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有哪些相關方法

  秋分到來天氣開始出現了明顯的降溫,而此時人體也很容易患上一些疾病,因此秋分養生一定要重視起來。那麼秋分養生有什麼方法?接下來小編和你一起了解秋分養生的相關方法吧。

  秋分養生的方法

  1、調飲食防秋燥

  秋分已至,陰氣漸盛,陽氣漸收,要注意預防秋燥,因此,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補充水分,但喝白開水並不能抵禦秋燥帶來缺水效應。古人對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也就是白天喝點淡鹽水,晚上喝點蜂蜜水,這樣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良方。並宜多食梨,梨既能潤肺,又能化痰止咳,為秋季養生佳果,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還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2、適當“秋凍”防感冒

  俗語云:春捂秋凍,為什麼要秋凍,我們中醫講人與天地統一,人與天地的變化協調一致,秋分以後天氣轉涼,草木逐漸枯萎,天地之氣逐漸收斂,人氣亦宜收斂, 秋季適當少穿些,實際上有助於幫助秋季的收斂,從現代醫學角度,秋季早晚溫差大,應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物,能夠預防感冒。

  秋季養生,應以“收”為主。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專案。還可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鍊和有氧運動,比如: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總之既達到鍛鍊身體目的,又不宜大量出汗。平時可適當用冷水洗臉對預防傷風感冒有一定效果。

  3、養陰補腎好時機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我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祕”。除了潤涼燥,秋分還是養陰補腎的好 時機,秋分過後,天氣越來越冷,夜開始變長,睡眠上宜早睡早起,早睡宜選擇在10點左右,早起但不宜過早,宜5-6點為宜,“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飲食上要忌食過多辛辣食物。多選一些性質平和的食物,滋潤養陰,又不會損害脾胃。

  秋季養生的食譜

  1、初秋調脾胃――青紅蘿蔔煲生魚

  [材料]白蘿蔔300克、紅蘿蔔300克、生魚1條***約500克***、豬瘦肉100克、紅棗6個、生薑3片。

  [烹製]紅、白蘿蔔去皮洗淨,切為厚塊;紅棗洗淨去核稍浸泡;豬瘦肉整塊洗淨;生魚去鱗、鰓、內臟,洗淨,晾乾水,下油鍋微火稍煎至微黃。然後一起放入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武火煮沸後,文火煲兩個小時,加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2-4人用。

  2、秋來補肺正其時――瓊玉露

  [材料]人蔘15克、生地60克、茯苓30克、蜜糖30克。

  [烹製]生地洗淨切成小粒;茯苓碎成小粒洗淨,放進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約6碗水量***煲1個小時,至湯約400毫升***約1碗半水量***,用燉盅盛裝,把人蔘洗淨切片,放進燉盅內加蓋,文火隔水燉3-4小時,取出待稍涼,溶入蜜糖則成,此量可供1-2人用,深秋時宜每週1-2次。

  3、秋高風燥養肌膚―――白果菊花雪梨飲

  [材料]白果20克、白菊花4朵、雪梨3個、鮮牛奶或淡牛奶250-350毫升、蜜糖適量。

  [烹製]白果去殼,用開水燙去衣、去心;白菊洗淨,摘取花瓣;雪梨削皮去心,切成粒狀。先把白果、雪梨放入開水鍋裡,水分不宜太多,文火煲至白果熟透,加入白菊、鮮牛奶或淡牛奶稍滾,熄火稍降溫後,加入適量的蜜糖調成甜湯,此量可供2-3人用。

  4、蘿蔔杏仁煮牛肺

  [原料]蘿蔔500克,苦杏仁15克,牛肺250克。

  [製作]蘿蔔切塊,杏仁去皮尖。牛肺用開水燙過,再以薑汁、料酒旺火炒透。瓦鍋內加水適量,放入牛肺、蘿蔔,杏仁,煮烹即成。

  [功效]補肺,清肺,降氣,除痰。

  [服法]吃肺飲湯。每週2~3次。

  秋分養生吃的食物

  1、酸味食物

  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分節氣,應該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酸味食物,少吃一些蔥姜等辛味食物。

  2、潤肺食物

  秋季,氣候乾燥,容易誘發秋燥,大便乾燥、便祕,口乾舌燥,面板乾燥。所以,應該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百合、淮山、芝麻、鴨肉等等。青蘿蔔陳皮鴨湯、玉竹百合豬瘦肉湯、木瓜粟米花生生魚湯、無花果白鯽湯等湯類,可以很好地補充身體所需的水分。

  3、養胃食物

  秋季,也是胃腸病高發的季節。所以,要少吃生冷、辛辣、燒烤等刺激性的食品,多吃一些比較溫和的食品。還可以喝一些紅茶,以達到暖胃的功效。除此之外,還可以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