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學術論文***2***

  糖尿病學術論文篇二

  糖尿病腎病護理

  摘要:目的:總結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護理經驗,從而瞭解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並對未來的護理工作進行指導。

  方法:選取我院在2010年―2012年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50例,對他們的病例、臨床護理方法進行分析,從而總結出護理經驗。

  結果:5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中,有47例病情好轉出院,有效率為94%。

  結論:對糖尿病腎病患者實行全面護理,能夠有效的控制病情的發展,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

  關鍵詞:糖尿病腎病 護理 臨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66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219-02

  糖尿病腎病是由糖尿病微血管的病變引起的併發症,能夠導致糖尿病患者死亡。近年來,相關醫學研究表明,糖尿病腎病的發生機制是因為人體內部的糖化蛋白數量增高,從而導致腎小球系膜和內膜厚度增加,於是它的通透性也就變大了 [1]。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症狀主要表現為水腫、血壓升高、蛋白尿、腎小球的過濾功能降低,由間斷性逐漸發展為持續性。進一步惡化後,就會變為尿毒症、腎功能不全。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進行研究,總結出臨床護理經驗及相應的作用,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資料來源於我院在2010年―2012年收治的糖尿病腎病患者5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年齡在24―65歲之間,平均年齡38.5±2.3歲;病程3―14年,平均6.2±1.8年。1型糖尿病腎病患者36例,2型糖尿病患者14例。

  1.2 診斷標準。所有患者都符合糖尿病腎病的診斷標準 [2]。

  1.3 護理方法。

  1.3.1 常規護理。第一,觀察並記錄患者在護理階段的生命體徵變化情況,例如心率、呼吸頻率、血壓、尿量等。這其中,尿量變化的記錄要具有準確性,並且24小時記錄,分為日間次數和夜間次數。第二,對患者的飲水量進行控制,一般情況下將飲水量規定為比前一天的尿量多500ml。第三,關注患者尿液的性質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向醫師報告。同時,還要注意患者水腫、血壓的變化。第四,對患者蛋白尿、尿糖、血鉀、腎功能尿酮體等指標進行監測,動態觀察這些指標的變化情況,並以此作為胰島素使用劑量的依據。

  1.3.2 水腫護理。水腫是糖尿病患者腎病的一種臨床表現,影響到患者的正常行動。主要原因在於患者的蛋白長期以來含量較低,同時小血管發生病變導致組織的營養供給達不到,從而使面板破損,甚至發生褥瘡。蛋白的缺失和長期浮腫會引起迴圈障礙,降低了面板的癒合能力和抵抗力,因此增加了受傷的風險。對水腫的護理,應該記錄液體在患者體內24小時的出入情況,對液體的攝入進行控制。患者腎小球會硬化,過濾功能降低,患者血糖升高但尿糖檢測顯示為陰性,因此不能將尿糖作為監測依據,而是將血糖當作監測依據。另一方面,要讓患者保持衛生,增加洗澡換衣的頻率,為了減輕水腫可以適當提高肢體。如果水腫嚴重,就要臥床休息。

  1.3.3 控制血糖護理。對血糖進行嚴格的控制,能夠減緩腎臟的病變程序。具體來說,指導患者科學合理的飲食,同時正確使用胰島素。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的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低血糖反應,這是因為肝臟需要代謝30%―40%的胰島素。腎功能不全患者應該適當減少胰島素的用量,一旦出現低血糖的症狀,就立即進行血糖檢測。患者如果意識清晰,就補充糖水或甜食;患者如果沒有意識,就靜脈注射濃度為50%的葡萄糖。同時,還要密切關注病情的變化,將血糖控制在5―8mmol/L。

  1.3.4 控制高血壓護理。對於糖尿病腎病患者而言,高血壓並不是發病原因,但卻會加快糖尿病腎病的發展。因此,對血壓進行監測和控制,是一項重要的途徑。在臨床中,一般使用血管緊張素抑制劑進行血壓控制,將患者的血壓控制在135/85mmhg範圍以內。對於年輕患者和尿蛋白大於每天1g的患者而言,要將血壓控制在125/75mmhg以下。服用藥物期間,要對血壓的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的觀察記錄,保證每天測量血壓的次數在二次以上。一旦患者出現異常情況,就應該及時報告醫師,對降壓藥品的使用劑量進行調整。身材過於肥胖的患者,要通過加強運動來減輕體重,這是因為肥胖容易導致血脂沉積,沉積在腎小球上,會加重腎功能的病情惡化。

  2 結果

  50例糖尿病腎病患者中,有47例病情好轉出院,有效率為94%。

  3 討論

  3.1 飲食護理。糖尿病腎病患者應該長期進行飲食護理方案,從而逐漸使血糖和尿糖含量恢復正常。糖尿病腎病患者共分為1―5期,其中1期、2期、3期患者在飲食上主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數量,每天控制在0.8g/kg即可 [3]。飲食中蛋白質的含量過高,會加重患者腎小球的濾過狀態。4期、5期患者出現了蛋白尿,水腫患者和腎功能不全患者應該限量保質的攝入蛋白質。植物蛋白的生物利用率比較低,能夠增加腎臟的負擔,因此是患者的首選,例如牛奶、雞蛋、瘦肉等 [4]。除此之外,還應該攝入一定量的植物油、碳水化合物。鈉的攝入量控制在每天6g,並且補充大量的維生素B、C及微量元素鈣、鐵、鋅等。

  3.2 心理護理。糖尿病腎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並且具有終身性。由於病程較長,患者的臟器功能會受到損害,由此引發各種併發症 [5]。患者在住院期間,護理人員應該根據不同的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其一,加強和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隨時瞭解患者的心理動態,開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其二,向患者介紹健康教育知識,讓患者及家屬正確瞭解疾病,消除焦慮和不安,增加治療疾病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丁瑞婷.老年糖尿病腎病的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3,02***11***:649-650

  [2] 葉任高,陳裕盛,方敬愛.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誌,2003,19***04***:335-357

  [3] 曾紅蓮,黃玲.糖尿病腎病的護理進展[J].中外醫療,2013,07***23***:189-190

  [4] 金飛,熊雲蘭.糖尿病腎病治療的臨床護理探討[J].醫學資訊***中旬刊***,2011,08***09***:3688-3689

  [5] 趙莉莉.淺談30例糖尿病腎病的護理體會[J].醫學資訊***中旬刊***,2011,08***17***:4065-4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