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毒的來源你知道嗎

  腸毒又稱氨物質,腸毒不屬於醫學概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歡迎閱讀!

     

  腸毒又稱氨物質,腸毒不屬於醫學概念。由於形成成分較為複雜,是部分學術專家為了更便捷的表述腸道內有害物質給出的總稱。實際意義為未能及時排出腸道,長時間存在於腸道皺摺、憩室中的垃圾混合物,如:氨氣、硫化氫、亞硝酸等20餘種有害甚至致癌物質的"集合體"。

  腸毒的來源
     "腸毒"的毒性更甚於人體腸內正常糞便的毒性。研究發現,正常糞便中的有害物質約為22種,其中包括硫化氫、氨氣、沼氣、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和苯類,吲哚、肉毒桿菌毒素、屍毒、蕈毒鹼、甲酚、丁酸等,以及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鹽類。而長久積存在人體腸道內的腸毒,其中細菌和分解產物的含量會比糞便更高。大量分解代謝的有害物質如不能按時排出,則部分可以通過結腸粘膜吸收,通過門靜脈系統進入肝臟。這樣一方面加重了肝臟的負擔,耗竭肝臟的解毒酶系統,損害了肝臟功能;另一方面進入血液中的有害物質可以對人體各個器官和系統造成一定的損傷。

     人體內每天的代謝垃圾和有害物質主要通過四大排洩系統:大腸、面板、呼吸道、泌尿道排出。這四大排洩系統任何一方的功能失常則必將加重其他系統的負擔,繼而誘發這些系統的功能障礙和疾病,產生自體中毒。在這四大排洩系統中,大腸是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系統,人類許多常見的疾病如肥胖、腹瀉、面板痤瘡、色斑都與大腸排毒功能失調有關。適量補充植物膳食纖維和益生菌可以逐漸有效的清除腸內堆積毒素,清除腸毒。膳食纖維有很強的吸水能力或與水結合的能力,可使腸道中的積存垃圾體積增大,加快其轉運速度,減少其中有害物質接觸腸壁的時間。膳食纖維在腸道易被細菌酵解,其中可溶性纖維可完全被細菌酵解,而不溶性膳食纖維則不易被酵解。而酵解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如乙酯酸、丙酯酸和丁酯酸均可作為腸道細胞和細菌的能量來源。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毒素排洩。
       另外,提高膳食中膳食纖維含量,可使攝入的熱能減少,在腸道內營養的消化吸收也下降,最終使體內脂肪消耗而起減肥作用。這可以說是較有效的安全減肥方法。腸內堆積毒素中有害細菌約佔毒素總量的20%-30%,大量的有害細菌會打破腸道的菌群平衡,從而導致便祕、腹瀉等腸道疾病的發生。補充益生菌有助於抑制有害細菌在腸內的繁殖,平衡腸道菌群,減少毒素提高腸道機能及恢復腸道正常的PH值,緩解並治療腸道疾病。每天攝入益生菌,不僅能夠遏制腸內有害菌群的產生,還能為腸內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大大加速有益菌對於腸內"氨物質"的分解排洩,造就健康腸道,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保護腸道怎麼做?
以下的飲食內容與飲食方式容易造成腸道功能不佳,想要保衛腸道,這些事情不要做。

禁令一:忌生冷

  人體的腸胃需要暖的環境,當吃進生冷食物會讓腸胃處於氣血不足的狀態,造成冬眠般的效果,因而減緩腸胃道的蠕動。許多人喜歡早上喝蔬果汁或精力湯,也算生冷飲食,建議可以加些堅果類下去打;或是改用經過科學萃取的粉狀精力湯,加上一兩種蔬果下去打,方便又營養充分。

禁令二:吃太快  生活步調的快速讓人連吃東西也草草了事,囫圇吞棗的結果,食物很難完整被消化,未消化完的食物停留在腸道發酵,毒素因此而來,想要清潔腸道,第一步就是充分的咀嚼食物。
禁令三:忌忍便

  當忍住便意的時候,身體會不斷的吸收毒素,並且將這些毒素帶入血液。而許多研究也顯示,腸道毒素與健康問題關係密切,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美國健康期刊》也都有報導指出,科學研究顯示,腸道問題更與乳房疾病相關,有便祕、排便困難、排便次數少的女性較易罹患乳癌。 禁令四:吃飯時大量喝水

  吃飯時飲用大量的液體會稀釋掉消化液與消化酵素,當胃酸被稀釋,胃部會誤以為消化工作已經完成,過早把食物推往小腸,但小腸並無法代替胃部的消化工作,也是食物消化不完全的原因。建議飯前半小時、飯後一小時不要大量飲用水分。

排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