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補腎的方法簡單見效最快

  腎氣是指腎精所化之氣,它反映了腎的功能活動,對人體的生命活動尤為重要,但是很多人知道艾灸可以治療很多的疾病,那麼艾灸對於補腎要如何灸呢?以下是小編推薦艾灸補腎的方法知識,歡迎閱讀!

  艾灸補腎的方法

  首先,需要區分是腎陽虛,還是腎陰虛。腎陽虛的症狀是怕冷、尿頻、腰痠痛;腎陰虛的症狀有潮熱盜汗、牙齒鬆動、手心發熱、腰痠腿軟、毛髮脫落、口渴多飲、飲不解渴。

  腎陽虛的艾灸穴位:命門,關元,腎腧。

  腎陰虛的艾灸穴位:湧泉,太溪,腎腧。

  此外,灸神闕穴、氣海穴也有補腎功效。

  神闕穴:灸此穴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復甦固脫之養生功效。常灸神闕穴,可起到強壯體質、延年益壽作用。

  氣海穴:位於人體的下腹部,在肚臍下1.5寸。氣海和關元穴在人體下腹部,共同保護著生殖系統。下腹部是男性精囊藏身之處,是極其重要部位。古人說“氣海一穴暖全身”,強調穴保健養生作用。因此,此穴必灸。

  補腎粥推薦

  1、龍眼山藥粥

  龍眼山藥粥補益心腎,安神益智。山藥具有鎮心神、安魂魄、補心氣、健腦益智作用;桂圓,古人稱之為“益智果”,是治失眠健忘的補品;荔枝能通神益智、補腦填髓、養心神、補血氣;五味子能加強中樞系統的興奮過程,改善人的智力活動。

  材料:山藥100克,粳米50克,輔料:桂圓15克,荔枝8克,五味子3克,白砂糖30克。

  做法:將山藥去皮,切成薄片;粳米淘洗乾淨;山藥片與桂圓、荔枝、五味子、粳米同置鍋內,加水適量,煮粥;加白糖調味即成。

  2、枸杞花生粥

  中醫認為枸杞子養肝、補腎、潤肺、美膚、益顏、延緩衰老。所以,它常常被當作滋補調養和抗衰老的良藥。花生中含有豐富的脂肪、卵磷脂、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E以及鈣、磷、鐵等元素,經常食用可以起到滋補益壽的作用。

  材料:糯米150克、白米150克、花生100克、枸杞20克、紅棗50克、菊花6--8朵。

  做法:花生熱水浸泡2小時,去衣。枸杞浸泡待用,紅棗洗淨去核切碎,菊花用清水漂過。兩種米混一起淘淨浸泡2小時。放高壓鍋,與花生一起煮,大火煮開,小火悶40分鐘。放紅棗小火煮5分鐘。放菊花,枸杞煮1分鐘即可。

  3、黑米紅棗粥

  從中醫的角度講,黑色對應的是腎,所以黑米具有補腎氣的作用,此外黑米還有開胃益中、健脾活血、明目的功效。黑米最適應少年白髮、婦女產後虛弱、病後體虛以及貧血、腎虛的人群食用。此粥的功效不言而喻,具有補腎養腎的功效,還具有健脾益胃、改善消化不良。

  材料:黑米80克,大米20克、紅棗40克,枸杞子5克。白糖5克。

  做法:黑米淘洗乾淨,浸泡5小時;大米洗淨,浸泡30分鐘;紅棗洗淨、去核;枸杞子洗淨。鍋置火上,放入黑米、大米、紅棗和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轉入小火熬煮成粥,再加入枸杞子煮5分鐘,用白糖調味即可。

  4、芝麻核桃粥

  芝麻入腎經,能益肝、補腎固精、養血、烏髮、健腦;核桃味甘,性溫,入腎、肺經,可補腎填精,益智健腦作用。長期食用必強腎、固齒、益齒。

  材料:芝麻30克,核桃仁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將芝麻、核桃仁同糯米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煮粥,代早餐食。

  5、板栗臘八粥

  吃些以板栗為主要輔料的臘八粥是非常補腎的一種食療方法。《本草綱目》記載“慄味甘性溫,入脾胃腎經……慄治腎虛,腰腿無力,能通腎益氣”。唐代養生大家孫思邈也說“慄,腎之果也,腎病宜食之。”

  材料:紅豆、黃豆、紅棗、板栗、核桃仁、蓮子、白果、薏仁、葡萄乾、枸杞。

  做法:先將紅豆、黃豆、蓮子、薏仁和紅棗分別用溫水浸泡4小時;主料大米和糯米按照1:2比例,提前1小時浸泡,板栗、白果去殼待用;先將浸泡好的紅豆、黃豆、薏仁、蓮子用高壓鍋煮10分鐘,等氣自動放完後,加入核桃仁、白果、板栗、大米、糯米、紅棗再煮7—8分鐘即可;出鍋前加入葡萄乾、枸杞。

  補腎中藥

  1、枸杞

  《本草綱目》記載:“枸杞,補腎生精,養肝,明目,堅精骨,去疲勞,易顏色,變白,明目安神,令人長壽。”中醫常常用它來治療肝腎陰虧、腰漆痠軟、頭暈、健忘、目眩、頭暈多淚、消渴、遺精等病症。《本草經疏》認為:“枸杞子,潤而滋補,專於補腎、潤肺、生津、益氣,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

  用枸杞子泡水或煲湯時,其中的藥效並不能完全發揮出來。由於受水溫、浸泡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枸杞子中只有部分藥用成分能釋放到水或湯中。直接用嘴嚼,對枸杞子中營養成分的吸收會更加充分,更有利於發揮枸杞的保健效果。但嚼服枸杞子時要注意,在吃的數量上最好減半,否則容易滋補過度。最適合吃枸杞的是體質虛弱、抵抗力差的人。

  2、鹿茸

  中藥裡的鹿茸是補腎、益精血、強筋骨的佳品。對腎陽不足、精血虧虛的陽痿早洩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婦女出現宮冷不孕,小便頻數等症狀時也可以適量食用。若出現感冒、咳吐黃痰、口乾口苦、咽喉腫痛、舌苔黃膩等症狀時忌服本品。

  除了泡酒,鹿茸還可以和食物燉著服用或直接吃。如果想使鹿茸達到補腎健骨的效果,最好取1~2片鹿茸片直接放***中,讓唾液使之徐徐溶化,慢慢嚥下溶有鹿茸的唾液,最後再將餘渣嚼碎吞下。這樣既比研粉吞食要方便得多,且有效成分的吸收率也更高。

  3、芡實

  芡實被譽為“水中人蔘”,中醫認為芡實益腎固精,補脾止瀉,為滋養強壯性食物,和蓮子有些相似,但芡實的收斂鎮靜作用比蓮子強,適用於慢性洩瀉和小便頻數,夢遺滑精,婦女帶多、腰膝痺痛等。民間稱它是“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佳品,尤其是夏秋之際進補的首選。

  芡實分生用和炒用兩種。生芡實以補腎澀精為主,而炒芡實以健脾開胃為主。炒芡實一般藥店有售,因炒制時,要加麥麩,並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製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將芡實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補脾止瀉為主。

  4、女貞子

  女貞子味甘、苦,性平。有補腎滋陰,養肝明目的功效。常用於肝腎不足,頭暈,耳鳴,兩目昏糊,頭髮早白等症。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人們最常用的提神、強壯體力之藥。《本經》上說:女貞子能補中氣,安五臟,養精神,除百病,制酒久服,可增強體質,長筋肉,壯筋骨等功效。日本的研究也表明女貞子確有防止衰老,強筋骨,鎮靜神經的功效。

  女貞子性偏寒涼,以黃酒拌後蒸制,可增強滋補肝腎作用,並使苦寒之性減弱,避免滑腸。

  5、菟絲子

  菟絲子,為旋花科植物菟絲子的種子。有“續絕傷、補不足、益健人”之功。《名醫別錄》謂其有“養肌強陰、堅筋骨”的作用。為補腎益精、壯腰強脊、養肝明目之聖藥,具有溫而不燥、補而不滯的特點。可用於腰膝痠痛、陽痿、早洩、遺精、遺尿、尿頻餘瀝、耳鳴、頭眩眼花、視力減退、先兆流產、帶下等症。

  菟絲子茶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等功效。長期服用能明目、輕身、益壽延年,且可治療男女腎虛不育症。菟絲子10克,洗淨後搗碎,加紅糖適量,沸水沖泡代茶飲用。

猜你感興趣:

1.艾灸經絡養生的方法

2.艾灸排毒反應

3.艾灸後會有哪些反應正確方法是什麼

4.具體的艾灸方法 冬季艾灸的最佳時間

5.冬季艾灸養腎穴位和注意事項

6.怎樣用艾灸治療腎虛穴位

7.艾灸十大養生穴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