺;***3***跟骨骨膜炎;***4***跟骨下脂肪墊損傷;***5***跟骨骨折;***6***跟骨皮下滑囊炎***7***跗骨竇軟組織勞損;***8***跟骨結核、腫瘤等。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援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但是,有的製造商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內部結構上偷工減料,導致鞋內的構造不能有效地支撐足弓,力量集中於腳掌的某一部分,這樣會加大韌帶的壓力,使韌帶更容易發炎。

  跟墊痛

  這一種情況最常發生在老年人的身上,即腳後跟跟墊的部位出現了筋疼的情況。跟墊依靠它的脂肪組織和彈力纖維使其成為一種具有彈性的襯墊,這個襯墊彈力最強的時期就是在青年,能夠很好地吸收振盪。所以當人進入老年後,跟墊的彈力就有了明顯的下滑趨勢,從導致疼痛,這可以使用海綿跟墊或是藥物注射的方法來進行治療。

  跟骨後滑囊炎

  這一筋疼的情況較常發生在跟腱與面板之間的滑囊部位,多是由於長期穿不合腳的高跟鞋引起的。滑囊壁會因為長期的摩擦損傷而越編越厚,最終導致滑囊內有過多的液體充斥,於是就有了區域性腫脹的情況,而且伴有壓痛感。

  跟骨骨突炎

  這種症狀一般發生在8-12歲的小男孩身上,這是小孩生長髮育過程中出現一種疼痛情況,可能雙腳同時發病,也可能只是單腳發病。出現這種情況時,減少孩子的活動量,並且可以通過跟墊來減輕其壓力,從而緩解疼痛症狀。

  如何預防

  要保護好腳後跟,首先要挑選質量合格的鞋,特別是運動鞋;同時注意不要讓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檯放鬆一下腳關節,以防止韌帶的某一部位長時間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腳跟已經有了疼痛發炎的現象,就應該停止運動,讓韌帶充分休息。還可以採用一種“跟骨墊”將後跟墊高,使腳掌受力點前移,減少後跟韌帶的拉力,幫助韌帶儘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