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怎麼治療_脫肛的危害

  脫肛後每於行走、勞累、咳嗽、用力等而脫出,肛門墜脹不適,久不回納,則區域性紫赤,腫痛加劇,甚則潰爛。那麼脫肛要怎麼治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脫肛治療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脫肛治療的方法

  保守療法

  如果脫肛繼發於便祕、腹瀉等疾病,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病,原發病治好了,脫肛多能痊癒。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要立位、側臥位或仰臥位排便,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如能堅持1~2個月,多數脫肛可以痊癒。如改變排便方法後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用紗布折成厚墊,壓住肛門,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令小兒臥床1~2周,堅持臥位排便,多可痊癒。

  中醫療法

  此病多為氣虛下陷,長時間腹瀉不愈、久病臥床傷氣、大便乾結,均可以出現脫肛。治以補益中氣,升提下陷。藥用炙黃芪、黨蔘、白朮、升麻、柴胡、當歸、陳皮。便祕加熟軍;有熱加連翹、梔子;陰虛加玄蔘、生地。另外可以鍼灸百會、長強,病久加足三裡。

  第一、內服治標:枳殼10克,升麻8克,黃芪15克,白朮10剋日煎服,一日兩次。補氣固脫。

  第二、外擦提肛膏:石榴皮、柯子、五倍子,研粉末各取等份混合均勻。用麻油調成50%濃度的膏藥。睡覺前將藥膏塗抹於肛門上,然後用手輕輕地將肛門脫回,再用消毒紗布固定。一般晚上用藥效果最好,如果較為嚴重,白天也可以敷用,治療期間應避免重體力勞動。

  第三、薰洗提肛散:柯子、五倍子、椿根皮、石榴皮、枯礬各50克,水煎,待溫坐盆,先薰後洗肛門,每次20-30分鐘,每天早,中,晚各一次。禁忌:患有肛裂的患者不能使用以上兩種外用方,待脫肛回收後即停止用藥。

  中氣不足型

  證見:直腸粘膜或全層脫出,輕重不一,有的便時脫出,有的增加腹壓即脫出,粘膜色淡紅,粘液不多,裡急後重及肛門墜脹疼痛感不明顯,伴食納不佳.舌淡,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補中益氣,固攝升提.

  方藥

  1.主方補中益氣湯***李杲《東垣10書》***加減。處方:黨蔘30克,黃芪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當歸9克,白朮12克,炙甘草3克,大棗9克,金櫻子12克,續斷9克,5倍子12克.水煎服,每日l劑。虛寒者,加肉桂3克***煽***、炮姜9克、制附子9克。夾熱者,加黃連6克、黃芩9克、槐花9克.久瀉久痢者,加訶子12克、破故紙9克.。

  2.中成藥

  ***1***補中益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2***人蔘養榮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人蔘蘆***顧伯華《中醫外科臨床手冊》 。***處方:人蔘蘆1個***研末***.每日1個,溫開水送服。鱉首***朱仁康《中醫外科學》*** 處方:鱉首***烘乾研末***3克,內服,每日3次。適用於兒童脫肛。脫肛方***柯澤春驗方***處方:使君子肉若干,搗爛,加飴糖適量,製成丸藥.每丸3克,每次l丸。另燉瘦豬肉100—150克,取肉湯服用。每3日服丸藥和肉湯1次,3次為1個療程。適用於小兒I、Ⅱ度脫肛。菝葜金櫻湯***曹會卿驗方***處方:菝葜90~120克,金櫻子***根***60.90克,水煎分3次服;小兒酌減。升陷迴腸湯***王建葉等驗方***處方:黨蔘30克,升麻9克,甘草6克.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過濾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兩次藥液混合,早晚2次分服。配合外洗:用芒硝30克、甘草 9克,加水2500—3000毫升,煮沸5分鐘;待溫坐浴,早晚各1次。

  下焦溼熱型

  證見:直腸粘膜或全層脫出,灼熱腫痛,血性粘液較多,裡急後重,排尿不暢,肛門墜脹,疼痛劇烈。舌紅,苔黃膩,脈洪數。

  治法:清熱利溼,解毒消腫。

  方藥:

  1.主方黃連解毒湯***王燾《外臺祕要》***合地榆散***王懷隱等《太平聖惠方》***加減。處方:黃連6克,黃芩9克,梔子9克,黃柏9克,地榆12克,赤芍9克,甘草3克,蒼朮9克,澤瀉9克,槐花9克,鳳尾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劑.溼清熱退,腫消痛減後,仍以補氣升提為治則,參照中氣不足證論治。

  2.中成藥

  ***1***黃連解毒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2***地榆槐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食物治療

  中醫認為脫肛是由於氣虛下陷,不能收攝,以致肛管直腸向外脫出。患有脫肛的病人平時宜進食滋補性食物,如豬、牛、羊肉、雞、蛋類、黃鱔等。也可以用黨蔘、黃芪、山藥、蓮子、大米煮粥經常服食,還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戒菸酒,對生冷滑膩及寒冷性食物,亦應儘量少食。在食物調治方面,可選擇以下食療方:

  ***1***黃芪黨蔘大棗粥 :黃芪30—55克,黨蔘20克,大棗10枚,大米適量,加清水共煮粥。粥成加入白糖調味再煮片刻即食。

  ***2***豬大腸燉糯米綠豆 :豬大腸300克,糯米30克,綠豆50克。將豬大腸洗淨,糯米與綠豆用清水浸泡1小時,然後把糯米、綠豆放入大腸內並加入少許水和食鹽,腸兩端用線紮緊,放入鍋內加水煮2小時即可服食。

  ***3***鱔魚苡米湯 :黃鱔250克,苡米50克。將黃鱔洗淨,與苡米同煲湯,鹽調味服食。

  ***4***海蔘瘦肉湯 :海蔘30克,瘦肉適量。加清水適量共煲湯,鹽調味服食。

  ***5***黃芪燉烏骨雞 :烏骨雞250克,黃芪50克。加清水適量。共燉至爛熟,鹽調味吃肉飲湯。

  ***6***白胡椒粉燉大腸 :豬大腸250克,胡椒適量。將胡椒放入豬腸內,兩頭紮緊,燉爛服食。

  ***7***馬齒莧燉豬大腸 :豬大腸250克,馬齒莧30克。將腸洗淨後入馬齒莧,紮緊兩頭,燉至爛熟服食。適用脫肛見大便時肛門疼痛或便後有沾液和血。

  ***8***黃花菜煲木耳 :黃花菜50克,木耳15克。加清水煎湯,白糖調服。適用脫肛見大便時肛門疼痛,或便後有血。

  脫肛造成的危害

  脫肛對人的身體及生活都有諸多危害

  一、脫肛初期有便祕、排便無規律,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淨。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但可自行縮回。

  二、脫肛逐漸加重後,除排便用力時引起脫肛外,在咳嗽、走路等稍用腹壓的情況下,都可引起脫肛,往往不能自行縮回,必需用手將脫出的腫物託入肛門。由於經常脫出而排出粘液會經常汙染內褲。

  三、脫肛導致腸粘膜受損傷發生潰瘍時,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如脫出的腫物不能縮回,容易發生炎症、腫脹,則出現疼痛,進一步又加重便祕。

  四、脫垂在直腸內反覆下降和回縮,引起粘膜充血水腫,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拖拽,會陰部及股後部鈍痛等。

  長時間脫肛,腫物會有所感染,然後就會出現腹瀉、出血的體現體現,這仍是可以回納肛內的情況下,假若無法回納肛內,那麼還可以發作炎症,甚至腫大的表象,加劇病情。腫物長時間脫出,還可以引發黏膜充血,增多肛門分泌物,招致肛門肌膚出現感染,引發其他例如肛門瘙癢、肛門溼疹等體現。*** 直腸脫垂***較嚴重的,長期脫垂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所以,患者不要盲目擅自用藥或進行不科學的治療延誤病情。

  脫肛的五大危害介紹

  1.出血:一般無出血癥狀,偶爾便祕時,擦傷粘膜有滴血,糞便帶血或手紙拭擦時有血,但出血量較少。

  2.潮溼:部分病人由於肛門括約肌鬆弛,收縮無力,常有粘液自肛內溢位,以致有潮溼感。或因其脫出,沒有及時復位,直腸粘膜充血、水腫或糜爛,粘液刺激肛周面板而引起搔癢。

  3.墜脹:由於粘膜下脫,引起直腸或結腸套疊,壓迫肛門部,產生墜脹,有的還感覺股部和腰骶部瘓脹。

  4.直腸脫出:這是肛門脫肛的主要症狀,早期排便時直腸粘膜脫出,便後自行復位;隨著病情的發展,身體抵抗力逐漸減弱,日久失治,直腸全層或部分乙狀結腸突出,甚至咳嗽、負重、行路、下蹲時也會脫出,而且不易復位,需要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後,方能復位。

  5.嵌頓:大便時,肛門脫肛未能及時復位,時間稍長,區域性靜脈迴流受阻,因而發炎腫脹,並導致嵌頓。這時,粘膜由紅色逐漸變成暗紅色,甚至出現表淺粘膜糜爛壞死、或脫垂腸段因肛門括約肌收縮而絞窄壞死。病人症狀亦隨之由區域性反應發展到全身,出現體溫上升,食慾減退,小便困難,大便於結,疼痛墜脹加劇,坐臥不安,甚者發生腸梗阻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