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健康養生祕訣

  佛教養生最注重的就是飲食,佛門弟子每天都是吃素,心情也開豁,多是長壽者。因此,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對飲食養生的注意,那麼佛教是怎麼養生的呢?接下來小編帶大家瞭解一下佛家是怎麼養生的吧。

  佛家養生要訣

  1 佛講“心決定性叫心性,性決定命叫性命,命決定運叫命運,運決定氣叫運氣,氣決定色叫氣色,色決定相叫相貌 。

  2 來生要得人身,五戒十善要持得很乾淨,我們能做到嗎?殺盜淫妄天天干,貪嗔痴慢,用貪心學佛,用嗔恚心、嫉妒心來學佛,這樣的心態,來生不但成不了佛,果報在三途!

  3 我們的心一定要清淨,才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我們學佛能精進、能不退,這都是阿彌陀佛神力冥冥當中加持著的。

  4 我們用是非人我心、貪嗔痴慢心、嫉妒愚痴心學佛,這怎麼能跟聖人感應道交?不可能的事情。

  5 不是說佛菩薩不來,不是的,是我們無法跟他起感應。我們還自以為聰明,這樣學佛,這一生還是會空過,很難成就。

  6 我們要真正保持這一生平平安安地度過,不遭大小橫事,那需要很大的福報,那需要真實的智慧。我們要保住這一生平安幸福,自己一定要曉得斷一切惡緣,決定不造惡業。

  7 佛教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真正保證能讓我們這一生幸福,不遭到橫難。縱然過去生中,或者今生曾經造過惡因,我現在惡緣斷掉了,緣沒有,因就不會結果,所以“諸惡莫作”就非常非常要緊了,這不是一句口號,要認真去做。

  8 再者,一定要眾善奉行。為什麼?“修一切善”就是修福,你這個福德天天增長,縱然有冤家債主,他看到你這個福報一天一天大了,他也不敢來干擾你,想報復也不敢下手。

  佛教的飲食養生

  佛教養生最注重的就是飲食,佛門弟子每天都是吃素,心情也開豁,多是長壽者。因此,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應加強對飲食養生的注意,這樣才能保證身體健康。

  素食養生據醫學研究證明:人起源於靈長類動物,無論是牙齒還是腸胃結構,都宜以素食為主。現代文明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腫瘤或過度發胖等均與飲食高脂、高糖、高鹽食品有關,而素食清淡、鮮美,營養豐富,不易傷脾胃,的確是一類有益健康、長壽的理想食品。許多僧人神清氣爽、健康、長壽,少有上述現代文明病,即與他們長期吃素、不嗜菸酒有關。節食益壽科學研究表明,限食有助延長壽命。

  世界四大長壽地區人均熱量的攝取僅1200大卡,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粗茶淡飯,吃七八分飽,且助清潔腸道、淨化血液減毒減肥、輕身健體。所以古人有“若要長生,腸中常清”的經驗之談。唐代百丈禪師作《叢林二十要則》也強調:“疾病以減食為良藥”。據醫學測定表明,肉食者血液酸化,骨質疏鬆症和腎功能減退者發生率極高。戒斷煙酒,倡導喝茶吸菸對人的健康幾乎可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且汙染環境,影響他人;多數佛教徒不僅沒有吸菸飲酒等不良嗜好,而且還有喝茶的好傳統。茶有生津止渴、解酒去膩、提神益思解乏的作用,還能預防和治療許多疾病,基本上可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茶早已成為我國老百姓家中的必備飲料,目前也是世界公認的健康飲料。所以我們奉勸世人不吸菸,少飲酒,多喝茶。講究衛生,實行分餐佛教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即注意到:飲水要過濾,避免食入不潔之微生物;集體吃飯實行分餐制,並須遵守必要的規矩,如不許浪費、喧譁、打逗等;飯後須咀嚼柳枝用以潔牙,還要散步,這其中不乏科學、合理的養生之道,值得我們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