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的中藥方_泡腳藥方怎麼樣

  祛溼泡腳中藥配方有哪些呢?想要利用泡腳祛溼,可以用老薑、牛藤和秦艽、肉桂、獨活和徐長卿,還有川椒和紅花等中藥泡腳。下面由小編給大家介紹泡腳祛溼的中藥吧,僅供大家參考。

 

  泡腳祛溼的中藥方

  生薑泡腳:

  腳涼怕冷,用生薑一塊***像棗大這麼一塊姜***用刀拍扁,紅花、取一份用紗布包好放在水裡一起燒開,再加一勺鹽泡腳。

  紅花泡腳:

  和血化淤,藥店買一兩紅花分成10份,取一份用紗布包好放在水裡燒開,然後加一勺鹽,方法先薰腳後泡腳,治腰痠痛。***泡腳的水一定滿過腳踝骨***

  艾葉泡腳:

  可治療呼吸系統毛病去風寒。藥店買一兩艾葉分成五份,每次取五份之一艾葉用紗布包好放到鍋裡用水燒開,先薰腳,然後再泡腳,水溫40到50度的時候,再把雙腳放入水中泡腳,紅花、艾葉泡腳,可治腳涼腰痠。

  花椒水泡腳:

  可防腳臭、腳汗、腳氣、抓一把花椒用沙布包好放到鍋裡用水燒開後,雙腳先薰等水溫能下腳的時候就開始泡腳。

  另:艾葉和花椒泡腳,可治療面板病如溼疹。紅花加鹽泡腳,可治療腿靜脈曲張。

  醋泡腳:

  在泡腳水裡放一勺到兩勺醋可治腳後跟乾裂,有軟化足跟骨刺的作用。

  小蘇打加鹽泡腳:

  可平穩血壓,先放一勺鹽把水燒開,然後放小蘇打,血壓偏低就少放些偏高就多放點。嚴重的高血壓,再加上芥沫面。***芥沫面和小蘇打主要是降血壓***

  乾薑、桑枝泡腳:

  患風溼病、怕冷、怕涼、脾胃虛寒的人,適合用具有溫通作用的中草藥,如干姜、桑枝。

  泡腳也能達到治病效果?怎麼泡?

  痛經方:

  用藥:益母草30g、菊花15g、黃岑15g、夜交藤15g。

  用法:水煎,去渣,混入溫水用足浴盆浸泡雙足30分鐘,每日一次。

  便祕方:

  每晚睡覺前,用花椒、姜、鹽、醋、小茴香等浴足並按摩,對功能性便祕有較好的防治效果。預防便祕十要歌訣也說:“功能便祕不吃藥,自然療法益處多。睡前浴後做足療,健身祛病排洩好。”可見,足療,尤其是中藥浴足,對便祕有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適用於那些體質較強的習慣性便祕患者。

  糖尿病方:

  糖尿病足是一類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和外周血管病變基礎上,由於足應力、外傷、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嚴重下肢病變的總稱。在它的無壞疽期,對於那些患足涼麻,色蒼白或蒼黃、紫暗的患者,即可以採用中藥浸浴泡法,通過面板透皮吸收達到溫經、活血、止痛、改善迴圈的作用。配方:金銀花、紫丹蔘、乳香、沒藥、黃柏、苦蔘、川芎等。用此方足浴可起到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的作用,主治糖尿病足早期下肢疼痛跛行者。***如有面板潰爛則禁用***

  慢性支氣管炎:

  原料:魚腥草150g,蟬蛻20g、麻黃50g、細辛100g。方法:水煎,先趁熱用藥蒸氣薰鼻,待水溫適當時,進行足浴。每日1-2次。

  泡腳祛溼的好處

  泡腳治失眠

  睡眠煩惱是很痛苦的事情,不僅白天無精打采,還會導致身體狀況下降,推薦一個泡腳的方式,有助提高睡眠質量。加入鵝卵石磨腳可提高足浴的效果,促進人體脈絡貫通,達到交通心腎、疏肝理氣、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更好地改善睡眠。

  泡腳盆裡加入鵝卵石,能起到類似鍼灸的作用。睡前泡泡腳,失眠沒煩惱。

  泡腳有助於血液迴圈

  秋冬許多人會感覺到手腳冰冷,其實是血液迴圈不暢通的關係,用熱水泡腳可以達到促進血液迴圈的效果,可以舒緩疲勞,改善睡眠。另外,在中醫理論中,泡腳還有益於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說風溼、關節炎、感冒等常見疾病,只要堅持每天泡腳,可以起到減緩症狀的保健作用。

  中藥泡腳等於吃藥

  面板是人體的器官之一,有屏障和吸收、分泌與排洩、體溫調節、感覺、呼吸等作用。由於它本身就能夠吸收藥物,如藉助熱水,則更利於藥效在人體發揮作用。

  腳是人體經脈會聚處之一,分佈於腳部的經絡穴位多達60多個。通過中藥浸泡,刺激這些穴位,就可以調節經絡、疏通氣血、調整臟腑功能,從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故有人說“天天泡足,等於吃藥”。

  中藥足浴的應用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泡腳可以減輕疲勞,改善血液迴圈,促進新陳代謝,去除汙垢,使身心舒暢、精神爽快。加入中藥的泡腳不光具有促進血液迴圈的功能,還可通過面板在溫水作用下的強滲透能力,充分吸收中藥成分,疏通筋骨關節,改善體內的水分分佈和血液迴圈,起到祛病、護膚、美容的作用。但有些人是不適宜泡腳的。

  泡腳祛溼的注意事項

  一忌剛吃飯或空腹後泡腳。應飯後半小時。

  二忌水溫過高。應40-50度。

  三忌時間過長。應20分左右,微微出汗既可。

  四忌自作主張,亂放中藥。泡腳禁忌:經期或妊娠期婦女; 有出血症狀的病人不可泡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