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滿分議論文點評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在中學語文教學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議論文寫作教學,其地位與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我的愛啊,醒來吧。

  晨光來了,要洗滌你暗淡的靈魂——冰心

  喜歡冰心奶奶的這首小詩,它告訴我們心中只有清淨,無塵俗之繁擾,才能開啟一個又一個征程;只有排除名利的干擾,才能安心做事,虔誠做人,如那位老切割師所言,經驗技術我們都可以通過努力獲得,而控制自己不為金錢所動、不為名利相爭卻很難。因為這是自己與自己博弈,而凡人往往會輸。

  不禁想起那位如幽蘭綻放,美麗溫婉的女子——楊絳先生。她與丈夫錢鍾書回家後,便是讀書。書是他們的精神支柱,他們專注的是自己的內心世界,是人生的感悟與探索,所以,面對如流的造訪者,和前來探望的高階官員,她總是選擇將大門微開,寒暄兩句便緊扣,面對紛至沓來的獎金和榮譽,她總是不以為然,把獎金全部捐出……她堅定地排除了那麼多幹擾,所以才有那麼多警心的詩文,如妙手偶得,讓人追捧和景仰。

  楊絳先生如此,可是又有多少人止步於浮華與名利,如掉入泥潭般再也爬不上來呢?

  一位高產畫家,一天能夠畫數十幅畫,且均賣得好價錢,他過得其樂融融,“我作畫就是為了錢。”所以,他本有的天資被埋沒,終無半分名望。放下價值吧,楊絳先生如果整日想她已經是個百成富翁,隨便寫點什麼都能賣個好價錢,她能站在如此高位嗎?那位畫家如果專心繪畫,潛心學習,怎會無半分名望呢?

  “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老切割師的話,再次在耳畔響起。專注,放下價值,成功就會也現。西川說:“我想把名利丟進大海,把夢想裝進口袋,然後——出發吧!”世事紛繁如二月春風般牽扯著你的心態,纏繞成一個厚繭,暈開成一片溼潤,何不委心任去留!

  琳琅滿目的世界裡,光線和塵埃,雪的過去,雨的未來裡請放下價值,請專注自己的夢。

  啊,時間的腳步/要帶著你衝破那枯萎的夢靨/請緊緊追隨。——冰心

  點評:這篇文章的作者抓住試題原材料中的“不去想價值的事,手就不會發抖”進行立意,找到了談“價值”與“放下價值”的角度,角度新穎,自勝一籌。其次,作者善於議論,有楊絳之正例,也有高產畫家之反例,對比論證中道理自然凸顯。

  篇2

  種子嚮往光與熱,所以願意奮力掙扎,衝破黑暗的桎酷;新芽愛戀雨與露,所以願意經受風塵侵擾,舒展葉片;綠葉眷戀於樹木,所以願意陪伴其度過一載春夏秋冬,一輪雨晴雪霧,當它們被問為何如此,不過說一句,“我向往,我愛,所以我願意。”

  西邊山腳的鳥兒嚮往東邊天際的彩雲,所以不顧飢寒風雨,毅然而上。縱使受傷,縱使落淚,在蒼穹之下也無怨無悔。

  他便是那樣的鳥兒,費盡一生飛往高處。談遷自幼家境貧寒,但其人窮志不窮。及近而立之年,他展開了國史的修訂工作。探民間,訪古蹟,查典籍。前進之路風雨兼程。二十七輪四季鐫刻了白紙黑字,也染白了鬢角的霜花。他以為他已經看到了璀璨的彩雲,卻又有狂風驟雨將其拉下——鉅著被偷走了。多年心血付諸東流水,命運的折磨讓其快要倒下,但他還向往著那一天啊。於是又是八年,從頭再來,終成《國榷》。

  因為嚮往,所以願意忍受劫難,惟心中之志引導人生之路。而這之中的苦難,便也甘之如飴。

  雅士林逋時常執一雙木槳,乘一葉扁舟遊於西湖之上。隔絕了金錢與物慾,喧鬧與繁華,惟有注月光為酒,化綠水為詩句,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世人當然不解,遠離舒適的日子,來這裡過清貧的日子圖什麼?而他卻說:“吾志之所適也,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貴也。只覺青山綠水與我情相宜。”他愛這空山新雨,愛這碧波淺蕩,便願意拋棄世俗與浮塵,放浪形骸於天地間。

  因為熱愛,所以願意趨於寧靜,即使沒有戲臺上的一顰一笑,沒有炊煙之下的歡聲笑語,自然也能給其慰藉。

  反觀如今社會,所願真源於所向、所愛嗎?利慾薰心、銅臭擾人,人們多已忘了為何在這世上;競爭激烈,身不由己,還有誰能不顧他人言語憑內心做出選擇?嚮往便攀登吧,無畏險阻;愛便追求吧,不需證明。

  那麼,“向心之所向,愛心之所愛,所以呢?”

  點評:這篇文章以三個形象的比喻論證引出觀點,用鳥兒引出第一個舉例論證談遷之例,得出第一個結論“因為嚮往……便也甘之如飴”。再舉林逋之例,得出第二個結論“因為熱愛……自然也能給其慰藉”。之後聯絡現實,與前面論述形成對比論證,結尾收束,引人思考。

  篇3

  茫茫書海之中,如果深閱讀是大海,那麼淺閱讀只能是小溪;如果深閱讀是藍天,那麼淺閱讀只能是浮雲;如果深閱讀是草原,那麼淺閱讀只能是綠坪。

  大海,永遠充斥著的,只有河水跌撞而來的轟轟濤聲。有時表面上默默無聞,但那叫波瀾不驚,不為外界所動,然而小溪,整日嗚咽,用全身力氣叫喊也只不過是滴滴答答。那溪中的青蛙自以為是地亮著歌喉;再看那海中蛟龍,滕溪而上,一切美景盡收眼底。

  大海般的深閱讀中你可以做翱翔萬里的蛟龍,小溪般的淺閱讀中你只能是無知的青蛙。

  藍天,深邃曠遠,雄鷹飛翔,奇山美景在藍天臂騰之下。浮雲,只有漂浮,居無定所,只追逐視覺的刺激,有的只有霧靄與你相伴,可之後呢?霧靄惹上一身汙垢,迷失自我。

  藍天般浩瀚無窮,廣闊遼遠的深閱讀可讓你感受鷹擊長空的灑脫與豪放;浮雲般的淺閱讀只能讓你汙垢染身,迷失自我。視覺的享受只不過是過眼煙雲。

  碧藍的草原,一望無際,廣袤無垠,駿馬飛奔,鵬躍鳥鳴。綠萍,只能在鋼筋水泥間炫耀僅有的綠意,偶爾只能引來蝶蟲蚯蚓嬉鬧。似乎蝌蚪進入泥潭之中。

  無垠的草坪,浩渺的深閱讀中,你可成為飛馳的駿馬,悠婉鳴叫的小鳥,僅有數點綠意的綠萍上,你只能成為泥潭蝌蚪般的蚯蚓。

  在淺閱讀中你只能尋求到視覺的享受,快餐是好吃,但是沒營養,有時甚至會吃壞脾胃,淺閱讀中過多的視覺刺激很有可能讓你迷失自我,找不到回去的路。

  深閱讀中,你可以品味李後主“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憂愁;可以體會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壯志未酬。你可以感悟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不慕名利。

  深閱讀如大海般穩健,如藍天般深邃,如草原般遼闊。淺閱讀只能與鳴咽的小溪,嘶叫的青蛙,居無定所的浮雲相比。

  到深閱讀中去,感受大海給你的威顏,藍天給你的曠遠,草原給你的無垠!

  點評:本文緊扣題旨,採取對比論證的方法,對深淺閱讀之利弊,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文章把深閱讀比作“大海”、“藍天”、“草原”,把淺閱讀視為“小溪”、“浮雲”“綠坪”,孰優孰劣,一目瞭然。文章採用總——分——總的論證結構,條理清晰,主旨鮮明,首尾呼應。另外,善於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