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美術教學設計模板

  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在摸索的過程中我覺得審美教育應該成為小學美術教育的主題。下面是小編向你推薦整理的和小學美術教學促進學生成長及逐步提高知識,希望你滿意。









  小學美術教學促進學生成長

  在小學審美教育中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不是以藝術欣賞為途徑來教學藝術知識技能,不是讓學生通曉藝術作品的背景,不是要學生熟記欣賞的藝術作品,而是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的藝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對藝術能有深層次的感受和理解,並獲得藝術審美的愉悅體驗,達到審美育人的目的。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讓學生學會審美、具備鑑賞美的能力,教師可以從經典著手,因為經典作品代表著人類文化的最高成就,經過歷史的考驗後愈發顯示出它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要把生活與經典有機結合,努力做到寬泛與精到、大眾與經典相統一,切實體現審美教育的多元性和時代性,從而多層次、多方位地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

  小學美術教學逐步提高知識

  人的智力發育對教育的需求不是從同一個圓心出發逐級向外擴充套件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相應的審美能力也有所不同。審美心理學認為,審美心理的成長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就小學生審美本身而言,文化形態的審

  美尚處於被動向主動轉化時期,因此欣賞的內容也應從容易引起學生共鳴的形式和內容入手,由簡單到複雜、由低層次逐步向高層次過渡。從低年級學生的審美髮展來看,適合欣賞與兒童生活最貼近的少兒美術作品,它有別於名家名作,不會讓學生感到高不可攀技巧要求很高。兒童創作的作品充滿了童趣,親切自然,易於被學生們領悟,從而激發起學習的興趣。

  對於高年級的學生,要引導他們關注美術作品所使用的材料,認識材料的形狀、色彩、質地、效能和作用,並適當學習國內外美術史的知識,對中西藝術進行感悟和對比分析,學會寫一些短小的賞評文章,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獨特感受和個性化認識,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俗語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方法還有很多,只要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多動腦筋、多想辦法,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徵運用兒童化的語言使教學生動活潑,讓學生多欣賞、多評論,就能讓學生在美術欣賞中潛移默化地保持一顆純真的童心,獲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