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新生兒黃疸_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雖說新生兒黃疸是很正常的情況,但是,新生兒黃疸有時候也是很嚴重的問題,那麼新生兒黃疸該怎麼辦呢?下面就跟小編來了解一下。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這是因為在胎兒期,氧氣比較缺乏,血液中產生大量的紅細胞來補償每個紅細胞含氧的不足。新生兒出生後自己可以供氧,紅細胞的需求量減少,於是大量的紅血球被破壞,產生過量的膽紅質。這時新生兒的肝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不能把所有的膽紅質變成肝膽紅質,導致過多的血膽紅質堆積在血液中,隨著血液的流動把面板和粘膜染成黃色,出現新生兒黃疸。

  黃疸的影響

  每個新生兒都有各自的生理代謝特點,所以不同新生兒的黃疸程度、消退過程也各不相同。

  通常,餵養不足、生後排便少、新生兒疾病***如感染,溶血病、早產、低體重等***都可使新生兒黃疸偏深。多數足月新生兒的黃疸在出生後 2 - 3 天出現,即使面板黃疸最明顯時,血清膽紅素亦不超過正常水平***12.9 mg/dL***,這種一般就是生理性黃疸,多數不要緊,也不需要進行干預治療,一般通過加強餵養、幫助排便等方法,可以讓新生兒安全度過黃疸期並逐漸消退。

  而對於早產兒黃疸,雖然目前尚無完全統一干預標準,但是總的治療原則較足月兒積極,因此如果寶寶是早產兒,建議家長更加重視寶寶的黃疸問題,及時向專業醫師諮詢。

  但有些寶寶的黃疸是在生後 24 小時內就出現,或者黃疸程度非常重,大大超過新生兒正常範圍,黃疸消退時間明顯延遲,這些就是要緊的病理性黃疸了。對於這類要緊的黃疸,我們建議家屬及時檢查治療。因為如果放任黃疸繼續加深,後果會非常嚴重,新生兒可能發生膽紅素腦病,就不單單是要緊,簡直快要命了。即使沒有要命,也多會發生智力低下、永久性聽力損傷、運動障礙等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這樣,寶寶的一輩子就毀了。

  此外,伴有大便顏色發白和或小便顏色明顯發黃的黃疸是另一種要緊的黃疸,這類黃疸多提示寶寶肝膽系統存在病變,亦需要早期診斷和治療。所以,黃疸這事兒,可大可小。

  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目前比較公認的黃疸治療方法為:藍光治療和換血治療。前者是指將新生兒置於有一定光強度的藍光環境中,通過一連串複雜的光化學反應,將膽紅素排出體外、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藍光治療的安全性非常高,很少有什麼不良反應。後者就是用合適的正常膽紅素水平的血液去置換新生兒全身的血液,以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這種方法聽起來比較嚇人,操作起來也相對複雜,當然,不良反應也會比較多。作為專業兒科醫生,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採用換血治療的,也希望各位家長不要為我們創造實踐的機會。

  有時,通過加強餵養,促進寶寶大便排出,或者運用一些藥物也能在某種程度上幫助黃疸消退。此外,對於某些特定病因的黃疸,還會採用免疫球蛋白或白蛋白等方法進行治療。

  護理方法

  1、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

  要注意寶寶大便的顏色,如果是肝臟膽道發生問題,大便會變白,但不是突然變白,而是愈來愈淡,如果再加上身體突然又黃起來,就必須帶給醫生看。這是因為在正常的情況下,肝臟處理好的膽紅素會由膽管到腸道後排洩,糞便因此帶有顏色,但當膽道閉鎖,膽紅素堆積在肝臟無法排出,則會造成肝臟受損,這時必須在寶寶兩個月內時進行手術,才使膽道暢通或另外造新的膽道來改善。

  2、觀察寶寶日常生活

  只要覺得寶寶看起來愈來愈黃,精神及胃口都不好,或者體溫不穩、嗜睡,容易尖聲哭鬧等狀況,都要去醫院檢查。

  3、仔細觀察黃疸變化

  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是最早黃,最晚退的,所以可以先從眼睛觀察起。如果不知如何看,專家建議可以按壓身體任何部位,只要按壓的面板處呈現白色就沒有關係,是黃色就要注意了。

  4、家裡光線不要太暗

  寶寶出院回家之後,儘量不要讓家裡太暗,窗簾不要都拉得太嚴實,白天寶寶接近窗戶旁邊的自然光,電燈開不開都沒關係,不會有什麼影響。如果在醫院時,寶寶黃疸指數超過15mg/dL,醫院會照光,讓膽紅素由於光化的反應,而使結構改變,變成不會傷害到腦部的結構而代謝***要有固定的波長才有效***。

  回家後繼續要照自然光的原因是,自然光裡任何波長都有,照光或多或少會有些幫助。而且家中太暗對寶寶吸收維他命D有影響,但不要讓寶寶直接晒到太陽,怕會晒傷,而且也怕紫外線帶來傷害。

  5、勤餵母乳

  如果證明是因為餵食不足所產生的黃疸,媽媽必須要勤餵食物,因為乳汁分泌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勤吸才會刺激分泌乳激素,分泌的乳汁才會愈多,千萬不要以為寶寶吃不夠或因持續黃疸,就用水或糖水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