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感恩心得3篇

  感恩,是為了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對別人的給予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從父母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讓孩子學會感恩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讓孩子學會感恩心得範文1:

  看了家長們的留言,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孩子們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呢!其實,這幅圖在我們上《鳥媽媽和她的寶貝》就已經讓孩子們看過了,當時,孩子們都很積極地回答:“鳥媽媽喂孩子,是因為鳥寶寶還小,要讓鳥寶寶快快長大!”當我問到:“為什麼鳥媽媽自己不吃,要喂孩子呢?”孩子們沒有一個答出來是因為鳥媽媽愛孩子,所以寧願自己不吃,而做出的犧牲!

  羊有跪乳之恩,燕雀有反哺之報”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讓我們的孩子懂得感恩旨在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多與人為善。

  感恩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精神境界,更是一個人的世界觀。感恩,體現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準則,也是人與人之間一種凝聚力的核心。在家庭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感恩父母、感恩親人、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感恩地球。一個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報答他人和社會的人,不是一個人格完整和心靈健康的人。幼兒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時期。作為打根基的幼兒教育,開展感恩教育不僅有利於幼兒身心健康,而且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能培養孩子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的品德。

  那麼我們如何讓孩子懂得感恩呢?

  首先,父母的言傳身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特別是兒童來說,說教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重要的是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作用,孩子很樂於模仿,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應該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父母要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去教育感染孩子。例如,當孩子為你撿起掉在地上的筆,或給你端來一杯水,你一句“謝謝你”會讓孩子深深感動,並讓孩子知道恩情和回報。通過父母不斷地言傳身教,讓孩子真正懂得感恩。

  其次,父母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特別是不要事事都替孩子打理。父母為孩子做得太多往往會使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認為這是父母必須給他做的,而是讓他明白父母為他做這些是很辛苦的,這樣他才會懂得感恩。培養孩子獨立完成自己份內的事情,培養他的責任心,讓他懂得父母的辛苦,知道報答父母。

  第三,多給孩子講述感恩故事。從小故事裡教育孩子懂得感恩。讓孩子從故事中學習如何去感恩。使感恩昇華為思想教育,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感恩,應該如何去感恩。通過正面的影響讓孩子懂得如何去做,如何感恩。

  第四,讓孩子感恩身邊所有的人。當孩子覺得學習有進步時,父母要引導孩子感謝老師的諄諄教誨,感謝同學、夥伴的 的互相幫助;當孩子穿著漂亮的衣服,高興地吃著麥當勞時,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工兒的辛苦,知道父母賺錢的不容易;教導孩子孝敬老人,告訴孩子,是爺爺奶奶含辛茹苦撫養父母成人,讓孩子對爺爺奶奶心存感激;當鄰居幫了自家一個小忙,一定要鄰著孩子上門道謝,讓孩子懂得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情誼和恩惠應當感謝。

  第五,讓孩子學會感恩生活。一個完全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生活的人,將會給自己和別人都帶來痛苦,因為他總是把得到的都視為應該如此的,總會忽略別人的善意,而銘記別人的一點點過失和冒犯。這樣的人痛苦總多於歡樂,怨恨總多於感動。

  不管孩子遇到什麼事,只要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都可以在這個時候,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懂得對父母的回報無處不在,當他養成了回報父母的習慣,他也會養成回報別人的習慣,感恩——就這樣緩緩的滲入了孩子的心靈。

  讓孩子學會感恩心得範文2:

  還有10多天就是中國龍年的春節,兒子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從千里之外給這個久未見面的孫子***和外孫***寄來了壓歲錢。其實他們年年都給壓歲錢,但今年我決定利用這次機會對兒子進行一次更深入的親情教育。

  在當前物質文明發達的年代裡,孩子的物質欲求一般都能得到滿足,他們平時都有很多零花錢,在過生日和過年這些特殊的日子裡,父母和祖輩更是把禮物和紅包及時送到他們手裡,在這些孩子的內心裡,他們無條件地從父母那兒得到生活和教育所必需花費以外的財物是天經地義的概念,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使得他們在接受饋贈時有點麻木:第一,他們不缺錢花,這些禮物很少給他們帶來意外的驚喜心情;第二,他們更難想到這些錢是父母辛苦掙來的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從自己攢的養老錢裡節省出來的。他們口頭上對父母和爺爺奶奶們說“謝謝”時也多數是機械性的。回想我們當年孩提時代時,一年內難得從父母那兒得到幾次零花錢,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而無錢買,總是念念不舍地離開,所以到過年時,爸爸、媽媽和叔叔、姑姑們給的壓歲錢就是一筆很值得珍惜的財富。雖然幾十年過去,自己的孩子也快成人,但當時那種喜悅的感覺仍記憶猶新。

  以往兒子接到壓歲錢時當時即說謝謝或打電話給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表示感謝並拜年。今年我對老人們說給壓歲錢不要再通過銀行卡轉賬,而是直接通過郵局匯款,收款人寫孩子的名字,孩子自己到郵局去取。我兒子接到匯款後立即打電話給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致謝,然後我們把匯款單影印一份留下來,在上面分別寫明是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給的壓歲錢,並妥善儲存。我還把去年裝過壓歲錢的空紅包收集一起,上面已寫有父母和爺爺們的名字以及錢款數額和時間,這些空紅包和匯款單影印件都一併儲存好,以後每年的也加在一起,等兒子長大了離開我們獨自生活時,這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將被作為特殊禮物送給他。在他以後的人生中,他看到這些物品,會想到父母對他的養育之恩,祖輩對他的關愛之情;會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抽空問候和看望我們,實踐一個孩子對父母和祖輩的孝敬之心;在我們孤獨和衰老的時候,給予我們安慰和幫助。而且,這些珍貴禮物也是兒子的精神財富,在他今後的人生中遇到磨難時,看到這些物品,他會感到父母和其他親人的愛心時刻伴隨著他,這種愛心將給他慰藉,給他鼓勵,使他能成功地戰勝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

  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發達,孩子們的物質財產都很富足,相對而言,親情等精神財富就顯得貧瘠,感恩父母和孝敬老人的觀念也很淡薄。我們做父母的在把物質財產裝入他們口袋的時候,更要記得把精神財富裝入他們的腦袋。物質財產是有形的,會有花完的時候,但精神財富卻是無形的,而且終生受益。

  讓孩子學會感恩心得範文3:

  中華傳統文化崇尚知恩圖報,那是構成人生輪迴生生不息的基本情愫——感恩天地陽光雨露運化萬物,讓我們得以生衍;感恩父母,給予了生命並養育成長;感恩師長,諄諄教導雨化春風讓我們茁壯;感恩朋友,在困厄中伸出援手從而走出窘迫……只要留心,身邊的感動很多,只要有心,值得感恩的也很多。

  而今,孩子被愛層層包圍,以至於透不過氣來,但又普遍感情麻木,甚至對父母、親人感情冷漠,更談不上有感恩之心了。有的家長不在意孩子會不會感恩,以為那關係不到孩子的前途。有的父母甚至慷慨地說,做父母的不需要回報。家長不需要回報是一回事,孩子有沒有感恩之心是另一回事。

  一位家長鄭女士向我講述了一件令她傷心的事情。

  那天晚飯前,上高一的兒子竟然對姥姥大加斥責,原因是姥姥做的飯菜不合他的口味。

  姥姥躲在陽臺上暗自落淚。鄭女士控制住情緒,把兒子叫到客廳,問:“你長這麼大,你知道最該感激的人是誰嗎?”

  兒子對這個問題感到莫名其妙,見媽媽一臉怒氣就沒說什麼。他考慮半天才說:“最感激食物,不吃飯我長不大。”

  “那飯是誰做的呢?”鄭女士循循善誘。

  “是姥姥做的,可是她做的飯這麼難吃,難道我還要感激她嗎?”

  “你姥姥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現在又給你做飯,難道你不應該感激她嗎?”鄭女士有些動情。

  “難道這不是她應該做的嗎?”兒子一臉冷漠,“你做的那些也都是父母應盡的義務,難道你也要我感激嗎?”

  鄭女士一時無語,半天又說:“那以後當我老了的時候,你會贍養我嗎?”

  兒子想想說:“應該會吧,但那是我的義務,你也不必感激我。”

  鄭女士百思不得其解,這孩子為什麼這麼冷血?

  當一個人懂得感恩時,便會將感恩化作一種充滿愛意的行動。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一種責任、自立、自尊和一種追求陽光人生的精神境界。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感恩是一種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學會做人、成就陽光人生的支點。從成長的角度來看,心理學家們普遍認同這樣一個規律:心改變,態度就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就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就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著改變。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感恩,他就是個情感缺失的人,也是個人格不健全的人,這樣的人會得到完整的幸福嗎?

  並不是你對孩子好,孩子就一定會感激你。要孩子學會感恩,首先要讓孩子懂得愛、學會愛。而要做到這一點,父母首先要學會愛孩子,要愛得恰當,而不是“泛愛”。有時候,你的關心會成為孩子的負擔,成為孩子的束縛。他不煩你、不恨你就不錯了,如果再要求他感激你未免太“過分”了。

  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你只需幫他一把,而不是事事為孩子包辦。

  在孩子煩惱的時候,你只要給孩子點撥一下,讓孩子撥雲見日、豁然開朗,而不是對他嘮叨個沒完。

  讓孩子心理、情感、思想隨著身體一起成長。當孩子認識到所有這些都是來源於父母的愛和幫助的時候,孩子自然會感激你。當孩子長大後發現自己一無是處,是父母助長了他壞的習慣、壞的性情的時候,他自然不會感恩。或者,他心裡根本就沒有感恩這個概念。

  再次強調我一直堅持的觀點:當感到孩子有什麼問題時,要從我們家長身上找原因,做出調整。父母要做感恩的模範,言傳身教,還要把感恩教育的課給孩子補上。家長要用語言說出你的愛,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深深的愛。從一點一滴中讓孩子學會感恩,從說出“謝謝”開始,讓“謝謝”、“不客氣”這些習慣的文明禮貌用語在家庭中派上用場。

  

看過讓孩子學會感恩心得的人還看了: