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高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

  不少學生覺得語文課仍不夠親近,造成語文失寵,學生厭學的原因是我們語文教師。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提高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提高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方法

  一、擴大教師視野,掙脫教參的桎梏,讓學生覺得語文不只是藝術也是科學

  平時,不少教師完全依賴教學參考,上課只是照本宣科,只有大概不到50%的教師購買相關學科的報刊雜誌。要知道大多學生熱愛學習,已經主動購買和閱讀了諸如《課文解讀》類的資料,假如我們語文教師向他們傳授的與他們手頭資料一模一樣,長此以往,學生就厭學語文,教師也覺得教書乏味。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心中有教參外,還必須購買閱讀相關學科資料,初略瞭解邊緣學科常識,博學自廣,才能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激發他們親近語文的熱望,讓我們的語文課重見生機。

  二、瞭解學生,走近學生,就是走近語文

  關心學生愛好,推薦健康的視覺、聽覺材料,讓他們深刻體會到語文就是生活。語文課上,能不能多插一些中學生非常熟悉而又感興趣的材料,如韓寒作品,當代獲獎名著等;甚至於電視劇,廣告詞,流行歌曲,讓語文課脫下西服,穿上夾克,戴上隨身聽。

  當我們反對一味的傳授語文知識和訓練語文能力,反對把孩子變成考試的機器時,當我們更重視語文的閱讀而不是分析時,語文課就走樣了,沒有了學科的特點,沒有了語文的教學含量,甚至語文成了閱讀課,這種現象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三、建立師生平等對話關係,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體現了語文教學新的導向。這就是,“在著力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特別注意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這宗旨自然是好的,但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個比較有普遍性的問題。那就是探究合作式學習流於形式。教師要麼滿堂跑,要麼袖手旁觀,以期待學生精彩的發言,有新意的思維而任其自然。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青少年學生自控能力教差,需要教師的監督和提問來引導思路,教師的講解來提綱挈領,教師的想象來開啟學生的發散思維,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到你時刻在他們身邊,時刻在他們心裡,尤其讓一些差生深深地體會到老師壓根兒就沒有放棄他們,從而產生一種親和力,讓厭學者減低到最低限度。加上學生的發現往往缺乏系統性,缺乏深度,或針對性,這時就需要老師的指導。教師要親近學生,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參與探究,時刻不忘自己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學生才會感覺語文課活而不亂,既有興趣學,又真正有所收穫。

  培養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有效對策

  ***一***巧妙匯入,學有所樂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般,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適當的導語是有效教學的敲門磚,它可以更快的把學生帶入到學習狀態中來,激發他們的興趣。所以,語文教師應當在實際教學之前設計好導語,敲開快樂課堂的大門。比如說我們在講《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時,可以這樣進行匯入: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世界上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這些困難和挫折面前,大家會選擇怎麼做呢?是灰心失望,和成功擦肩而過,還是不畏艱難,迎難而上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便是一個從小膽怯、身體瘦弱的孩子,在父親的鼓勵和支援下最終戰勝困難,擺脫困境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了解這名小男孩是怎樣做到的呢?在學習了本課之後你們自然便會明白。此話一出,學生們的思維便立即被調動了起來,大部分學生對於新課的學習都充滿了好奇和興趣。當然,課堂匯入的方式多種多樣,我們可以靈活的選擇音樂匯入、視訊匯入、遊戲匯入等不同的形式,但不管那種匯入方式,只要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興趣,我們都應當在課堂中加以科學的應用,為他們進一步學習打好鋪墊。

  ***二***樹立目標,變苦為樂

  我們知道,初中生存在相對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部分後進生的動力略顯不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幫助他們儘快的消除自卑心理,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德育教育的滲透就顯得更加重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藉助於各種方式讓學生了解語文知識的重要性,讓學生關心語文學習。只有確保學生能夠清楚的認識到已有知識無法滿足當前或者未來的需求,甚至不具備工作和生活能力,這才能夠讓學生對掌握新知識報以很大期望,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但是這一目標在語文課堂中的實現不同於團隊活動或者上政治課,而應當通過語文知識的研究與語文能力的培養,依靠審美教育來讓學生悟出其中的道理。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應當融入到語文課堂的各個環節中來。比如說某一節課的設計或者一個課本人物的分析等,讓學生能夠從中瞭解做人的原則以及知識的價值,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充滿感情,寓教於樂

  課堂教學應當充滿感情,死板而毫無生機的課堂往往會帶來一種壓抑且沉悶的氛圍。語文教師不但要具有愛心,同時應當寓教於樂,掌握好文章的總體風格和基調,融之以情,讓學生身心愉悅。在聲情並茂的匯入之後,精彩的朗讀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意境中來,讓學生興趣盎然。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現代詩歌和散文作品,這些作品都具有非常高的審美價值。比如說朱自清的《春》會帶給學生一種生機盎然、精美絕倫的美感;高爾基的《海燕》會給人一種鬥志昂揚的愉悅。以情動人,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下獲得知識。另外還可以藉助於現代教學輔助工具,提高課堂教學的形象感與生動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處於新鮮興奮的狀態。課堂教學是藝術形象的再創造,課堂就如同舞臺一樣,教師應當扮演導演與演員的角色,應當在對教材內容有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生動活潑富有激情的語言,確保學生能夠聽得進、聽得懂;教師的儀態要自然大方且面帶微笑,能夠給學生一種舒適感;授課的態度應當和藹可親,憑藉靈活有效的引導,將學生自然的帶入課文之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去感受語文中的美,感受語文的魅力。

  ***四***講求教法,活躍課堂

  文言文的學習一直都是初中生頭痛的內容,他們普遍認為文言文艱澀難理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常常是按照作者介紹、背景介紹、詞句翻譯、內容解析、背誦默寫這一套路來進行,課堂非常枯燥。為了更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在講到諸葛亮的《出師表》時,可以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文言知識比賽的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筆者將整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八個小組,各個小組負責一段文字,對於此段內的字詞句、意義、寫作手法等內容進行討論分析,在課堂中由其他組的學生向另一組的學生分別提問,回答正確記一分,錯誤扣一分,最終評出優秀小組。為了讓自己所在的小組取得勝利,學生們都爭先恐後的提問和分析,一篇較長的《出師表》就在這樣輕鬆熱烈的課堂環境下被學生更好的理解了。另外我們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訊短片,從而讓語文課堂更具有樂趣。學生在這樣豐富多彩的課堂環境中閱讀、討論、分析、思考,學習興趣自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五***設計作業,有效激趣

  作業是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效率的重要依據,課後作業的佈置能夠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展他們的知識面,為以後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但是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在作業的設計上依舊存在一味的追求數量而不注重質量的問題。這些枯燥且繁重的作業負擔讓學生逐漸形成了厭學情緒,阻礙了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要改善這些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當要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設計作業時力求少而精,同時注重趣味性。例如說在學習完《散步》這篇課文之後,我們可以設計如下作業:讓學生回家之後陪自己的父母到街上散步或者給他們做一頓晚餐;又例如說在設計抄寫生詞短語的作業時,我們可以要求學生把這些生詞短語組合成一個小故事。如此一來既佈置了作業又不會對學生帶來太大的負擔。另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結合教學內容以及自身學習的需求,自己來設計作業內容,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