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肝火旺的中成藥有哪些

  引起肝火旺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都是因為熬夜、睡眠不足、飲食不當,那麼治療肝火旺的中成藥都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吧。

  治療肝火旺的中成藥

  1、菊花

  菊花富含維生素A,是保護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質,也是中醫治療各種眼疾的良藥。菊花茶能讓人頭腦清醒、雙目明亮,特別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乾澀有較好的療效。菊花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養肝降火的作用,能夠緩解口苦、頭痛、咽喉腫痛等症狀。平肝火最好選用杭白菊或者胎菊***即杭白菊未開放的花蕾***。

  我們可以取菊花、金銀花、茉莉花各少許,泡水作茶飲,可清熱解毒,適用於防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癰瘡等,常服更可降火,有寧神靜思的效用。

  2、薄荷

  薄荷有疏洩肝火的作用,幫助紓解因肝火太旺所引起的情緒暴躁問題。用薄荷泡茶喝,有疏風清熱、降低肝火的作用,而且薄荷茶有清涼感,是清熱、解毒、利尿的良藥。值得注意的是,薄荷並不適合產婦及小嬰兒使用,應儘量避免。

  美國科學家還推薦將薄荷茶袋裝於杯中,放入煮沸的水中,過15分鐘,在精油不蒸發時喝下,這樣輔助治療胃不舒服效果更好。

  3、蓮芯

  蓮芯即蓮子心,又稱蓮薏、苦薏、蓮心,最早見於唐末的《食性本草》中,為睡蓮科多年生水生植物蓮成熟種子中的乾燥胚芽。秋季採收蓮子時,將蓮子剝開,取出綠色胚***蓮心***,晒乾。具有清心火,平肝火,止血,固精之功效。

  推薦蓮芯夏枯草飲。蓮芯5克,夏枯草15克,水煎後代茶飲。蓮心能夠清熱除煩,夏枯草具有清肝火、降血壓的作用,可用於高血壓、心煩發熱、眩暈頭痛症。

  4、夏枯草

  夏枯草是廣東民間夏暑天常用於食療的中藥,屬清熱瀉火類藥材。中醫認為,它性寒,味苦辛,具有清火、明目、散結、消腫的功效,常用於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瘰癘癭瘤,乳癰腫痛,甲狀腺腫大,淋巴結核、高血壓和乳腺增生症等。

  想要清肝火,可取夏枯草12克,桑葉、菊花各10克。將夏枯草、桑葉加入適量的水浸泡半小時後煮半小時,最後加入菊花煮3分鐘,即可代茶飲。可用冰糖或蜂蜜調味。

  5、桑葉

  桑葉能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肝明目,涼血止血。桑葉不僅可用於風熱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對肝火上炎的目赤腫痛,可與菊花、決明子、車前子等配合應用。

  肝火過旺可以嘗試用“桑葉菊花粥”來調養:先準備鮮桑葉15克、鮮菊花30克和粳米50克。將桑葉和菊花用300毫升的清水煎煮,濾去汁液後,重新加入300毫升清水煎煮。此後,將第一次煎煮所得的汁液和粳米倒入其中,用小火煮1小時即可服用。每天1次。

  6、龍膽草

  龍膽草為清熱燥溼類中藥,性苦味寒,歸肝、膽經,有清肝膽溼熱、瀉下焦鬱火的功效,始載於《神龍本草經》就列為中品,在我國入藥歷史已十分悠久。

  龍膽草瀉肝降火,竹葉清心除煩,先加水煎煮10克龍膽草、20克竹葉,取汁代水加入100克粳米煮成粥,代早餐服食。適於失眠兼性情急躁易怒、目赤口苦,屬於肝鬱化火者服食。

  肝火旺的症狀

  1、肝火頭脹

  主要症候常起於惱怒,頭脹且痛,昏沉悶熱,頭筋突起,口乾口苦,甚則兩耳失聰,舌苔薄黃,脈象弦或數。

  2、肝火上炎頭熱

  主要症候 頭熱面紅,心煩易怒,夜寐不安,脅痛口苦,舌紅苔薄。

  3、肝火亢盛消瘦

  主要症候 形體消瘦、煩躁不安,性急易怒,頭暈目眩,脅肋灼痛,口苦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結,舌紅苔黃。

  4、肝火上衝舌血

  主要症候 舌上出血,舌腫木硬,舌苔黃,舌邊紅絳,或起芒刺,並見頭中熱痡,煩熱,頭暈目眩,面紅目赤,口苦咽乾,耳鳴耳聾,脅肋痛,性急善怒,小便黃赤,大便乾燥,甚則昏厥。

  5、肝火犯肺咳嗽

  主要症候 症見咳嗽氣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敗絮難以咳出。咳時面紅並引及脅痛。咽喉乾燥,煩躁易怒。舌邊尖紅、苔薄黃而幹。

  調理肝火的食療

  銀耳蓮子粥

  銀耳性平、味甘淡,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益氣、補腦、強心之功效。不但適宜於一切婦孺、病後體虛者,且對女性具有很好的嫩膚美容功效。蓮子性平、味甘澀,有益心、補腎、止瀉、固精、安神之效。銀耳蓮子糖羹有較強的滋補健身功能,是傳統的潤膚養顏佳品,還能幫助有效降肝火,平衡分泌。

  烹飪方法

  銀耳用清水泡開,蓮子需要中間無芯的,將銀耳、冰糖***三兩左右***、棗子、蓮子、枸杞放入冷水中,開火,加熱,煮沸,不斷攪鍋,直到銀耳膠化,湯粘稠即可。

  荸薺汁

  秋季因為上火導致咽喉腫痛、淋巴發炎的人多了起來。這雖不算大病,但也很折磨人。而荸薺就是清熱去火的“良藥”。

  荸薺營養豐富,汁多味甜,自古有“地下雪梨”、“江南人蔘”之美譽。荸薺有很好的醫療保健效果,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荸薺性味甘、微寒、無毒,有溫中益氣、清熱開胃、消食醒酒的功效。臨床上可用於緩解熱病煩渴、痰熱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狀。

  荸薺榨成汁,甘甜解渴又降火,使分泌平衡。

  海帶綠豆湯

  海帶是化痰、消炎、平喘、排毒、通便的理想食物。這是因為海帶性寒,其含有的碘被人體吸收後,促進有害物質、病變物和炎症滲出物的排除,同時海帶含有一種叫硫酸多糖,能吸收血管中的膽固醇,並排出體外。

  此外,海帶中的碘還可以促使卵巢濾泡黃體化,從而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使內分泌失調得到調整。

  對付火氣大,南方人經常用綠豆加海帶以及少量冰糖,製成“理肝和氣湯”——綠豆海帶湯,具有清熱解暑、清肝降火之功。綠豆和海帶的結合,讓這道綠豆海帶湯不但能夠緩解肝火旺盛,緩解頭痛目眩、口苦口乾等症狀,還可輔助治療早期高血壓。

  冰糖雪梨糖水

  梨又被稱作快果、玉乳,因鮮嫩多汁被稱為“天然礦泉水”。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等功能,其對肺熱咳嗽、咽乾喉痛,大便燥結症較為適宜。梨還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

  除了生吃之外,我們還可以榨汁享用。或加胖大海、冬瓜子、冰糖少許,煮飲,對天氣亢燥、體質火旺、喉炎乾澀、聲音不揚者,具有滋潤喉頭、補充津液的功效,對於內分泌失調的治療也非常有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