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節氣有哪些養生的禁忌

  秋分節氣到了,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天氣轉涼,秋燥將越來越明顯。那麼秋分節氣有什麼養生的禁忌?不如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秋分節氣的相關養生禁忌吧!

  秋分節氣的養生禁忌

  1、注意胃部保暖

  “秋分”節氣就快到,醫學專家提醒,秋分過後,氣候漸涼,胃病反覆多發。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應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晚睡覺蓋好被子。此外,還要注意忌口,不吃過冷、過燙、過硬、過辣、過黏的食物,戒菸戒酒,忌暴飲暴食,這是胃病患者必須牢記的秋分節氣養生禁忌。

  2、注意添“秋衣”

  秋分時,全球晝夜等長,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從秋分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並且雨水開始頻繁,雨水量一般不會很大,但雨水的到來也會使天氣變得寒冷。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好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時節,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人體免疫力也會下降,這時細菌極易入侵,人也容易生病。建議公眾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新增衣服,預防感冒。

  3、多喝水少說話

  秋分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在養生中也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以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祕”,即“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

  秋分養生吃的秋菜

  1、蘿蔔

  多吃蘿蔔,可以有效地緩解喉部的不適,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蘿蔔在秋分吃什麼菜好中,是很愛人們喜愛的。吃蘿蔔,可以藉助蘿蔔中的芥子油促進腸胃的蠕動,對食物進行完整地消化,同時還能刺激人們的食慾,避免秋季食慾不振的問題。秋分人們容易感冒生病,多吃蘿蔔可以讓蘿蔔中豐富的維生素C和微量元素鋅幫助身體提高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2、藕

  秋令時節,正是鮮藕應市之時。此時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藕澱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3、山藥

  能生津潤燥,有滋養面板、毛髮的功能,故有美容作用。秋冬季面板極易乾燥,使人毛髮枯槁,容顏失華,因此多吃山藥,能潤澤面板和毛髮。可以用山藥500克煮粥,早晚常喝。

  4、枸杞

  枸杞具有解熱、治療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療效,而將枸杞根煎煮後飲用,能夠降血壓。至於枸杞茶則具有治療體質虛寒、性冷感、健胃、肝腎疾病、肺結核、便祕、失眠、低血壓、貧血、各種眼疾、掉髮、口腔炎、護膚等作用。但是,由於枸杞溫熱身體的效果相當強,患有高血壓、性情太過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體質虛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秋分不適合吃的食物

  1、秋季忌食辛熱香燥的食物

  蒜、蔥、生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品,多食助燥傷陰,可以加重內熱,使燥邪侵犯人體。

  2、秋季忌食油膩煎炸的食物

  炸雞腿、炸鵪鶉等煎炸的油膩食物,秋季食用後難以消化,容易積於腸胃之內。加之脾胃功能較弱,食用油膩煎炸的食物會加重體內積滯之熱,不利於人體適應秋季乾燥的特性。

  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穫的季節,也是囊蚴最多的季節。如荸薺、茭筍、菱角等,它們大都質白鮮脆、清涼爽口,吃起來味道很美,並有清熱解毒、開胃消食、化痰止咳等醫用功效。但是,生吃這類水生植物,極容易導致薑片蟲的感染,使腸黏膜發炎、出血、水腫,甚至形成潰瘍,一般常伴有腹瀉、食慾不振;兒童感染後,會出現臉部浮腫、發育遲滯、智力減退等現象;少數情況嚴重者,可因衰竭或虛脫導致死亡。因此,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

  4、秋季忌吃肥甘食品

  中醫認為,秋季主肺氣,肺主辛味。如果肺氣太過,往往會導致肝氣抑鬱。秋燥易傷津液。因此,在飲食方面,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主,忌吃肥甘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