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眼的基礎知識

  有很多人都會有這種疾病的現象,但是大多數人對雞眼並不是很瞭解,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1、雞眼是一種角質增生損害

  雞眼***corns***為足部面板侷限性圓錐形雞眼狀角質增生損害,其發病與區域性長期機械性摩擦、壓迫、足部畸形骨刺等有關。本病與祖國醫學文獻中記載的“肉刺”、“雞眼”相似。如。諸病源候論〃肉刺候記載:“腳趾間生肉如刺,謂之肉刺。肉刺者由著靴急,小趾相揩而生也”。本病是足部因長期摩擦、受壓、氣血執行不暢,肌膚失養而發病。

  2、雞眼為境界清楚的淡黃色或深黃色圓錐形角質栓典型損害為境界清楚的淡黃色或深黃色圓錐形角質栓,其尖端嵌入皮內,如綠豆、蠶豆大小。平坦或稍隆起皮面,若用刀削去外層,可見中心有堅硬角質栓塞,外周有一圈透明的淡黃色環呈雞眼狀。好發於足底、跖部、小趾外沿,趾背等易摩擦、擠壓處,但不限於受壓部位。多為1~2個,也可為多發。因角質栓尖端呈楔狀嵌入角質層,其尖端壓迫真皮層內的末梢神經,做站立或行走時會有劇痛。

  3、雞眼區域性受到擠壓會有明顯的疼痛

  雞眼,俗稱“肉刺”,是由於區域性面板長期抗體受到擠壓摩擦而造成增生的角質層,形如圓錐體,嵌入皮內,尖頂突入真皮中,壓迫神經末梢,區域性一旦受壓或受擠就會引起明顯的疼痛。長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較易發生,摩擦和壓迫是主要誘因。圓錐的底在面板表面為一圓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質硬的斑,境界清楚一般如黃豆大小。發生在足跖部的雞眼,應與跖疣相鑑別,跖疣是病毒感染所致,常常多發。用小刀削去表面增厚的角質層,可見乳白色的角質軟芯,其上有散在的小黑點,而雞眼無此現象,跖疣擠痛明顯。如果發現跖疣症狀可以使用中藥治療,效果很好。雞眼壓痛明顯又應與胼胝鑑別,後者範圍較廣,境界不清無圓錐形角質增生嵌入深部和痛感。

  雞眼的治療

  區域性治療 市售雞眼膏:先用熱水浸泡患處,剝去表層角質增生部分,並可能將中心角質栓小心剝去,將雞眼膏對準此核心部位貼敷。每週換藥1次,換藥前剝去浸白部分,直至損害脫落。50%水楊痠軟膏或水楊酸火棉膠。先按雞眼損害大小將橡皮膏剪一小口,貼於皮損周圍,用於保護正常面板,將藥塗於皮損表面,再蓋以橡皮膏固定,每24~48h更換1次,換藥前剝去皮損浸軟發白部分,直至損害脫落。

  物理療法 可用CO2鐳射治療:區域性消毒、局麻後以CO2鐳射燒灼。可用液氮冷凍患處,但有較明顯疼痛。

  手術切除 一般不需麻醉,用尖手術刀先在角質肥厚邊緣處沿損害周圍平行方向作一環狀切口,用有齒鑷子夾住,並沿青線進刀,深入基底,即可將雞眼挖出,然後用消毒藥膏紗布包紮。

  中醫療法 中藥鴨膽子搗爛後區域性貼敷,用藥前將膠布剪一同雞眼大小一致的圓孔,貼在患處,保護周圍面板,將藥敷在皮損上,再蓋一膠布固定。五天換藥一次。

  治療雞眼的偏方

  取烏梅10枚,研成細末,裝入瓶內,加上香油浸泡7~10天,和勻成藥膏。用溫鹽水浸泡雞眼,待粗皮軟化去除粗皮,取適量藥膏敷在雞眼上,再用紗布包紮,12小時換一次藥,3天為一個療程。

  取地骨皮、紅花各10克,研成細末,加適量香油調成糊狀。每晚熱水泡腳後,取適量藥糊塗在雞眼上,再用無毒塑料薄膜蓋上,用膠布固定。

  取蘆薈和少許鹽水,研成藥糊。每晚熱水泡腳後,取適量藥糊塗在雞眼上,用無毒塑料薄膜覆蓋,再用膠布固定好。每天1次,10天為一個療程。

  取紫皮獨頭蒜一個,蔥白一根,花椒3~5粒,放在一起攪成泥狀,敷在雞眼上,用膠布外貼密封。24小時後除去膠布和藥泥,1次未愈可再用。

  取六神丸10餘粒,研成細末,加適量醋調成糊狀。將雞眼洗淨,除去表面角質層,用鹽水浸泡半小時後,將藥糊塗在雞眼上,用膠布固定好。3天換一次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