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常識總結

  雖然白天天氣還有點熱,但早晚溫差大,秋天真的是來臨了。那麼大家在這時候瞭解了哪些關於秋季的一些養生常識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秋季養生常識

  1、適度飲水

  在“飲食的金字塔”中,水處於最底層。也就是說,水是人體最基本所需,也是最重要的營養元素之一。秋季天氣乾燥,易使人產生燥氣。而秋燥最愛攻擊肺,所以當燥氣上升時,咳嗽、哮喘腹瀉、面板乾燥等疾病首當其衝。此時,人體需要更多的水來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轉。此外,秋天易出現身體睏乏,也就是俗稱的“秋乏”。而科學地飲水也可以緩解秋乏症狀。

  秋季應多喝開水、淡茶等,以養陰潤燥,彌補身體損失的津液,尤其應定時、主動多喝白開水,即使不渴也要喝。喝水時,要少量頻飲,而不要一口氣喝得太多。研究發現,此法既可使人體津液得以補償,對內臟也沒有損害。而一次大量飲水,反而會損傷腸胃功能,導致消化吸收紊亂。

  2、及時添衣

  秋天是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季節。因為初秋乍寒還暖,機體調節機能很難適應這暴熱驟涼變化。因此,當天氣較冷時要注意保溫,及時添衣;平時要多開窗透氣,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在感冒流行時可用陳醋燻蒸居室;經常使用冷水洗臉洗鼻,也有助於感冒的預防。

  尤其要加強頭、背、腹、足等部位的禦寒。人們應根據天氣預報提供的訊息,備好防寒服裝,早晚穿好外套,並逐漸增添內衣,為使腹、背不受涼,最好內著一件毛背心,由於寒多從腳下起,同時還要穿好鞋襪。

  3、吃蜜少姜

  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祕。蜂蜜具有強健體魄、提高智力、增加血紅蛋白、改善心肌等作用,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不僅有利於這些疾病的康復,而且還可以防止“秋燥”對於人體的傷害,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姜是好東西,但是到了秋季還是少吃薑為好。過去有句老話“一年之內,秋不食姜;一日之內,夜不食姜。”大概意思是秋天不吃薑,夜晚不吃薑。當然,這並不是說秋季就絕對一點也不吃,關鍵是不能“多食”和“夜間勿食”。

  4、早起早睡

  秋天容易感到睏乏,每到週末的時候,不少人可能會選擇睡懶覺,但專家認為,秋天更應該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也是養生的一種方法。所謂天人相應也就是人與天地相順應,最有效的順應自然的養生方法就是隨四季的變化而調整作息規律了。

  秋季減肥養生食譜

  1、黃瓜炒蝦仁

  材料:黃瓜2根,蝦仁適量,蔥姜沫蒜。

  做法:把黃瓜去皮,從中間剖開,再切成菱形塊,裝盤備用。在黃瓜上撒一點鹽,拌勻。蝦仁提前用料酒拌勻。熱油鍋裡放蔥姜沫熗鍋,倒入蝦仁翻炒幾下,加一點白糖***去腥味***,再炒幾下出鍋。蔥和蒜沫熗鍋,倒入黃瓜翻炒幾下後,把炒好的蝦仁也倒進去,放鹽、水澱粉,收汁後就可以出鍋。

  功效:黃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制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此外還能降膽固醇降血糖,有強身健體的功效。

  2、芹菜木耳炒肉絲

  材料:香芹、木耳、胡蘿蔔、豬裡脊、鹽、雞精、料酒、糖、醬油、生粉。

  做法:香芹去葉切段,木耳泡發切絲,胡蘿蔔切絲,豬裡脊切絲後,用鹽、雞精、糖、料酒及少許醬油***可以給肉絲上點色***、生粉充份拌勻,醃製十分鐘。鍋內熱油,七成熱,倒入肉絲迅速劃散,炒至肉絲一變色即起鍋備用。洗淨鍋,重新倒入少許油,七成熱時依次倒入胡蘿蔔、木耳、香芹,放入適量鹽,炒勻,放入炒好的肉絲,迅速炒勻即可出鍋。

  功效:芹菜被稱為“高纖維食物”,能促進腸胃蠕動和排毒。同時芹菜的熱量很低,而且芹菜中水分含量佔95%,一棵芹菜大約只含有4到5卡路里的熱量。因此芹菜是很好的減肥食物,減肥時不妨多吃。

  3、梨子粥

  材料:糯米適量、花生、紅棗、梨子。

  做法:將梨子切成小片,紅棗去掉核。將糯米、花生、紅棗和清水熬成粥,然後等到粥開了後放入梨子再煮兩分鐘,然後加入適量的冰糖調味。

  功效:梨子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纖維,可以增強人的飽腹感。而且梨子的熱量很低,可以有效抑制身體對脂肪的吸收,讓女性保持身材。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