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甲蟲害的識別與防治

  馬鈴薯具有抗衰老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族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馬鈴薯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澱粉等營養元素。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方法。

  方法

  馬鈴薯甲蟲又名馬鈴薯葉甲,是我國一類檢疫性害蟲。這種昆蟲原生活在美國西部洛基山脈東麓的野生茄科植物上,由於人工繁育的馬鈴薯能為這種甲蟲提供良好的營養,加上馬鈴薯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和運輸事業的發展,馬鈴薯甲蟲逐漸成為國際公認的重要檢疫物件。在我國,1993年首次在新疆伊犁地區發現,目前雖然仍被控制在新疆的區域性區域,但在全國適宜發生的地域很廣。各地要加強監測,做到早發現,嚴防治。

  馬鈴薯甲蟲比較好識別,成蟲短卵圓形,長9.0~11.5毫米,整體以淺黃或黃褐色為基色,每個鞘翅縱向著生5條黑色條紋,前胸背板有十幾個黑斑,中間兩個最大,呈“U”或“V”形。幼蟲暗褐色至橘黃色,兩側各有兩行大的暗色骨片,腹部膨大而隆起,4齡幼蟲長約15毫米。卵塊產於葉背面,長卵圓形,淡黃色或深橘黃色。

  馬鈴薯甲蟲一年發生1~4代。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它的成蟲壽命長,平均可達1年之久,能在土壤中越冬,耐飢餓,能隨風遷移上千米,也能藏匿在種薯、農產品、種子、苗木以及包裝材料內乘飛機、輪船、火車、汽車等運輸工具遠距離傳播。田間調查要選擇晴天並不要在早晨和傍晚進行。

  馬鈴薯甲蟲的另一個特點是喜食馬鈴薯、番茄、茄子、菸草等重要農作物,它的成蟲、幼蟲專吃馬鈴薯葉片或頂尖,繁殖快,食量很大,常把葉片咬成缺刻,甚至吃光。

  當前防治馬鈴薯甲蟲的重點是嚴格執行調運檢疫程式,嚴格把關,防止疫區的馬鈴薯塊莖、活體植株調出。對來自疫區的其他茄科寄主植物及包裝材料按規程進行檢疫和除害處理。對於馬鈴薯甲蟲適生地區要加強疫情監測,健全制度。在已經發生區,要實行包括秋翻冬灌、與非茄科蔬菜、作物輪作、人工捕殺和藥劑防治在內的綜合防治措施。藥劑防治使用毒死蜱***樂斯本***和菊酯類藥劑,如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每畝30克、20%氰戊菊酯***速滅殺丁***每畝40~50克、2.5%溴氰菊酯***敵殺死***每畝20~30克對水噴霧。由於馬鈴薯甲蟲容易對有機磷與菊酯類殺蟲劑產生抗性,可交替使用氟蟲腈***銳勁特***、啶蟲脒、吡蟲啉,以及蘇雲金桿菌製劑。

  雞絲砂鍋馬鈴薯粉的做法

  ***一***煮砂鍋雞湯

  半隻雞洗淨放入砂鍋,加沒過雞的清水,蔥、姜、八角、桂皮,大火煮開

  然後換中火煮至用一根筷子能輕易的插進雞肉中即可關火***半小時左右***

  將蔥、姜、八角、桂皮、雞撈出,雞湯待用,雞肉剔骨撕成小段待用,海帶豆芽洗淨待用。

  ***二***煮馬鈴薯粉

  幹馬鈴薯粉提前半小時用涼水泡軟

  然後放入開水中煮至通透

  撈出在涼水下過涼待用。

  馬鈴薯的營養價值

  馬鈴薯中的蛋白質比大豆還好,最接近動物蛋白;馬鈴薯還含豐富的賴氨酸和色氨酸,這是一般糧食所不可比的。馬鈴薯還富含鈣、鎂、鉀、鋅、鐵,所含的鉀可預防腦血管破裂;所含的蛋白質和維生素C,均為蘋果的10倍,維生素B1、維生素B2、鐵和磷含量也比蘋果高得多。

  從營養學角度看,馬鈴薯的營養價值相當於蘋果的3.5倍。你更不必擔心肚皮有難熬的飢餓,馬鈴薯在補足人體需要的幾乎全部營養素的同時,那豐富的纖維素可以讓胃鼓鼓的,有“酒足飯飽”之感。

  馬鈴薯有和胃、調中、健脾、益氣的作用,對胃潰瘍、習慣性便祕、熱咳及面板溼疹也有治療功效。馬鈴薯所含的纖維素細嫩,對胃腸黏膜刺激少,有解痛及減少胃酸分泌的作用。將馬鈴薯粉10克用適量溫開水調成稀糊狀,餐前20分鐘徐徐吞服,服後最好再取左右側位靜臥一會。每日3次,一般3個月為1療程,多數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都能治癒。同時常食馬鈴薯已成為防治胃癌的輔助療法。此外,用鮮馬鈴薯1000克,蜂蜜適量,治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等症。方法是將鮮馬鈴薯洗淨,用攪肉機搗爛,用潔淨紗布包之擠汁;放入鍋內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熬;當濃縮至黏稠狀時,加入一倍量的蜂蜜一同攪拌,再以文火煎至成膏狀,冷卻後待用。空腹時服用,每日2次,每次1湯匙,20天為1個療程。

  馬鈴薯屬鹼性食品,對肉類的副作用有一定的矯正作用;與雞肉合烹,可互相補充,使營養更為均衡。網上轉發馬鈴薯燒牛肉可引發胃腸紊亂的貼子其實純屬無稽之談。馬鈴薯所需的胃酸濃度低於肉類,但任何食物在消化時都會改變胃酸的酸度。只要酸度降低,胃酸就會再分泌出來,而不是分別根據每種食物的消化難易度來分泌相應濃度的胃酸參與消化。

  每週平均吃上五至六個馬鈴薯,患中風的危險性可減少40%,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這是因為馬鈴薯是個好食物,不僅能有助控制體重,還會降低患高血壓和中風的危險。馬鈴薯深色的外皮富含維生素和鉀,削皮吃會損失營養。研究顯示,緊貼馬鈴薯皮下層部分所含的維生素高達80%,遠遠高於馬鈴薯內部的肉。鉀是鈉的剋星,可以防止高食鹽攝入引起的血壓升高,具有明顯降壓作用。

  大家不必擔心吃馬鈴薯會脂肪過剩,因為它只含有0.1%的脂肪,是所有充飢食物望塵莫及的。每天多吃馬鈴薯可以減少脂肪的攝入,使多餘脂肪漸漸代謝掉,消除你的“心腹之患”。另外你也不必擔心吃馬鈴薯營養單純,有損健康。如果把馬鈴薯作為主食,每日堅持有一餐只吃馬鈴薯,對減去多餘脂肪會很有效。

  但馬鈴薯中含有生物鹼,存得越久馬鈴薯生物鹼含量越高。過多食用存放很久的馬鈴薯,可影響胎兒正常發育,導致胎兒畸形。當然,人的個體差異很大,並非每個人食用後都會出現異常,但孕婦還是不吃為好。如果馬鈴薯皮變綠,則說明其中的毒素龍葵素的含量較高。這時吃馬鈴薯千萬要謹慎,不僅需要削皮,還要多切去一些果肉,把變綠的部分完全去除。如果馬鈴薯皮變綠部分較大或者已經長芽,這樣的馬鈴薯就不要吃了,否則很容易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