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要倒貼福字的理由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的傳統習俗,那麼春節福字為什麼要倒著貼?倒貼福字的由來及原因是什麼?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春節要倒貼福字

  貼福字,漢族傳統年俗。"福字現在的解釋是"幸福",而在過去則指"福氣"、"福運"。春節貼"福"字,無論是現在還是過去,都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也有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

  春節要倒貼福字的傳說

  倒貼福傳說一:

  “福”字之所以倒貼,傳說起於清代恭親王府。那年春節前夕,大管家按例寫了幾個斗大的“福”字,叫人貼於王府的大門上。有個家丁目不識丁,竟將“福”字頭朝下貼上。恭親王福晉十分氣惱,欲鞭罰懲戒。可這大管家是個能言善辯之人,慌忙跪倒陳述:“奴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喜慶之兆。”恭親王一聽覺得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福到***倒***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沒學問的奴才,還真想不到有這種招式呢!”遂賞管家和家丁各五十兩銀子,這可真是因禍得福!

  倒貼福傳說二:

  "福"字倒貼在漢族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 "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檢視,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