拮抗藥物使用的原則

  拮抗藥物能與受體結合,具有較強的親和力而無內在活性***α=0***的藥物,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拮抗藥能與受體結合,具有較強的親和力而無內在活性***α=0***的藥物。它們本身不產生作用,但因佔據受體而拮抗激動藥的效應,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如納洛酮和普萘洛爾均屬於拮抗藥。少數拮抗藥以拮抗作用為主,同時尚有較弱的內在活性***α<1***,故有較弱的激動受體作用,如β受體拮抗藥氧烯洛爾。

  拮抗藥物的藥理作用

  1.抗外周組胺H1受體效應 H1受體被激動後即能通過G蛋白而啟用磷脂酶C,產生三磷酸肌醇***IP3***與二醯基甘油***DG***,使細胞內Ca2+增加,蛋白激酶C活化,從而使胃、腸、氣管、支氣管平滑肌收縮。又釋放血管內皮鬆弛因子***EDRF***和PGI2,使小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H1受體阻斷藥可拮抗這些作用。如先給H1受體阻斷藥,可使豚鼠接受百倍致死量的組胺而不死亡。對組胺引起的血管擴張和血壓下降,H1受體阻斷藥僅有部分拮抗作用,因H2受體也參與心血管功能的調節。

  2.中樞作用 治療量H1受體阻斷藥有鎮靜與嗜唾作用。作用強度因個體敏感性和藥物品種而異,以苯海拉明、異丙嗪作用最強;阿司咪唑、特非那丁因不易通過血腦屏障,幾無中樞抑制作用。苯茚胺略有中樞興奮作用。它們引起中樞抑制可能與阻斷中樞H1受體有關。個別患者也出現煩躁失眠。它們還有抗暈、鎮吐作用,可能與其中樞抗膽鹼作用有關。

  3.其他作用 多數H1受體阻斷藥有抗乙醯膽鹼、區域性麻醉和奎尼丁樣作用。

  拮抗藥物的臨床應用

  1.變態反應性疾病本類藥物對由組胺釋放所引起的蕁麻疹,枯草熱和過敏性鼻炎等面板粘膜變態反應效果良好。對昆蟲咬傷引起的面板瘙癢和水腫也有良效。對藥疹和接觸性皮炎有止癢效果。對慢性過敏性蕁麻疹與H2受體阻斷藥合用效果比單用好。本類藥物能對抗豚鼠由組胺引起的支氣管痙攣,但對支氣管哮喘患者幾乎無效。因引起人類哮喘的活性物質複雜,藥物不能對抗其他活性物質的作用。對過敏性休克也無效。

  2.暈動病及嘔吐苯海拉明、異丙嗪、布可立嗪、美克洛嗪對暈動病、妊娠嘔吐以及放射病嘔吐有鎮吐作用。防暈動病應在乘車、船前15~30分服用。

  3.失眠對中樞有明顯抑制作用的導丙嗪、苯海拉明可用於失眠。

  拮抗藥物的藥代動力學

  口服或注射H1阻斷藥吸收迅速、完全。口服後15~30min發揮作用,1~2h達高峰。多數藥物一次給藥後可維持4h~6h,但布克利嗪***buclizine***與美克洛嗪***meclozine***等作用可維持12h以上。本類藥物多在肝內代謝,以代謝物形式從尿排出,消除速度快,一般不易蓄積。H1阻斷藥多數能誘導肝藥酶,且可加速自身代謝。

  新型的第二代H1受體阻斷藥特非那定***terfenadine***和阿司咪唑***astemizole***不能通過血腦屏障,在體內可形成活性代謝物。Terfenadine口服後的血漿濃度在1~2h達到高峰,t1/2為4~5 h,但其作用時間可持續12 h以上,這可能與其在體內形成活性代謝物有關。口服阿司咪唑的血漿達峰時間為2~4 h,消除t1/2為20 h。Astemizole在肝內可形成去甲基的活性代謝物。該代謝物的t1/2約為20d,故其活性代謝物的穩態濃度需12周才能達到。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