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引發因素及症狀

  糖尿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發病率很高,但極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此非常不瞭解。那麼糖尿病有哪些引發的因素呢?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糖尿病的相關引發因素,一起來看看吧!

  糖尿病的引發因素

  1、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也是引起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是一種與遺傳有關的疾病,如果夫妻都是糖尿病患者,則所生下的孩子有一半以上會患糖尿病,若父母為帶因子者,所生孩子患糖尿病的機率比其他人大。必須強調的是並非糖尿病本向可遺傳,而僅僅是易感性可遺傳,但也有環境因素外因存在促成其發病。

  2、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引起糖尿病,在患者年輕時操勞過度,造成機能受損或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影響心臟、腎臟、肺臟、肝臟和血管功能而導致胰腺功能衰竭,胰島素分泌不足,從而產生糖尿病。

  3、過於肥胖

  引起糖尿病的高危因素還有過於肥胖,因為肥胖的人需要更多的胰島素來配合細胞對糖的吸收,而恰恰肥胖的人胰島素促進糖分解代謝功能比較差,所以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4、自身免疫

  糖尿病人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橋本氏甲狀腺炎、重症肌無力、惡性貧血等。由於病毒感染,特別是柯薩B4病毒感染,使胰島組織及B細胞產生炎症、破壞,引起了自身免疫反應。在病毒加抗體作用下,胰島細胞進一步大量破壞,使胰島素分泌功能減弱,從而導致糖尿病,特別是Ⅰ型糖尿病。病理組織學觀察發現琳巴細胞浸潤胰島,B細胞受到損害,血中可檢出胰島細胞抗體、胰島素自身抗體及胰島B細胞膜抗體等證實糖尿病發病與自身免疫有關。

  5、生活因素

  相對於物質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們的健康保健知識滯後,餐餐肥甘厚味,出門以車代步,加上熱量攝入過剩,運動量嚴重不足,以及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心理應激增加,這些因素均可誘發或加重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1、手足部水皰疹

  隱性糖尿病病人手、足以及足趾、小腿伸側,在沒有任何誘因情況下,常突然出現外觀頗似灼傷後的水皰,其特點是不痛不癢。

  2、手足背肉芽腫

  面板、外陰瘙癢而又無面板病變,早期糖尿病人在手足背常出現色澤淡紅、如指甲大小、質硬、呈環狀的肉芽腫。

  3、四肢疼痛

  下肢、足部各關節經常疼痛,而排除骨質增生、風溼、類風溼疾病。上下肢體出現麻木、針刺樣疼痛,有時伴有燒灼感。

  4、脛骨前出現褐色斑

  此症多見於輕型糖尿病病人,主要表現為小腿前部面板出現橢圓形褐色斑,伴有輕度凹陷性萎縮。其中有10%左右可合併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5、間歇跛行

  經常出現行路後下肢痛,腳趾痛,必須休息一會兒才能緩解,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之為“間歇跛行”。

  6、疲勞

  糖尿病會感到容易疲勞,全身倦怠無力。沒有從事勞動或體育運動,身體常常無原由地感到疲憊不堪,感到雙腿乏力,膝蓋痠軟,尤其是上下樓梯的時候;

  7、血壓高、尿液發白

  感冒後經常長癤瘡或血壓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氣味,此時就該及早去醫院檢查了。

  8、腹瀉

  每日腹瀉次數2~10次不等,常於餐後、夜間或清晨排便,大便不成形或是脂肪瀉,表現為頑固或間歇性的腹瀉時,也要考慮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需進一步化驗血液。

  預防糖尿病的飲食方法

  1、進餐次數的調整

  胃輕癱時以少食多餐為佳,每日3大餐分為6-7小餐,分別在早晨、中午、下午、臨睡前進餐,餐間安排2-3次點心,以減少餐後高血糖,同時避免餐前飢餓感。

  2、食物狀態的調整

  胃輕癱時,固體食物排空受阻較液體食物更明顯,因此,膳食搭配時最好將固態食物勻漿化,或多進食流質食物,必要時甚至完全依靠流質食物,這樣有助於改善胃腸道症狀與控制血糖。

  3、食物成分的調整

  糖尿病胃輕癱患者,消化運動減弱,胃排空已延長,故需降低食物中不消化纖維的含量,一些含豐富纖維素的蔬菜***如芹菜、白菜和馬鈴薯等***,雖有降低餐後血糖作用,但是易有胃腸道反應,因此糖尿病胃輕癱患者不能多吃。

  4、糖尿病其他併發症的飲食護理

  伴有腎病者,應控制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同時避免含鉀高的食物;伴有腹瀉者,限制粗纖維蔬菜與水果,食少渣、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炸的刺激性食物;伴有四周神經病變者,多食糙米,豆類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