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危害與早期症狀介紹

  糖尿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發病率很高,但極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此非常不瞭解。你們知道糖尿病有什麼危害嗎?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的症狀呢?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糖尿病的知識,一起來看看吧!

  糖尿病的危害

  1、腎臟

  蛋白尿、浮腫,晚期發生腎功能衰竭,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2、周圍血管

  糖尿病臨床表現為下肢疼痛、潰爛,嚴重供血不足可導致肢端壞死,在這種情況下,截肢不可避免。據統計,糖尿病人的截肢率為非糖尿病人的五倍。

  3、物質代謝

  由於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相對或絕對缺乏,引起糖代謝嚴重紊亂,脂肪及蛋白質分解加速,酮體大量產生,組織未及氧化,肺及腎也未及時調節排出酮體,血酮濃度明顯增高,出現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極高,需緊急救治。

  4、眼球

  患者除動脈硬化、高血壓視網膜病變及老年性白內障外,視網膜病與糖尿病性白內障是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現。

  5、心腦血管

  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粥樣硬化,廣泛小血管內皮增生及毛細血管基膜增厚。

  糖尿病一旦發病,對人體的健康危害極大,因此,生活中多關注糖尿病病因和症狀,改善生活習慣,做好糖尿病預防很關鍵。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

  1、手足部水皰疹

  隱性糖尿病病人手、足以及足趾、小腿伸側,在沒有任何誘因情況下,常突然出現外觀頗似灼傷後的水皰,其特點是不痛不癢。

  2、手足背肉芽腫

  面板、外陰瘙癢而又無面板病變,早期糖尿病人在手足背常出現色澤淡紅、如指甲大小、質硬、呈環狀的肉芽腫。

  3、四肢疼痛

  下肢、足部各關節經常疼痛,而排除骨質增生、風溼、類風溼疾病。上下肢體出現麻木、針刺樣疼痛,有時伴有燒灼感。

  4、脛骨前出現褐色斑

  此症多見於輕型糖尿病病人,主要表現為小腿前部面板出現橢圓形褐色斑,伴有輕度凹陷性萎縮。其中有10%左右可合併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5、間歇跛行

  經常出現行路後下肢痛,腳趾痛,必須休息一會兒才能緩解,這種現象在醫學上稱之為“間歇跛行”。

  6、疲勞

  糖尿病會感到容易疲勞,全身倦怠無力。沒有從事勞動或體育運動,身體常常無原由地感到疲憊不堪,感到雙腿乏力,膝蓋痠軟,尤其是上下樓梯的時候;

  7、血壓高、尿液發白

  感冒後經常長癤瘡或血壓高,尿液白色,有甜酸氣味,此時就該及早去醫院檢查了。

  8、腹瀉

  每日腹瀉次數2~10次不等,常於餐後、夜間或清晨排便,大便不成形或是脂肪瀉,表現為頑固或間歇性的腹瀉時,也要考慮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需進一步化驗血液。

  9、感染

  不明原因的感染,這種感染可以發生在面板、口腔、泌尿系統、肺部等部位,其特點就是感染反覆發生,纏綿難愈,也要考慮檢查血糖及尿糖情況。此外,臨床資料顯示約10%~15%的糖尿病患者會併發肺結核,因此當肺結核發展特別迅速,病情重,療效差時,也要考慮是否存在糖尿病的可能。

  糖尿病的患病原因

  1、生活習慣

  目前大家的生活水平都普遍有所提高,不過也出現了很多不好的生活習慣。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餐餐精米白麵,頓頓大魚大肉,肉蛋奶吃得過多,粗糧、蔬菜吃得太少,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飲食使糖尿病隊伍空前壯大,這就給糖尿病的產生提供了物質條件。

  2、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尤其易引發2型糖尿病。特別是腹型肥胖者。其機理主要在於肥胖者本身存在著明顯的高胰島素血癥,而高胰島素血癥可以使胰島素與其受體的親和力降低,造成胰島素作用受阻,誘發胰島素抵抗。這就需要胰島β- 細胞分泌和釋放更多的胰島素,從而又引發高胰島素血癥。如此呈糖代謝紊亂與β- 細胞功能不足的惡性迴圈,造成β-細胞功能嚴重缺陷,誘發2型糖尿病。

  3、病毒感染

  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患者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後發病的。其機制在於病毒進入機體後,直接侵及胰島β-細胞,大量破壞β-細胞,且抑制β-細胞的生長,從而造成胰島素分泌缺乏,引發I型糖尿病。

  4、遺傳因素

  在糖尿病發生的原因之中,遺傳因素是主要的一種,假如患者朋友有家族史,的確是比較容易得上此病的。糖尿病屬於多基因顯性遺傳性疾病,常呈現出家族聚集性,特別是母系遺傳性更強,我國人種屬於易發病人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