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的栽培技術

  冬瓜為葫蘆科冬瓜屬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植物,是常見的蔬菜,那麼它是如何栽培的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定植授粉

  起寬畦畦寬2-2.5米***連溝***,畦高0.5米左右,成高畦闊壢水坑栽培。苗齡在30-40天、2葉1心至3葉1心時,選根系發達,莖粗節短,葉厚色濃的苗定植。定植規格據品種及種植季節而定:春植生長期長,結瓜遲,瓜形大,宜單行植,株距以80-100釐米為宜;秋植生長期短,結瓜早,瓜型較細,株距60-80釐米。出苗70%左右時,要及時揭除覆蓋物。在幼苗破心前適當控制水分,促進根系生長;破心後經常保持營養土呈半乾半溼狀態,使瓜苗穩健生長。25-30天后即可移植人大田,植前2-3天,可用10%稀薄人糞水和80%代森鋅8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藥液淋苗,做到帶肥帶藥移植。定植後澆水、覆地膜。

  早熟冬瓜因果小,每株可留果2-3個,以增加產量。一般第一瓜多發育不良,大多選留第2瓜胎及以上的瓜。為提高坐果率,可採用人工授粉。花期可用濃度為100mg/km2,防止落花落果,大瓜應實行吊瓜。

  肥水管理

  定植後,用稀薄糞水澆施2-3次,促其快長。伸蔓期澆1次透水。坐果期,當果實長到拳頭大小時,追施坐果肥1次,施尿素225kg/hm2,可隨水膜下滲灌。

  搭架綁蔓

  緩苗時進行搭架引蔓上架,也可不搭架直接爬地栽培,但爬地栽培往往病蟲害較多,同時,畸形瓜也多、產量低。搭架在開始伸蔓時進行。架式有平架、籬架、拱架3種。當瓜蔓長有16-18個節時便可引蔓上架。上架後按每20-30釐米用繩綁蔓1次,結合綁蔓去掉側枝、卷鬚和多餘的雌花。

  採收儲存

  冬瓜在花凋謝後30-35天即可採收。採收前,不宜施肥或澆水,以利增強冬瓜的光合作用,減少冬瓜的含水量,這樣才能提高冬瓜的貯存時間。採收時一般是用剪刀剪下來,以免瓜蔓被拉傷,瓜果也要輕拿輕放,不能碰傷,以便於存放。但是,冬瓜成熟後就收,如果是過晚採收的話,冬瓜過於成熟,其肉質將會變軟,不耐貯運。冬瓜成熟後,它表皮色深,絨毛很少,為提高其經濟效益,可以提前上市。

  儲藏的冬瓜應選擇皮厚、肉厚、質地緻密、表皮青綠髮亮、佈滿蠟質、大小一致、無破損的晚熟大型品種。窖庫大小由所儲數量而定,一般30平方米左右,能儲5000千克冬瓜。窖庫多為半地下式,高3.6米,地上和地下部各高1.8米,四周設定庫窗,前後左右開啟,便於通風換氣。冬瓜入庫前2-3天密閉窖庫,用高錳酸鉀燻蒸消毒。在庫底墊乾草或草簾,上面擺放冬瓜,一般堆放不超過3層,以免壓傷損壞。要根據冬瓜在田間生長時的狀態擺放,這樣可以使冬瓜保持原有的重力方向,瓜瓤不易裂傷,儲藏時間更長。冬瓜入窖初期加強通風,在中午氣溫高時開啟窗戶通風換氣,以利於散熱降溫,排除溼氣,降低環境溼度,保持窖內乾燥。冬瓜儲藏期間,窖溫保持在10-15℃,相對溼度保持在70%-75%,以免發生凍害。一般可以儲藏3-5個月。

  冬瓜的病蟲防治

  農業防治

  冬瓜病蟲害主要有蚜蟲、

  蝽象、白粉蝨、蟎類、紅蜘蛛和瓜食蠅等。一般的種瓜用地,都採用非瓜類作物進行種植,可以採取深翻土壤種植,將蟲害深埋於土中,讓其不能繁殖生長,或者施加石灰、有機肥和磷鉀肥等措施。同時,還可以在大棚裡保持有通風口,最好在大棚的下方開個視窗,避免蟲菌順風飄入大棚裡。

  如果發現大棚裡有白粉蝨,可用世高1500-2000倍液防治,紅蜘蛛可用除盡1500倍液噴霧防治。瓜實蠅用40.7%樂斯本1000倍液,或者用80%的敵敵畏闇火煙燻,或者用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防治。

  一般冬瓜患有蟲害不容易發現,開始因為蟲體很小。只有在管理過程中要細心多觀察,早發現才能早防治,必須防止蟲在大棚裡繁殖。

  藥物防治

  病害主要有枯萎病、疫病、炭疽病和病毒病等。枯萎病在發病初期可選用瓜枯寧、綠亨等在植株或者根灌淋防治。而目前的很多疫病,大多是通過降雨,或者灌溉水中傳播而來的。因此在管理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在陰雨或低溼的天氣裡要做好管理工作,此時發病率較高,儘量的避免在這時間去灌溉。如果冬瓜患上了疫病,可選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58%雷多米爾錳鋅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72%克露可溼性粉劑600倍液等,每隔7-10天/次,連續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