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類藥物不良反應

  藥物治療作為精神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在能夠有效控制精神症狀的同時,不可避免的要出現或多或少的不良反應,那你瞭解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1、神經系統。精神藥物主要作用靶點在神經系統,因此神經系統不良反應最為多見,常見的有錐體外系反應,可表現為肌張力增高,動眼危象,角弓反張,扭轉痙攣,靜坐不能,遲髮型運動障礙,嚴重者可因癲癇閾值降低而誘發抽搐發作。當與其他苯二氮卓類等具有鎮靜催眠作用的藥物聯合應用時可能出現過度鎮靜,需加以堤防。

  2、心血管系統。常見心血管系統不良反應有體位性低血壓,高血壓,心臟傳導異常如心動過緩或過速,房室傳到阻滯,早搏等。少見的有短P-R綜合徵,QTC延長。

  3、消化系統。常見的有噁心、嘔吐,返酸,便祕,個別在用藥早期可出現轉氨酶或膽紅素升高。

  4、血液系統。精神藥物對血液系統的影響主要是白細胞減少,罕見極個別特殊體質會出現粒細胞缺乏,再生障礙性貧血。

  5、內分泌系統。體重增加是內分泌系統常見反應,目前公認對體重增加影響較小的為阿立哌唑和齊拉西酮。對血脂、血糖代謝的影響不容小視。除此之外可見有女性閉經、月經紊亂,泌乳,男性乳房女性化,性功能減退。

  6、惡性綜合徵。此種反應主要以持續高熱、肌肉強直、意識障礙、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嚴重心血管症狀為主要表現的一組綜合徵。

  7、其他表現。有過敏反應,乏力,睏倦,口乾,流涎,視物模糊,藥源性焦慮,撤藥反應,藥物蓄積等。

  精神藥物不良反應總體發生率在10%左右,罕見不良反應發生率僅在0.1%-0.01%,因此,作為患者和家屬對常見不良不必驚慌失措,只要在藥物治療過程中做好檢測,定期進行血常規、心電圖,肝腎功能及血脂、血糖的複查,多數藥物反應是可以及早發現避免的,如果家屬對用藥或藥物反應有疑慮,還是要到精神專科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建議。

  處理辦法

  出現錐體外系不良反應怎麼辦?

  首先應該告訴你的醫生。對於用藥早期出現的輕微的錐體外系症狀,可以嘗試觀察,暫緩增加藥物劑量,看一週左右是否能夠緩解。對於較為明顯或持久的症狀,醫生會使用藥物來拮抗這些不良反應。如果經過處理,症狀仍較為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醫生可能就會考慮減少藥物劑量或換用其他藥物。

  吃了藥老是想睡覺怎麼辦?

  大多抗精神病藥物都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吃藥後可能會讓人昏昏欲睡。這種症狀在服藥早期尤為明顯,隨著時間的延長,身體會慢慢適應。如果這些症狀困擾到你,可以與你的醫生商量對策,包括調整用藥時間,如夜間睡前服藥,則白天的鎮靜作用相對較輕;其他的方法包括根據病情調整藥物劑量或換用鎮靜作用較弱的藥物。

  吃了藥長胖怎麼辦?

  服藥後是否會長胖,不同個體間的差異較大,也跟藥物品種有關。吃藥後發胖可能與藥物拮抗H1受體***膽鹼能受體***,導致食慾增加有關。如果沒有加強飲食控制和增加運動,很容易出現體重增加,進一步引起葡萄糖和脂肪代謝的紊亂。對於那些肥胖不明顯的患者,可以通過飲食控制,增加運動來維持體重。而那些體重增加明顯***3周超過3.8公斤***的患者則需要跟醫生商討,是否需要藥物減量或換用其他藥物。

  吃藥後月經不規律或不來了怎麼辦?

  這種情況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女性中常見,與藥物對大腦結節漏斗部多巴胺的拮抗引起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紊亂、泌乳素分泌增高有關,多數在藥物減量或停藥後能夠恢復。當然,你也可以跟醫生溝通,換用一些對月經影響較小的藥物,如阿立哌唑,但這得根據病情來選擇。此外,也可以求助於婦產科或中醫科,通過有關藥物調整月經。

  吃藥後便祕怎麼辦?

  這跟藥物的抗膽鹼能副作用有關。輕度的便祕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如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運動,腹部按摩促進胃腸蠕動來改善。嚴重的便祕則需要服用緩瀉藥物。至於是否需要用藥或怎麼用,諮詢你的醫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